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 /> ">
一、天津的歷史建筑
天津是中央四大直轄市之一,距北京137公里,為首都之門戶。天津是國務院1986年命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是古代建筑、近代建筑和現代建筑并存的大城市。天津之所以能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主要是它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在中國近代史上發生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同天津密切相關,一大批歷史風云人物在天津留下了足跡;天津曾是我國近代北方的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商品集散中心。所有這些,使天津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受到國內外的關注。
天津市有不少古建筑,遼金時期的磚塔、樓閣、石經幢。元代以后的官、觀、寺、院、官邸、會館、祠堂、庭院。較著名的有天后官、文廟、玉皇閣、清真大寺、獨樂寺、廣東會館、大悲院以及清代的私人園林。據統計,商周以來的建筑文化遺存達1000余處。
天津還擁有大量的西方近代建筑,這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一種建筑文化現象。其中以居住為主要功能的建筑多集中在馬場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慶道、花園路和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官附近,大部分是庭院式獨居住宅,建筑外形具有各國民俗特點;以金融貿易為主要功能的建筑多集中在中街(今解放北路)上。建筑的特點是:高臺階、大柱子、金屬欄護窗,外檐貼面大多是花崗巖和大理石,室內裝修講究,頂棚裝飾精細雕刻,地面是硬木拼花地板或彩色水磨石地面,在設計上沿用本國習俗,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風貌。
二、海河與海河兩岸綜合開發
“曉日三岔口。連檣集萬艘”、“十里魚鹽新澤田,二分煙月小揚州”。這是自元代以來,一些文人贊美天津水鄉景色的秀麗寫下的詩句。海河是天津的母親河,全長約72公里。
海河是一部記載著天津發展歷史的史書,伴隨著天津形成、發展一直到今天。天津最早起源于漕運。當時這一地帶商貿業十分發達。明朝永樂二年,也就是公元1404年在天津三岔河口西南設天津衛,開始建設天津城。到2004年的12月,是天津設衛600周年的紀念日。老城經過400年建設,逐步形成了規模,其中建成了我們熟知的天津三件寶:鼓樓、炮臺、鈴鐺閣。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后,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各帝國主義國列強先后在天津劃定租界.他們為了搶奪通向人海口的資源,紛紛在海河兩岸搶占用地,建設碼頭、倉庫、工廠和商貿設施。天津沿著海河發展,形成了15平方公里的九國租界區,租界區面積相當于當時老城區的十倍。在這期間西方的近代文明從天津登陸開始向中國傳播,東西方文化在這里有強烈的碰撞。在這個時期海河兩岸也先后修建了一些在國內比較先進的設施,如:老龍頭火車站,是我國大商阜里第一個火車站。還有開啟式的鐵橋,國內第一條有軌電車、在海河兩岸建設了電報局、第一個郵電局。還有我國第一所陸軍學校,當時叫武備學堂。 改革開放以后,市委市政府對海河兩岸開發建設十分重視,投入巨資進行改造。特別是修建了天津站、整修了古文化街,近期叉整修了的金街和濱江道商業步行街,重修了鼓樓,整修了具有異國風情的五大道風貌街區,整治了津河、衛津河等二級河道,使海河兩岸地區叉重新煥發了生機。海河不僅是一條河流,更是與我們歷史發展緊密結合的。是城市發展的脈絡。
