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西溪濕地位于杭州西湖區蔣村鄉境內,總計面積10.08平方公里,濕地內河流和水塘密集交織,河道、水塘、潭池、沼澤、灘涂、島嶼等構成獨特的水域生態景觀,陸地較平坦,上面分布著柿、桑、竹、蘆、荻等植物。西溪改造前因居住著大量的人員,河水污濁,垃圾隨處可見。西溪濕地改造是提升杭州這座國際風景旅游城市的品位而實施的一項重要工程。
地形地貌改造
西溪濕地在建設時本著“生態優先,最小干預,修舊如舊,注重文化,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首先對濕地的地形地貌進行了適當改造。
如對水、岸交接處人活動密集的陡坡用石駁岸,從而防止了土壤塌方,同時也方便了船只靠岸和工作人員、游客上下船;還有些陡坡改造成緩坡,這樣更適宜植物的生長;其余保留陡坡原樣并栽種固土植物如小葉扶芳藤、細葉狗牙根,這樣改造后的緩坡和陡坡比例大概為1∶1。
此外,在一些水面較為開闊的地方建造小島以達到欲揚先抑的效果,島嶼可以用泥土堆疊,沿水邊用柳樹段打樁建造,形成島嶼的自然風貌。柳樁造島的方法是:選用易生根的柳樹如紅柳、河柳等樹種,根據水位的深淺決定柳樁的長短,為提高成活率應在萌芽前鋸截,鋸好后不能放置太久,一般現鋸現用,以防干枯,鋸好后按島嶼形狀成排插入泥中。然后在柳樁圈內倒入泥土,將柳條插入泥土并纏繞柳樁,待天氣回暖后,柳樁和柳條發芽,這樣既能護堤,又是一道春意盎然的風景,成本還低。
植物配置和選擇
西溪濕地綠化以原植物群落為基礎,形成傳統的植物景觀,適當加以改造、補植,體現“野趣自然”的風格,從而與近在咫尺的濃妝淡抹的西湖形成鮮明對比。其植物配置和布局是按以下4個原則進行的。
1.生物多樣性原則為把西溪濕地營造為“鳥類的天堂,動物的家園”,其植物的配置首先應符合多樣性原則。在原生態植被基礎上,引進更多的物種,如花果類植物:山楂、桃、梨、梅、枇杷等喬灌木,為鳥、蛇等動物提供食料。
2.植物生態適應性原則根據植物的生態習性,特別是耐水濕差異性,不同地形采用不同植物。如蘆荻、蘆葦、紅蓼等濕生植物栽植在靠近水邊的地塊,而八寶景天等旱生植物則栽于干燥的陽坡等地段。
3.景觀的特異性原則根據區域不同,應注意植物選擇的差異性,如五節芒、金銀花、水杉在A區塊作為主要植物栽植時,B區塊就應該選擇其他種類作主要植物,減少五節芒、金銀花、水杉在B區塊的數量,以形成各區域的特色。
4.自然性原則濕地的風格與公園、游園性質不同,應體現“野趣、冷趣、奇趣”3大特色。
(1)野趣在選用植物時不能選用園藝品種,而應選擇蔓長春花、枸骨、扶芳藤、闊葉麥冬等原生種類。修剪時應打破規則式造型,植物栽植時忌等距離或等邊,而應采用自然式栽植。水陸交界處的植物種植必須交替進行,貼近自然生長的景觀效果,達到自然過渡。
(2)冷趣花卉的顏色要選擇白、藍等淡雅的色彩,如白晶菊、細葉美女櫻、石竹等,忌用紅色、黃色等鮮艷的花卉色彩。
(3)奇趣在水邊的孤植樹可斜栽成半臥狀、臥狀等形式以體現臨水之趣,在懸崖處可突出下垂枝的形狀,體現驚險、頑強之意。
具體到植物的選擇,喬木類以鄉土樹種為主,要求胸徑在8厘米以上,如榆、楓楊、水杉、無患子、銀杏、河柳、南川柳、竹類和為鳥、松鼠等動物提供食料的果桃、梨、梅、柿、構樹、枇杷、楊梅等;水、濕生植物主要有以下種類:白茅、五節芒、荻、玉嬋花、羊蹄、水芹菜、燈心草、澤瀉、蘆葦、千屈菜、香蒲、野茭白、黃花貍藻、紙莎草、野芋、紅蓼、石菖蒲、毛茛、睡蓮、荷花等;地被植物有:野薔薇、阿拉伯婆婆納、垂盆草、蒲公英、絡石、紫花地丁、二月蘭、紫云英、野菊、飛蓬、野薔薇、薺菜、扶芳藤、萎蒿等。
根據濕地特性,一般喬木零星種植或形成疏林,大量栽植的則是地被和水生植物,以展示西溪那種“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濕地景觀。
植物的種植
1.喬木類
耐水濕的水杉、池杉、楓楊、柳樹、桑、梨等主要栽植在岸邊,旱生樹種如無患子、梅、桃、楊梅等則選擇地勢較高處。栽植方法有墩栽、合栽等,合栽法可選用二株一高一低合拼栽植。三株以上喬木以不等邊三角形為基礎,形成自然式疏林。由于濕地內喬木運輸要經過車、船的多次搬運,故要求樹木所帶泥球牢固、結實、防止松散。同時濕地較空曠,風大,喬木栽植后,均應支撐加固。
