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運動本質,合理構建生態格局
admin
2013-01-04
來源:景觀中國網
結合高爾夫球場景觀要素及其結構、格局和功能等方面的分析,認為基于景觀生態學理念的高爾夫球場規劃應從如下幾方面人手。
結合高爾夫球場景觀要素及其結構、格局和功能等方面的分析,認為基于景觀生態學理念的高爾夫球場規劃應從如下幾方面人手:
(1)合理配置景觀要素,構建高連通性和異質性的景觀格局.
景觀的連通性和異質性與生物多樣性密切相關.景觀異質性可以導致生物多樣性,并且兩者互相促進.
建立高異質性的高爾夫球場景觀可以通過提高斑塊類型的多樣性、豐富景觀粒級結構來達到.多構建自然植被斑塊,豐富斑塊內部的物種資源,充分利用和保護本地動植物,引進合適的外來物種;多構建具有不同植被結構、不同面積的斑塊,提供多樣的生物生活環境.通過自然廊道連接分離的植被斑塊可以增加景觀的連通性,特別當植被斑塊是環境資源斑塊時,廊道的建設可以適度降低本底中斑塊的孤島效應.
(2)重視自然廊道的建設和引入,多保留帶狀廊道,形成人工廊道、自然廊道和管理廊道鑲嵌分布的格局.
高爾夫球場的廊道包括球道區形成的管理廊道、道路系統形成的人工廊道、自然植被或河流形成的自然廊道,由于高爾夫運動的需要,前兩者在分布上有相關性,且最小距離30m.景觀中的廊道有著傳輸通道功能、過濾和阻抑功能、生境功能,對周圍的物種分布和小環境產生影響,將此稱為廊道效應,其效應場包括廊道本身及其輻射區,效應場的大小與廊道等級和特性有關.產生廊道效應的原因在于圍繞中心廊道一定范圍內存在效應梯度場,廊道效應由中心向外逐步衰減,理論上遵循距離衰減率.高爾夫球場管理廊道和人工廊道產生污染、破壞部分鄉土物種的棲息地,對生態環境主要產生負面效益;自然廊道則主要產生正面效益.
(3)注重保護生態交錯帶的環境脆弱性,重視高草區建設,提高物種多樣性,降低污染.
高草區作為人工管理景觀和自然景觀的過渡區域,受到相對較弱的人工干擾,具有生態交錯帶的環境脆弱性.在高爾夫球場規劃設計中應從單純注重高草區的景觀美化功能轉向更注重其生態環境穩定性的保護,以當地鄉土物種為主,適當引進具有美化功能的觀賞植物,協調好各物種間的共生關系,保護為當地動物提供生存環境的植物種類;建立具有喬灌草三層植物空間格局的生態系統模式,為邊緣物種創造安全多樣的生存環境,達到提高物種多樣性的目的;利用植物根系對土壤污染物的吸附作用選擇配置合適的植物種類,發揮生態交錯帶控制橫穿景觀生態流的功能,減小污染向兩側進一步擴散的可能.
(4)依據基地情況選擇合適的球場格局,加強球道環內外大型自然斑塊的保護,引進適合物種,最大限度減少球道的隔離影響.
根據球道不同的布置形式,球場可呈現團塊狀、環狀、放射狀、帶狀等分布格局.團塊狀格局的球場最不宜于原生態環境的保護,球道布置緊湊,沒有保留地,大型的自然植被斑塊沒有或很少,建議在城市或城郊用地緊張且原生態環境本來不佳的地域上使用此格局,能充分發揮球場的生態補償功能,且能構成城市綠地的一部分.
單環狀格局的球場具有開闊的環內場地,可以保留或營造大型的自然斑塊,提供各種鄉土或少數引進物種的棲息地;利用上一果嶺到下一發球臺間70~100m的距離營造環內外斑塊物種交流的通道,降低球道的隔離影響.雙環狀格局的球場具有高連通性的本底環境,分布區域開闊,特別適合沿山間溪流、溝谷洼地布置,應著重保護環外的自然環境及防止化學物質對低地水體的污染.放射狀格局的球場具有開闊的會所區,每3個球道為1組構成小球道環,環內可布置自然斑塊,會所區也可營造大型的自然斑塊作為各環內物種的集匯和交流地,從而增加球場景觀的物種多樣性.帶狀格局的球場選址狹長,通常并排布置兩個球道,應注重球場內自然廊道的建設,并與周圍環境保持連通.進行球場選址規劃時,應統一部署,在綜合考慮需求和經濟因素的前提下,重視球場生態功能的發揮,對具有不同自然資源的區域選擇開發不同格局的球場,針對不同的格局采取不同的生態保護措施,以求最大化降低球場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并帶來可觀的生態價值.
給Ta打個賞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