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地域文化是一個國家或民族文化體系中的一個子系統,地域性景觀是本土文化與其所處城市社會發展現狀共同創造的,在全球化不斷加深的形勢下,地域文化和本土文化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1] 。在這種背景下,探求一個國家、地區、民族的景觀地域特色文化的延續與發展顯得尤為急迫。作為世界聞名的旅游城市以及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桂林市的城市景觀特色因其城市的發展定位而顯得格外重要。
1 舊城區保護現狀
1.1 歷史建筑遺存分散,缺少較為完整的歷史地段或歷史文化街區
在以往的舊城改造中,更多考慮的是舊城開發的經濟效益問題,使得舊城改造中存在過度商業化的傾向。開發密度、容量過高,單純追求容積率,導致建筑密度過高,城市景觀缺乏協調性,社會效益、環境效益難以提升。
1.2 保護機制不健全
舊城市政基礎設施落后,使整個改造工程投資大、周期長,難以充分吸引社會各類資金,使其最大限度地作用在城市環境的改善上。
1.3 新建筑缺少地方風格致使城市面貌缺乏傳統地方特色
在確定單體改造項目的使用性質時,缺乏整體規劃思維,合理性差。舊城改造結構與城市綜合效益不協調,投資方向偏移。
1.4 單中心發展導致城區歷史環境風貌不斷受到侵蝕和威脅
位于舊城中心的獨秀峰,在桂林市素有“南天一柱”的美稱。由于規劃控制不力,山體及王城周邊建筑逐漸增高增多,發展使得舊城區原有的城市特色喪失。同時視線受到雜亂建筑物的遮擋和阻礙,難以與附近標志性景觀———王城、獨秀峰、伏波山等發生聯系,使得整個地塊與周邊大的景觀系統隔絕開來,缺乏必要的認知系統與視覺廊道,而且現代城市建設活動對文物古跡、特色景觀的破壞現象明顯。
2 對桂林市舊城區保護的拓展性思考
2.1 明確保護目標
對于舊城區改造與更新中地域性景觀特色的延續,首先應進行深層次內涵研究,以此確定更新內容。桂林城市應突出桂林特色,地方風貌,向世人充分展示桂林山水賦予桂林人得天獨厚的山水靈性,這應該是桂林市在城市更新中對于建筑形式和風格選擇的依據。
2.2 舊城保護思路
2.2.1 城池選址與自然景觀有機結合
現有舊城核心地區,即地處漓江西岸的明代桂林城范圍,是桂林歷史文化的集中代表,是桂林歷史文脈永恒的標志。該地區將成為桂林市中以旅游服務和歷史文化旅游活動為主的旅游服務區,是適宜鼓勵發展旅游服務業、復興的特色街區,嚴格保護、妥善利用各種景觀及歷史文化資源。
2.2.2 空間格局與結構形態獨具特色
統一規劃舊城區的建筑形式改造,結合布局進行調整,大幅度減少舊城區內新的房地產開發項目,以降低舊城區人口密度。在保留傳統建筑樣式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新的建筑形式,注重地方特色及山水環境景觀的協調,正確處理城市建設中傳統文化、地方特色與現代化的關系。
2.2.3 自然景觀與城市景觀的融合
城市居住片區的開發尤其應注重在開發創意、規劃布局、建筑設計、景觀環境建設等方面體現城市文化內涵,形成居住片區的文化感知環境。以上述目標作為基點,一方面對現有格局、重要文物古跡等以保留利用;另一方面把原有的精華部分用新的方式進行再創造,不僅僅停留在保護層面上,而是挖掘新的使用功能(見圖1) 。
2.2.4 自然環境的利用與保護
充分利用桂林市的河流、山丘、風景點等自然特征,起到空間限定與環境認知作用,豐富城市的空間層次。桂林市的疊彩山—獨秀峰—象山這條視覺景觀軸線正好穿越舊城核心地區,充分發揮其在城市景觀及功能方面應有的作用,有利于提升舊城區改造中所提倡的山水文化之都的景觀效果,而且不排除房地產開發介入舊城歷史文化片區保護更新中去。
2.2.5 景觀視廊組織與標志性地段建設
景觀視廊組織有助于加強城市主要景點與最佳景點的有機聯系,賦予城市空間層次感與特色感,增強視覺景觀效果。舊城區處于城市以疊彩、普陀、穿山、西山和老人山五山的制高點為端點劃定中心的山水城環境控制區,更是疊彩山—靖江王府—象山軸線的重要組成部分(見圖2) ,改造發展建設應以完善該軸線,控制建筑的高度、密度,提升地區整體活力為目標。
2.2.6 提高公眾參與程度
改變目前規劃建設中缺少公眾參與的狀況很重要。群眾監督的缺失,為某些急功近利的經濟行為和目光短淺的長官意志提供了條件,給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不可彌補的損失。
城市景觀的地域性在演進過程中包含著對那些外來的異構因素的容納、消解和轉化的機制,這一機制的運作情況是衡量系統本身健康與否的重要標志。當今的城市建設應追求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和現代文化品味,應在繼承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和地方特色的基礎上追求,要將濃厚的歷史文化積淀、鮮明的地方特色與強烈的時代特征融入城市建設項目當中去,并以一些標志性的建設、城市雕塑、名人故居、古民居構造桂林市的整體形象,注重建筑與自然環境的協調,打造具有自己獨特魅力的個性城市。
3 結語
結合我國復雜的城市現狀,城市的社會文化、經濟發展水平、生態環境及城市的發展比較優勢等多方面因素,在舊城區改造中要充分尊重地方風貌和人文環境,將城市中有特色的元素從景觀方面加以保護,使其融匯到現代設計語言中,形成城市空間環境的特色,從綜合全面的角度引導舊城區改造與更新的健康發展。整個過程既不能盲目的追隨外來風格,又必須避免簡單化的恢復過去某種已經消失的鄉土風格,這正是地域性的精髓之所在。
參考文獻:
[1] 季 蕾. 植根于地域文化的景觀設計[D] . 南京:東南大學,2004.
[2] 李 飛. 關于舊城改造問題的探討[J ] . 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 (6) :111.
[3] 王 瑛,陳 震. 論城市設計在舊城改造中的運用[A ] . 科技、工程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河南省第四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 [C] . 2004 :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