從98年以來,我們先后作了5次大的海河規劃,第一次是海河兩岸重點地區的城市設計,包括廣場北意式風情區、解放北路金融街,還有小白棱商業區等等。第二次是海河兩岸近期整治規劃,針對兩岸道路、景觀所做的一個詳細整治方案。第三次是拇河兩岸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對兩岸土地的用地性質、開發強度進行具體控制。第四次是2001年法國規劃大師(著名塞納河規劃設計者)來津為海河規劃提供設計咨詢服務,提出了很多具有國際水平的非常寶貴的建議。第五次是2001年9月結合全市開展的詳細藍圖工作,我們編制了海河兩岸綜合開發改造規劃詳細藍圖。
海河兩岸綜臺開發規劃的目的是用3到5年的時間,將海河建成獨具特色、國際一流的服務型經濟帶和景觀帶;弘揚海河文化,創建世界名河。規劃確定海河市區段功能以旅游、景觀功能為主,成為一條生括景觀型河道,兼有排瀝、供水、腳洪、航運等功能。
規劃確定了統籌化規劃、市場化開發、法規化管理的總體思路。
(一)、統籌化規劃
l、按照總體目標,突出強化此次規劃的全局性、戰略性和綜合性,確定規劃的六個主題目標。(1)展現悠久歷史文化——如歌歲月,魅力之河。以海河為軸線將天津各個時期的風貌區組織起來,展示城市的發展脈絡和文化特色。使海河成為天津歷史的博物館和市民文化話動的中心場所,展現歷史神韻,提升文化品位.(2)發展濱河服務產業——經濟騰飛,動力之河。在海河兩岸建設以商業、貿易、文化、娛樂、金融等公共設施為主的濱河經濟開發帶,形成標志性的經濟中心區,提高城市經濟地位,帶動第三產業發展,增強經濟活力,增加就業崗位。(3)突出親水城市形象——城河一體,標志之河。通過規劃設計引導與控制,確定海河的整體景觀風格與結構,完善城市整體空間形態。按照“綠起來、亮起來、美起來、活起來”的思路,進行海河沿線的綠化、燈光、環境設施和景觀建設,構建具有國際大都市水準的全天候景觀帶。(4)建設生態城市依托——綠色浸潤,自然之河。以海河為主干,溝通支流與二級河道,建立網絡狀的河流和濱河綠化系統。切斷兩岸排污,治理海河水體.保證海河水質。(5)改善道路交通系統——整合兩岸,凝聚之河。以中心城區綜合交通系統規劃為基礎,兼顧交通與親水活動的需求.提出海河兩岸地區交通整體解放方案。提高海河沿岸地區的可達性,加強兩岸的交通聯系,開辟水上辨覽觀光線路,創造具有吸引力的濱河步行系統. (6)開發旅游休閑資源——全民共享,活力之河。綜合開發以歷史文化、濱河特色城市景觀、文化休閑產業和濱河自然風光旅游產業鏈為內容的獨特旅游資源。
2、根據簿河沿岸的歷史發展沿革和建設情況,將海河上游兩岸劃分為四個段落。(1)自北洋橋至南馬路為傳統文化商貿區(CHD)。該地區成為延續天津城市歷史脈絡的核心區域。依托傳統的文化資源,大力開展旅游和商貿活動,賦予這一地區恬躍的生命力。(2)南馬路至赤峰道為都市消費娛樂區(CRD)。規劃依托現有設施的基礎,增強文化、娛樂等休閑活動設施建設,增強恬力,形成現代化城市獨有的中央休閑區。規劃開辟大型的綠地與廣場,創造出與城市中心相稱的空間形象,使這一地區成為我市的形象象征。(3)赤峰道至奉化遭中央金融商務區(CBD)。沿岸是城市cBD的核心部分。規劃在這一帶則側重于商務、辦公、信息、金融和展覽等現代化經濟中心城市的功能設施的建設,創造吸引國際化企業的良好商務環境,成為現代化經濟中心的突出標志。(4)奉化道至外環線為智慧城(CSD)。海河沿岸是中心城區未來建設生態城市的寶貴資源。規劃以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建設為主題,在過一帶構造新型的城市形態,重點建設以先進的網絡技術與智能化技術為核心,以松散的城市形態創造具有高產出和高附加值的新產業區。結合柳林風景區建設綜合性游憩設施。通過海河兩岸開發改造形成一系列經濟區,為城市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核心空間,從而使景觀環境的改造與經濟的發展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海河沿線的開發可以通過這些核心區域進一步帶動城市縱深地區的發展。海河開發改造也就成為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龍頭工程。
(二)市場化開發
