每個中國人都該走一趟京杭大運河
admin
2010-04-27
來源:景觀中國網
兩年前的夏天,林正就已經把他的日記初稿電子文件發給我。我曾嘗試著向在出版社工作的朋友推薦,人微言輕,不了了之。幾天前,突然接到林正的電話,說他的騎走京杭京杭大運河的日記即將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由
兩年前的夏天,林正就已經把他的日記初稿電子文件發給我。我曾嘗試著向在出版社工作的朋友推薦,人微言輕,不了了之。幾天前,突然接到林正的電話,說他的騎走京杭京杭大運河的日記即將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由衷地為他感到高興。出版社建議林正找兩位有市場號召力的人物給他的日記寫序,他希望請我從專業的角度推介。電話中我強力推辭,一則牽強,自己傾心專業,向來對市場或者商業化敬而遠之;二則惶恐,如果不能號召市場,如何對得住朋友?林正堅持,言“專家中,只有你騎著自行車親歷過京杭大運河,你最能夠從專業的角度理解騎走京杭京杭大運河這件事情了”。林正低沉的聲音中帶著誠懇和興奮,讓我的記憶回到了他在騎走運河途中與我的一個個電話,于是應承下來。
接受這個請求的幾天以來,一直細細品讀林正的文字,嘗試理解出版社的要求,根據自己對京杭大運河的理解,都未能整理出清晰的題寫序言的思路,于是決定放棄專業思考,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吧。
林正的日記中,粗中有細地記載了整個行程中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一個個瞬間。我在閱讀的時候,感覺有些矛盾,他流暢純熟的文字用來記載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未免大題小作,對著人們習以為常的平凡場景抒發自己的感慨,有讓人感覺是文人的無病呻吟的嫌疑。
這樣說,是想“從專業角度”提醒讀者從不要過多從林正的筆記中獵奇,因為那可能會很快失望——日記的主體內容是寫實的,詳細地記述今天運河和運河人的生存狀況,大膽伸張日漸被人們忽視的運河文化身份,毫無嘩眾取寵之意。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日記中不少描述甚至是瑣碎的,乏味的。
讀者需要知道,正是這些寫實的、瑣碎的和乏味的記述才是可以流傳下去的,可供人們比較的,是最終會真正引發人們對于運河興趣的內容。可以相信,不久將來,將會有人拿著林正的日記沿著他的足跡,體驗運河的人、生活、美食、景致,挖掘出更多被林正忽視的、沒有來得及遇到的細節,沒有去探訪的角落,沒有遇見的運河邊的人們。
林正用自己的生命和信念走過了這趟艱難的旅程,記述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運河。林正是一個孤獨的行者,他的日記中不時流露出這樣的體驗。孤獨容易引起人的思考與遐想,孤獨時傾向于抒發自己內心告白,孤獨時希望引起人們的注意。日記中的感慨和聯想都是帶著他自己對運河、對運河沿線人們生活的理解和期待的,是在驗證他自己的人生觀,騎走京杭大運河,對林正、對我,和任何一個做過、將做同樣事情的人,都是一次寶貴的和深層次的生命體驗。從個人的角度,日記中所記載的一切,大多是經過自己的思維選擇的,并非關于運河的全部。
為了引起人們的注意,這個目的林正將肯定是達到,日記的出版就會是很好的證明。不過,引起人們注意的不只是林正的日記,這個人,而更是運河!被人們日漸疏遠的運河,成為排污河的掙扎著的運河,故事漸少的運河,人們生活改變了的運河——一條與人們想象中偉大、壯觀和雋永的京杭大運河不太一樣。然而,林正的日記向我們清楚展示了,一條活著的運河,一條潛伏了希望的運河,一條可以與之交流的運河。二者都是事實。所謂趨利避害,只有在有愛的侵染下才會發生,林正把他的愛托付給了他走過的土地。這愛,具體而堅強,相信將會通過他的日記傳遞給熱愛腳下每一寸土地、珍惜生命和文化體驗的千千萬人。
當這樣的愛匯聚成為一股股洪流,沿著京杭大運河、長城、茶馬古道、絲綢之路、古蜀道、長江、黃河、南嶺山脈形成奔流不息的人群時,人們將驚訝發現,每個人都和腳下這塊五千年來繁衍生息著一個偉大民族的沃土血脈相連,人們重新找回了屬于自己的中華民族身份證,從此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愛惜、呵護身邊的土地、悉心保護祖宗留在大地上的印記、銘記并傳播先人留下的故事,用自己的行動書寫新的文化篇章。
對運河和運河人的的生活寫實的記述,賦予了林正的日記專業價值,他的日記將成為文化學者、歷史學者和社會學者研究運河的第一手資料。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學者將從他的日記中獲得保護中華民族身份事業的鼓舞。經濟學者和旅游學者將從他的經歷中思考構建杭京杭大運河生態與文化遺產廊道的設計和經營靈感。
恩格斯說“人們看到的,正是他們想要看到的東西”,每個中國人一生中都應該走一趟京杭京杭大運河,或徒步,或騎自行車,用生命體驗屬于自己的莊嚴國土。林正的貢獻是,他用自己的行動和文字,記錄了運河的一個“時間剖面”。這樣的剖面多了,人們就能時刻聽到自京杭大運河發出的生命的、人的和文化的聲音了,莊嚴國土上,沒有人會擔心民族身份問題了。
從專業的角度,還希望林正有朝一日能重走運河,走的更慢些,記述更加翔實些!還希望讀到這本日記的朋友,不僅要加入到林正的行列中來,一起騎走京杭大運河,一起用自己的方式感悟生命、生活與土地的心靈聯系,還要一起記錄每時每刻發生在神圣國土上的故事,讓這些故事流傳下去,以激發出更多的故事!2010年4月27日于燕園
(李迪華,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生態學會城市生態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生態建設專業委員會委員。2004年,他帶著北大景觀設計學專業的研究生騎車對京杭大運河全線考察)
給Ta打個賞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