2.地被植物
地被植物宜成片栽植,但陡坡的石駁坎可零星種植。栽植地被植物前應深翻土壤,使表土疏松平整。濕地內的地被苗木很多為野生挖掘,如薺菜、婆婆納、紫花地丁、紅蓼等,在挖掘時不可能帶完整泥球,故盡量多帶宿土,剪去部分枝葉以防蒸騰,并選擇早春和晚秋施工,盡量近距離運輸,注意挖掘地與濕地生態條件的相似性,以保證成活率。野生植物種子結實率高,不破壞生態環境又經濟,應提倡播種和栽苗相結合。此外,還可采用多種種子混播,如二月蘭、石蒜、紫花地丁等的混播,通過競爭,適者生存,形成自然景觀。同時播種時應充分考慮各品種的色彩的搭配、植株的高低和花期的更迭。總之,地被植物應以多樣化、自然化、本土化為原則。
3.水生植物
休眠期水生植物,絕大部分葉片枯萎、植株較矮,如將植物全部淹入水中就易枯死,栽種時要求僅把根部浸入水中或旱地栽植。待植株長高后,根莖部或部分葉片可淹入水中。在無法排水區域種植時,可用捆石法、麻袋沉降法操作,即將苗與石頭捆綁,或與泥工混合放入麻袋沉入水中,麻袋要有洞口,同時水位深不得超過80厘米。實驗表明慈姑、香蒲、水蔥、野茭白成活率較高。。在深水區域宜選擇菱、浮萍等浮水植物。在水質較差地段,可栽植凈水效果好的沉水植物等。忌用侵害性強的水葫蘆、空心蓮子草等植物。
水生植物栽植要求以叢為單位,以不等邊三角形為基礎栽植。主叢要求數量多、株形高大;副叢次之;次叢數量少、株形短。主叢與次叢形成不等邊三角形短邊,兩者與副叢形成二長邊。同時,要注意葉的變化,質感的搭配,色彩的協調,以增加景觀的效果。如野芋配水蔥,野芋葉寬,水蔥細長,野芋可以給水蔥護腳;野芋質感厚實,水蔥質感輕薄,可以相互映襯,兩者色彩也相輔相成。
綠地養護
由于濕地的特殊性,決定了綠地養護工作的復雜性、專業性。下面從雜草的管理、修剪、施肥、病蟲害防治、枯樹的利用等方面加以敘述。
1.雜草的管理
乍一看,雜草還用管理?拔除不就得了,是的,濕地就與一般綠地不同,濕地追求的是一種野趣,一般的雜草應予以保留,但保留也并非聽之任之,應進行有效的管理。對生長過旺并對其他植物生長造成了影響的雜草應修剪或鏟除;建筑周圍的小環境以及梅園、竹園、梨園、桑園等處,對過高過密的雜草要適當修剪,確保層次感,以達到設計效果;在桃、梨、梅主干較低的樹墩內的雜草必須鏟除留出樹池,使其通風透光,利于樹木的生長;游步道兩邊過高過密的雜草,要求在確保景觀的前提下,進行修剪,使游人正常通行。
2.施肥
施肥應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則,特別是剛栽活不久,肥量不宜大,而且要均勻撒開,如成團施入易灼傷根部。施肥要在陰天或雨后進行,忌在晴天高溫下操作。一般化肥等速效肥在春天施1-3次,冬季以腐熟的有機肥為主,以提供來年的全年生長。一般喬木每株施餅肥2-5公斤,或20-30斤的豬、鴨、牛糞,施肥對象主要為長勢較差的樹木和為提高著花率或果實的產量而進行。
3.修剪花灌木
修剪應掌握以保持樹木的自然形狀為原則,減少人工雕琢。果樹的修剪應掌握通風透光、提高果實產量為目的。通過修剪、拉枝、更新和生長期的摘心、扭梢、疏花、疏果等手段,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質量,讓游客在游玩過程中動手采摘果實,放飛心情,樂在其中;同時也為鳥類提供了食料,現在濕地內經常可以看到白鷺、水鳥嬉戲、覓食,增添了無限生機。
4.枯枝利用
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對于年幼的樹木枯死后予以清理。但對一些大喬木或古樹死后則予以保留,并用防腐漆處理。以增添濕地的滄桑感。或者在枯樹邊栽植金銀花、絡石、油麻藤等藤本讓其纏繞而上給人以枯木逢春的意境。
5.病蟲害防治
濕地病蟲害以生物防治為主,以保護啄木鳥、七星瓢蟲、寄生菌、草蛉等天敵。如濕地內發生較嚴重的蛀干害蟲———天牛,可在5、6月份或9月人工捕捉,減少天牛的蟲口密度,從而達到生物鏈的有效平衡。
西溪濕地多樣性的植物景觀成為鳥類棲息的天堂。鄭宗攝
更多西溪濕地公園照片(景觀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