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藝術在后工業景觀中的運用
admin
2009-09-29
來源:景觀中國網
大地藝術是20 世紀60 年代形成的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藝術流派,面對西方發達國家紛紛進入后工業社會,城市產生了大量的工業廢棄地,大地藝術的形成對工業廢棄地的使用價值以及生態景觀恢復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本文就大地藝術在后工業景觀中的運用作了簡單的探討。
20 世紀60~70 年代,西方發達國家進入后工業化社會,城市產業格局和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鋼鐵、煤炭等重工業和采掘工業結構功能性的衰落,產生了大量的工業廢棄地。
隨著工業廢棄地的增多,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科學家、景觀設計師開始思考如何處理工業廢棄地?如何發揮工業廢棄地的價值?由此逐漸產生了一類相對特殊的景觀設計領域——
后工業景觀。同時另一個關注生態環境的藝術門類也在成長——大地藝術。本文將探討大地藝術在后工業景觀中的實踐運用。
一、大地藝術(land art)
大地藝術是藝術家們以大地上的平原、丘陵、峽谷、山體、沙漠、森林、水岸甚至風雨雷電、日月星辰等自然環境為背景,以地表的自然物質諸如巖石、土壤、砂、水、植被、冰、雪、火山噴發等形成物以及人工干擾自然留下的痕跡為載體進行創作的藝術形式。
大地藝術不同于其他藝術的另一個明顯的特征是:追求四維空間的體驗。大地藝術強調第四維空間——時間上的欣賞,許多作品隨自然物的周期循環而漸漸消失。時間的介入,使得作品參與到自然的新陳代謝過程當中去,達到作品與自然融為一體,分不清楚是人工所造還是大自然所賜。
形式語言的選擇上,大地藝術家追求簡單化,點、線、環、螺旋、金字塔、柱體等常見的形式語言,他們認為這個是最簡單,最直白的表現方式,能讓欣賞者無意識進行閱讀,更直接的融入到生存環境當中。
二、后工業景觀(post-industrial lanscape)
后工業景觀是以工業廢棄地為基礎,通過設計的手法使用、保留、改造或重組原工業生產中的機器、廠房、道路等元素,所產生的景觀。設計必須延續工業的文脈,改造后具有全
新功能和意義。
后工業景觀設計師主張,受到破壞的環境應由自身新陳代謝,不斷輪回進行自我的修復,而不是依靠人工的,化學復合材料的幫助進行修復。由此可以看出后工業景觀設計師對
自然的尊重和對現存環境的尊重。
三、大地藝術在后工業景觀中的運用
起初大地藝術家偏愛荒蕪人煙的戈壁、沙漠、、曠野等。后來藝術家們發現被人們破壞而且被遺棄的土地也是一塊創作的良地。后工業景觀形成的觀點正與大地藝術家的觀點不謀而合,70 年代以后大地藝術在后工業景觀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
大地藝術的材料都是來自于大地,這一特征在后工業景觀中也得以體現。著名景觀設計師理查德•哈格認為對工業社會后所遺留的環境問題不應該持簡單摒棄的看法,而應該積極的接納,使用原有的材料來改造和完善自然環境。德國著名景觀設計師彼得•拉茨設計的德國北杜伊斯堡景觀公園中的“鐵路豎琴”,就具有大地藝術的表征。設計師就地取材于原來運送鋼鐵的高架鐵軌,采用各種不同的處理手法,形成空中步道這一景觀。
大地藝術另一個明顯的特征是時間的介入,在后工業景觀中也運用了這一特點,使得景觀的變化更加豐富多彩。如大地藝術家德•瑪利亞的代表作“閃電的原野”,在一塊原野上放置了400 根不銹鋼桿,每當電閃雷鳴時,這些鋼桿呈現出一道道的閃光,可作為避雷針使用。晴天時,反射太陽光,使原野光芒四射。后工業景觀中山岐江公園在考慮植物搭配上堅持使用了土地上原有的野草,沒有刻意地去考慮季節的變化來搭配植物。隨著季節的變化景觀也表現出不同的美感,春天山花爛漫,夏天郁郁蔥蔥,秋天滿池荷葉動秋風,冬天銀裝素裹。
大地藝術簡單幾何體的形式語言,開拓了后工業景觀設計師更多思路。羅伯特•史密斯設計的《螺旋防波堤》和未完成的環、開放的螺旋中,能感受到簡單幾何體形式語言的魅力。后工業景觀運用大地藝術這一特點的例子比比皆是,如中國中山岐江公園的鋼塑水塔是一個工業語言的“雕塑”。原址為一個普通的舊鋼筋混凝土水塔,減去混凝土,換上新的玻璃罩,晶瑩剔透。玻璃外衣留住了時間,工人們再次回到船廠仿佛看到了船廠原來繁忙的景象。
后工業景觀吸取到了大地藝術精髓——關注被人類生活生產破壞了的土地。大地藝術家史密斯認為被工業和盲目的城市化所破壞的或是被自然自身毀壞的場所是孕育大地藝術最佳的場所。大地藝術孕育在環境保護和社會發展不協調的時代,是人們提倡用藝術手段美化廢棄地的最早響應者。后工業景觀的宗旨也是美化廢棄的工業用地和恢復廢棄工業地的生態環境。
后工業景觀設計師要積極的吸取大地藝術中的精髓理念,化腐朽為神奇,不斷的改善生態環境,用景觀的手法修復自然的創傷,在有限的環境資源中,創造出更加秀美的景觀。
參考文獻
[1]賀旺.后工業景觀淺析.碩士學位論文,2004.6.
[2]劉撫英,潘文閣.大地藝術及其在工業廢棄地更新中的應用.華中建筑,2007.8.
[3]錢靜.工業廢置地的生態恢復與景觀再生.江蘇建筑,2003.1.
[4]王向榮,林菁.西方現代景觀設計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5]張紅衛,蔡如.大地藝術對顯得風景園林設計的影響.國外園林,2003.3.
給Ta打個賞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