海河兩岸的開發改造借鑒危改工程的寶貴經驗,走“以建設帶動開發”的路子,通過對兩岸的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和文化、環境設施的建設。改善投資環境,進一步吸引市場力量共同建設海河。規劃確定了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以市場化手殷籌集的策略。海河兩岸的開發改造工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用3—5年進行基礎設施、文化和環境設施建設,作為起步工程,改善投資環境。其后的15年通過市場投人完成兩岸的全面開發改造。規劃確定先期實施起步工程為水體治理、堤岸改造、道路交通、橋梁隧道、通航、綠化廣場、環境建設、燈光夜景、公共建筑、整修置換工程等十大基礎工程(“公整堤燈綠,道橋水環通”)。
(三)法規化管理
本次規劃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制定了海河兩岸開發建設管理規定的初步框架。作為海河開發建設管理的“基本法”,避免多頭無序發展,保證海河沿岸的建設水平。
通過進一步聯合國內外設計力量,做深入的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使海河的綜合開發改造規劃設計達到國內第一、國際領先的水平。海河的下一步建筑方案、景觀設計方案、海河兩岸的市政管理,都采用市場招標的方式。
起步方案實施以后,在2004年12月,天津建衛600周年的時候,海河將以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的面前。海河兩岸的綜合開發改造.將使天津的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第三產業蓬勃發展,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水平會有進一步改善,天津距建設國際大都市的目標更加接近。海河的成功開發改造,將標志著天津跨人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三、天津租界區的形成及近代建筑
天津的外國租界,是伴隨著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國家的武裝入侵而出現的。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美三國同年相繼在天津劃定租界(concession),地點在距天津城南3公里外的紫竹林沿河一帶。三國租界沿海河西岸而設,長約6里。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之后,俄、意、比、奧四國又在天津開辟租界。所占海河岸線相當于海河對岸英、法、德三國租界河岸線的總長,達3354米。
天津沿海河東西兩岸出現了九國租界,現存的天津近代建筑,多半是19世紀初留下來的遺物。由于當時的外國和中國建筑思潮的復雜影響,再加上多個帝國主義國家的各自營建。建筑種類齊全、建筑形式多樣、建筑質量較高是天津近代建筑的特點。
正因為建筑的多樣化,我們很難在這些建筑中總結出共同的形式特點來。但是我們可以試著將組成這種多樣化的種種因素列出來加以比較,以說明這種多樣化的成因,同時也可以發掘一些具體的造型因素乃至建筑細部,總結城市建設和建筑設計的經驗和教訓。
自十九世紀下半葉至二十世紀上半葉,當時各國國內流行的冠以各種復興名義的建筑形式,如古典主義、折衷主義乃至現代建筑,以及帶有地方特點的歐美各國種種不同的建筑形式,在這里廣泛運用,使天津的近代建筑多種多樣,成為各國建筑的博覽會。與此同時,隨著世界建筑的發展和新材料、新技術的傳人,中國的傳統建筑也發生了變化,產生了中西融合的形式。這樣就使天津近代建設呈現類型齊備、質量完好、形式多樣的豐富面貌。
天津近代建筑形式特點:
1. 西洋古典建筑形式及其變體
一般帶有不同柱式的柱廊,或設山花或為水平檐口。建筑一般為古典建筑的分段,如垂直方向三段分割,水平方向三段或五段分割,柱式多為愛奧尼克,細部如花壇、門窗及紋飾等均照西洋古典建筑作法或演化而來,主要用于銀行建筑和辦公樓。
2. 明顯的折衷主義形式
此類建筑多數為不同風格建筑構件的結臺,以取得較為滔躍的建筑效果。常用于娛樂、商業等建筑等。
3. 異國地方建筑情趣
由于來自不同國度的設計帶來不同國家地方特色的傳統建筑,往往使人感受到異國情調,如英式的露明星架、德式的扁拱及牛眼窗、西班牙式的粉墻筒瓦及鐵活,以及日式的簡樸靈括的木構……這類建筑多用于住宅、府邸或中小型公共建筑。
4. 現代建筑形式
普遍采用新技術新材料解決新功能問題。建筑不講傳統、取消裝飾,造型簡潔、明朗。多用于公寓,飯店及小住宅,如利華大樓,渤海樓。還有一種以現代建筑為主體,加以種種簡化的裝飾,這種亦虛屬于此例。
5.中西合壁
這類建筑情況比較復雜,有的以中為體,兼收西法;有的以西為體,并蓄中國傳統。住宅及其它中小型公共建筑中都有實例。
6.中國古典建筑形式
7.豐富多姿的建筑細部及裝飾
在天津近代建筑中,有很多建筑細部給人以深刻印象,如塔樓。塔樓給人以識別性,同時可以豐富建筑的造型,如百貨大樓、勸業場、惠中飯店、回力球場等等不勝枚舉。角樓雖低于塔樓,但對建筑主面處理的作用也是很有特征的,如西開天主教堂、戈登堂。
天津近代建筑中的裝飾紋樣也有很明顯的特點,出自商業和民俗的原因,許多建筑內外都有明顯的紋飾。如鹽業銀行及許多住宅中的彩色玻璃花飾。某些建筑的檐中、門頭甚至墻身都有花紋。這種作風反映了天津建筑的市民趣味。
四、解放北路地區的近代史
清咸豐十年(1860),英、法、美三國先后在天津劃定租界。天津租界區雖然開辟于1860年,但在1860年--1870年問,由于帝國主義侵略者們立足未穩,加之缺乏雄厚的資金,租界內均未進行大規模的建筑括動。1880年始,天津解放北路金融街(原租界中的干線維多利亞道)初具雛形。來津最早的洋行、銀行在馬路兩側陸續興建,在當時是規模較大、設施講究的建筑物。
這里匯集著各侵華國家的銀行,主要有日本橫濱正金銀行、英國麥加利銀行、英國匯豐銀行、美國花旗銀行、俄國道勝銀行、法國東方匯理銀行、比國華比銀行等,形成了當時的金融中心,故有“東方華爾街”之稱。該地區的建筑物獨具特色,有氣勢雄渾的羅馬式建筑,也有古樸的歌特式建筑、有英式建筑、法式建筑、近代集仿式建筑,也有現代建筑,故被譽為“近代建筑博覽會”。加之南段的利華大樓、維多利亞公園(現稱解放北園)、戈登堂等,給人以豪華典雅之感。現在,這里仍然集天津市金融機構于一體。主要單位有中國銀行天津分行、市農業銀行、市工商銀行、市建設銀行、金融研究所;沿解放北路還有天津青年宮、市糧食局、天津藝術博物館、市總工會、市人事局、市審計局、天津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大常委會以及凱悅飯店、利順德大飯店等,是天津政治、經濟中心。
五、解放北路金融街規劃工作方案
歷史街區是歷史文化名城傳統的載體,反映的是歷史文化名城傳統的延續和發展,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資源。國務院在公布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的文件中指出:“對一些文物古跡比較集中,或能完整地體現出某一歷史時期的傳統風貌和民族特色的街區、建筑群撕鎮、村寨等也應予以保護。可根據它們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核定公布級別。”明確規定在歷史文化名城中應當保存現有歷史街區,由此看來在歷史文化名城中保護歷史街區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天津市于1986年由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其重要一點是天津市具有不同時期的傳統商業街區和各具特色的歷史街區以及近代優秀建筑的集中地。這些重要因素中以歷史街區更為突出,所以近年來,城市中的歷史街區保護工作日益引起全社會各界的關注,目前對歷史街區系統研究的話動十分活躍。這是建立在繼承歷史文脈的總體框架之上,強調一種時間的維度,是持續發展的精神所在,也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因此歷史街區的保護絕不是單純意義上的保護,還必須將其納入到現代生活的軌道上來。策略的制定在文化和經濟理念的基礎上,還必須從這一點最基本的認識出發,不僅強調保護歷史元素和信息.也需要強化歷史元素和信息在經濟成長中所扮演的角色,即:不僅保護其建筑還應保護其環境與歷史文化特色。
我們編制天津市解放北路金融街城市設計,對如何保護和開發歷史街區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從街區的歷史變遷中,尋求某些行之有效的保護與管理的途徑,及其保護和開發的方法,以便在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過程中,使歷史上逐漸形成的,有特色的歷史街區能夠得以延續,并獲得新生。
l. 歷史風貌街的保護方法
維護:主要是一種管理手段,特別強調的是許多非建筑的遺跡,如綠化、道路、小品不要改變原貌。
保存:主要是指對實物遺存如建筑物、構筑物等采用外加保護措施。
修復:主要是指祛除后添加與風格不協調的部分,恢復坍壞的部分,修補少量殘缺部分。
改建:主要是指功能更新.為適應現在的使用功能。對原有建筑進行適度的改造,改建后與原有建筑的“相容用途”有直接關聯,有的保護建筑結合插建建筑進行功能置換。(注:近年來各國的實踐證明,保護與開發既可能產生矛盾,也可以相互促進,提出“相容用途”的前提下允許適度改建,可以說是一種積極的保護觀念。在此項工作中我們運用了這種新的保護觀念)
新建:主要是指在不含保護建筑地塊進行的開發建設,其風格、體量等在與相鄰地塊乃至整個地區的協調關系。
"
2、風貌建筑整治規劃
依據對風貌建筑劃定的等級標準,將風貌建筑統領在一個原則性的方法中統一保存,采用以現狀為基礎分析出每一地段及建筑的文化意義的思路和方法。對風貌建筑提出保護原則及詳細規劃說明,風貌建筑整修規劃總體上強調真實性。
針對風貌建筑所處重點地段,提出近期以控制為主,遠期以提高環境質量為主的規期要求。歷史性建筑,保護不僅因為建筑本身具有內在的價值,而且他們還具有外在的影響,可以起到歷史街區環境質量的提高或改善的連鎖效應,達到延續歷史文脈之目的。
針對一般風貌建筑(視破壞程度)提出,近期以修整、整治為主,遠期以完善提高為主的規劃要求。依據可靠資料,對建筑立面、外檐等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筑符號以修整為主,對建筑內部的損壞,視其使用功能提出房屋置換政策,以整治為主,從積極保護的角度出發,達到風貌建筑保護之目的。
3、街區建設規劃
對于這一內容,我們運用可持續發展的理論賦予起新的內容對街區建設規劃強調建筑、環境與街區歷史文化協調發展建設;追求有序和無序的和諧統一美;提出恢復原貌建筑的恢復方案與建筑前的特色小廣場設計要求。提出“發展共性、保護個性、延續文脈、恢復生機”的規劃方案。
4、指標體系
對建筑高度的要求,不僅限于簡單的提出建筑限高,而視不同地塊不同建筑個性作出具體的規定,分別提出:建筑檐口高度、坡屋頂的坡度要求、將室內外高差的因素一并考慮.切實滿足建設管理的需求。規劃同時還對建筑立面、圍墻、建筑物外挑罩棚等細部提出引導性要求。
"指標體系與管理條例相結合.指標體系不搞“一刀切”,不同的地塊。采用不同的結合方法。為達到規劃與管理的良好銜接。我們在指標體系中針對不同地塊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采用量化指標體系(根據各地塊保護、置換、插新建的不同開發保護形式)確定指標項目的多少,有的則采用以管理條例為主的形式(一般重點風貌地塊采用),有的采用設計導則形式,將城市設計理論和可持續發展觀念浸透落實到歷史街區的每一個角落。
六、解放北路金融街規劃簡介
l、現狀概述與分析
解放北路地區作為天津中心商務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北部與廣場北地區隔河相望;西與勸業場、濱江道、和平路商業區接壤;南與小白樓地區相鄰;東與南站地區遙相互應。處于市區的核心部分。
(1)道路交通:區域內現有橫向道路十三條,縱向道路六條。每條街道均有良好的底景。但與周圍道路尚未形成體系.典型的半島特點給這一地區交通帶來了影響。
(2)建筑形象:沿街帶有巨大柱廊的歐式古典建筑,風格迥然不同。由于當時是沿街布置,各家各自陸續建設,因此沒有考慮街坊整體布局,隨著時間的推移,新建、插建建筑不斷增加,更由于使用性質的改變。使得一些歷史建筑形象遭到破壞,缺少有規劃的系統保護。
(3)地塊劃分:現狀地塊劃分格局呈變形的同格狀。街道大致成不規則直角交叉。區域內共有36個街區,橫向街道大致平行。前法租界內與解放北路相交的道路每個間距幾乎均為130米,而英租界則寬些,約為270米。解放北路的建筑退線很不規則,這是由于英、法兩個租界造成的,其界線是營口道。
(4)環境景觀:海河作為天津的一個自然景觀軸線在此處畫出一個優美的“s”彎,將解放路地區半抱于懷,因此使該地區具有了較典型的半島特點。海河綠帶經過近十幾年的精心呵護已戚氣候,成為該地區塑造空間環境的一個重要回借因素。
(5)人文景觀:該地區歷史上曾是英法的租界地遺存大量的有價值的風貌建筑,且保存完好。在沿海河42平方公里552處風貌建筑保護單位。解放北路地區約有62處,其中一處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0處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余為區級文物點和有特色的風貌建筑。這些建筑主要措解放北路布置,性質又以商業金融為代表,素有天津“華爾街”之稱。
(6)用地布局:從解放橋至營口道之間主要為商業用地和住宅用地,大多是制造業的商務貿易辦公室,多為二、三層建筑;從營口道到大連道之間主要為金融機構。多為銀行,也是風貌建筑集中分布的地段;在太原道與泰安道之間成為公共機構用地。以辦公為主;旅館用地主要在泰安道與曲阜道之間。
(7)風貌建筑分布:解放北路作為天津市一條重要金融景觀帶,集中丁很多優秀的西洋近代建筑,這里也是重要的風貌建筑保護區.共有保護單位62處,在冊有價值的歷史建筑40余棟。
2、規劃的總體構思
規劃理念:以解放北路風貌保護為主線帶動區域有機發展,通過道路系統的完善,城市開放空問系統的組織及景觀風貌建筑的整頓帶動這一地區的發展。
(1)新的E—CBD(電子化國際貿易中心)概念的提出
解放北路地區是天津市中心商務區(CBD)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金融商貿重要職能,是現代化經濟中心的突出標志、是天津近代建筑的博物館。傳統中心商務區(CBD)缺乏對金融危機的預警和防范,缺乏數據的安全防護、數據的海量備份和數據異地存儲。構建E—CBD(電子化國際貿易中心)是今后國際化大都市的發展方向。
(2)海河經濟帶支撐點的構建
通過對現狀用地使用性質置換等手段整合區域用地結構和空間布局,使區域土地得到適宜的開發和利用,為海河經濟帶的建設起到支撐點的作用,提高繁榮程度和經濟插力,帶動及整合兩岸城市發展。
(3)地區特點的挖掘
該區域是近代金融建筑的聚集地.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資源,反映了歷史文化名城傳統的延續和發展,使得地區特色得以體現。挖掘城市歷史文化內涵、增強城市文化氣息、提升城市藝術品位、體現歷史與未來的共融。把該區域建設成為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內涵、高品質文化氣息的金融區。
3、規劃原則
(1)充分利用——充分利用該地區特有的城市景觀,如:海河、沿河綠帶、風貌建筑、方格網的建筑布局和棋盤式的道路格局。
(2)合理組織——依據邏輯思維原理和人的行為準則合理組織好交通系統、開放空間、綠化、景觀、風貌保護等系統。
(3)創造特點——解放路地區所具有的城市景觀特色。獨一無二,因此規劃要運用城市設計的手段努力到造出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觀。
(4)慎重開發——舊城改造所面臨的發展與保護的矛盾,其實是可以互相轉換的,發展的前提保護,保護的目的是使歷史得以向更高層次發展。規劃是催化劑,使這一過程向更好的目標前進。
4、規劃目標
實現區域的可達性:通過對車流、人流的動態預測,確定交通路線及形式,提供更多的可選擇路線。讓不熟悉該區域的人從中受益。
實現區域的可識別性:強化區域個性特色,通過對歷史建筑的保護和利用,延續特有的歷史文脈特色。
實現區域的可駐留性:一個地區的吸引力最主要的是人的交流,通過對公共空間及使用功能的空位、組織,增加城市開放空間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以提高公共生活的活力,使區域宜于工作、交流、休憩和游覽。
5、整體城市設計策略
策略一:完善道路交通系統的組織 。從現狀方格風的路網格局和總體規劃給定的道路定線情況來看,目前該地區存在的主要矛盾是: (1)路網密度較大與出入口過少的矛盾。(2)過境交通流量大.與區內交通流量少的矛盾。(3)交通性干道的拓寬與道路兩側風貌建筑保護的矛盾。
規劃對策 : (1)增加這一地區與周邊地區聯系的通道。(2)打通保定道。(3)保留解放路現有道路的寬度,交通流量由大詁路和海河西路承擔。
步行系統以沿河綠化帶為主支撐體,以承德道、濱江道形成內部環路作為輔助構成一個聯系內部各主要建筑的步行環,配建的大型社會停車場緊鄰內環路布置。
實施與管理(1)解放北路地區的道路交通情況,近期看以打通保定道為契機,聯系海河兩岸地區,達到道路系統的完善;遠期按總體規劃實現“三縱四橫”道路骨架。遠景實現以主次干道為主.步行街區為輔,加上快速干道和地鐵形成立體的交通體系。(2)采取國際上較為先進的“單一”管理方式和經驗,即單向行使或單一車種。
策略二:強化區域功能分區
按照金融活動對辦公場所的需求,對該區進行了功能分區的強化。規劃結構基本上可以說是從現狀結構的延伸而來,即“一區、一街、一中心”。
“一區”即金融商務辦公區,位于區域內營口道以北地段,由四部分組成:(1)法式風情街,位于解放橋與大沽橋之間,是解放橋以北意式風情區的延續,也是西側和平廣場、濱江道商業街的延續。金融區本身具有濃厚的辦公氛圍,有強大的消費能力。構成了配套設施市場話躍的基礎,其周邊分布的商業區即對在該區發展商業構成一定的競爭,更在一定程度上構成該區發展配套設施的基礎條件,只要定位準確,將會帶來極大的人氣,規劃將該區購物人群定位于高薪白領階層。規劃低層商業建筑,建筑風格大膽創新體現原創精神和唯美個性,安排拱廊室內購物街、品牌店、露天咖啡店、街頭表演廣場等,體現法國浪漫風情。(2)濱水藝術廣場,位于赤峰橋橋頭,是一大型城市廣場,體現文化、藝術、親水,由觀光路向西與和平廣場相連,向東與南站中心商務區相接。(3)金融商務辦公區,位于濱江道、吉林路、營口道、合江路的圍臺地段,安排以金融商務辦公為主的綜合辦公樓、酒店式辦公樓,項目為金融、保險、證券交易所、會計及其他經濟實業。該區是一個對外的窗口,也是人流較集中的區域,通過在街坊內部對人流的梳理,解決周圍道路的壓力.并形成良好的休閑環境。(4)金融商務配套區,位于吉林路與太沽北路之間。安排金融公寓及專為金融界高級人士打造的銀行家俱樂部及相關配套健身娛樂設施。
“一街”即素有天津“華爾街”之稱的解放北路金融一條街。以歷史建筑觀光為主。通過對開放空間的組織引導人流、吸引人流。
“一中心”以解放北路公園為核心的金融商務管理中心,分為兩部分:(1)金融商務辦公管理區.位于營口道與保定道之間,現狀多數銀行建筑聚集于此,是當年金融括動最為活躍的地區,規劃延續該地區歷史文脈,將該區作為一些金融、保險公司的管理機構、總部,通過使用性質的置換和新建筑的插建,以保證用地性質的強化.保證單位面積使用權的獨享。 (2)行政辦公賓館區,該區以保留現狀建筑為主,主要包括市政府、市委、市政協、市建委、利順德、凱悅飯店等.在該區域內完善配套設施,為游覽人流提供服務。
規劃后該區域總建筑面積可達151萬平方米(保留現狀建筑面積62萬平方米,新建建筑87萬平方米),總容積率為2。
策略三:構筑城市空間形態意象系統 (1)二維空間形態的塑造:從這一地區圖底分析不難看出現狀用地基本為規整的方形,因此把以規整的街坊沿路周邊布置“方形”作為設計的“母題”。以規整的街坊沿路周邊布置對周邊街景表現亦均衡。同城市總體環境的一致。(2)豎向空間形態的塑造:空問界面控制三個層次,沿解放北路兩側控制高度為15—20M(個別現狀除外);沿海河控制高度32M左右(個別現狀除外):沿太沽北路兩側控制高度60一80M;解放橋頭高層區控制高度為80M。標志性建筑確定在軸線相互貫串,視覺交匯的河彎內側,從而構成了這一地區的“金字塔”狀空間特征。照顧了沿海河不同角度的空間視覺效果。(3)景觀特色的體現:從城市的獨特性來看,天津保存著三個歷史文化空間。一個是老城范圍的本土文化空間它具有那種溫文敦厚、沉靜的文化氣質,而另一種是以舊租界為中心的近代文化空問。在這兩個空間之外還有一個沿河而存在的文化空間——海河文化,它充滿恬力和張力這個空問文化才是天津本土特征。而這個特征才是天津人的精神性格。
解放北路地區是海河文化與商業發展軸的偶合。沿河綠化的構筑可以為梅河文化添姿色。根據這一地區特定的因素,規劃提出“一線,三軸,五點”的綠化景觀結構。
“一線”以海河綠帶作為區域自然景觀的源泉,呈“楔”形向區域內落透。
“三軸”通過濱江道、承德道、保定道兩側綠化用地的系統調和,形成三道綠軸向東與海河帶狀公園相融,向西與中心花園相呼應。
“五點”由大沽橋頭綠化廣場、原法國公園、解放北園(原維多利亞公園)、藝術廣場、規劃保定橋頭綠化廣場組成,綠化廣場作為開敞的公共空間處理上以硬質鋪裝和草皮植被為主要造景手段,通過細膩的空間刻畫達到與人最大限度的溝通。
規劃利用借景將海河綠化帶通過成片的綠地和“綠色視廊”深入該區,并與該區內部的綠化互為因借,綠化帶與綠地的造景以常綠喬木為主要造景手段,增加“綠量”,改變速一區域的小氣候。
策略四:風貌建筑保護與游覽系統的確立
提起解放北路給人最深的印象便是滿眼外來建筑.恍如異國。這些風格獨特的建筑是一方水土無可替代的人文創造。它絕非是天津城市發展的歷史延續,也沒有任何文脈上衍傳的必然,只是一種強加。但從歷史的角度審慎地觀察會發現它的文化底蘊,獨有的審美價值.又是一種財富。保護區內不宜搞現代派的大型高層建筑。總體規劃制定的原則是:重點保護赤峰道以南近代建筑,重點建設赤峰道以北地區(金融中心的核心地區)。
把解放北路建成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并不是簡單的對現狀所遺留的金融機構進行保留就夠的,它需要城市這個載體作為支撐,承擔諸多功能性的需要,同時更主要的是要核算這一地區的環境容量是否能承擔。既要保護風貌建筑。又要開發建筑金融中心,逮一矛盾如何化解。
風貌建筑保護的核心是劃定絕對保護建筑與歷史街區范圍并制定有針對性的整頓方案、管理措施,對歷史建筑保護根據以原始資料的搜集做出評估,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拆除區內破壞傳統風貌景觀的建筑物和構筑物,對與金融辦公使用功能不相符的保留建筑逐步進行功能置換,規劃區內需置換的風貌保護建筑面積約5萬平方米;進行適當的交通限制并開辟步行街;對破損的市政設施進行更新改造。在改造過程中重視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的保護,重視其經濟價值的挖掘,保證投資者的經濟效益,構建解放北路金融中心的獨特框架。規劃根據不同的區域制定了三種保護類型,提出保護與改造的基本途徑。一類絕對保護區,就是沿解放路兩側,知名風貌保護建筑:二類為新建筑,與相鄰建筑的風格相協調,對道路拓寬帶來的“小改小動”。建筑物經整修后仍可保護原貌;三類為新建建筑,在單體設計時應與周圍建筑的風格相協調。按相鄰兩撞之中較高一幢的高度控制。
通過對歷史建筑的整修及歷史街區風格的保護,延續區域歷史文化內涵,結合沿海河旅游帶的建設組織解放北路金融區的旅游線路。提出從和平區、河西區、河北區、河東區進出該區的游覽線路,改造建設解放橋、赤峰橋、保定橋、泰安橋、大光明拼,北接意式風情區、西聯和平廣場、南接小白樓中心商業區、東聯南站中心商務區。
策略五:建立城市公共活動領域圈與廣場系統
在現代的建筑環境中,造型和使用功能的可識別性都已降低,公共性的空間識別性較容易被識別出來。開敞空間與重要的公共設施相聯系。建立城市公共活動領域圈,塑造城市、區域的可識別性。規劃中注重了城市公共活動領域圈與廣場系統的建立,在赤峰橋但5規劃濱水藝術廣場,作為城市公共活動空間.在區域內規劃了18個不同尺度的廣場空間(不舍公司門前廣場),通過步行游覽街組織公共開放系統,并制定相應的開放空間設計導則指導開放空間的詳細設計(18個廣場分布方案)。廣場面積可達18公頃。
(1)由建筑、道路圍合的70一135米長的廣場空問,這是能夠看清物體的最遠距離。(2)以圍合廣場、后退廣場、街頭廣場組成,廣場尺度較小,多在20—70米之間,可看清人的面部表情的最大距離為20一25米。(3)商業界面與步行街,對商業零售業進行人性化布置,保持商業界面的連續性,在吉林路、營口道、海河圍合的區域內通過步行系統的籌劃,引導人流,保持活力。(4)城市開敞空間,由大型城市廣場、濱水開敞空間組成,是城市文化、文脈的集中體現。作為文化活動、藝術展示、大型集會等城市公共活動場所。
策略六:軟環境的建設
通過對區域內軟環境的建設,如:街道家具、燈飾、雕塑、標識、電話亭等的設置,創造人性化的場所,使之成為極具吸引力的區域。軟環境元素的風格、色彩、比例要與相鄰建筑相協調,整體風格相一致。主色調為凝重的灰色,副色調為棕紅色、墨綠色。
策略七:智能化基礎設施的建設
在新建建筑與整修老建筑的同時注重智能化系統的基礎建設,包括安全防范系統、信息通訊系統、設備監控系統、停車場(樓)聯網系統、綜合管同系統等。
城市設計提出了宏觀的設計目標與策略,是概念設計和意向,鑒于該區域歷史建筑保留較多,且街區城市肌理明確,所以在開發建設上要采取謹慎的態度,通過對新老建筑從尺度、界面、空域輪廓線等的細膩設計達到和諧,在金融中心區的開放空間設計上也不例外,因此我們編制了開放空問設計導則,來創造一個人性的場所,用軟環境的建設來提升該地區的吸引力.使之成為可駐留之地。規劃設計工作通過對歷史建筑的保護和開發,讓市民在追求當下真實生括的同時,還能分享與延續百年前留下來的空間環境與都市印象。這樣的城市,才是個有連續記憶、能累積情感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