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發現  /  思想  /  正文

中國歷史古城的保護與利用

admin 2007-07-20 來源:景觀中國網
  主持人開場語:   中國歷史古城鎮有2000多個,遍及全國各地,大部分都有兩三千年的歷史。在世界遺產中,古城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它的建筑,是最能承載著物質與非物質文化的載
  主持人開場語: 
  中國歷史古城鎮有2000多個,遍及全國各地,大部分都有兩三千年的歷史。在世界遺產中,古城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它的建筑,是最能承載著物質與非物質文化的載體。因此,專家們提出保護城市的文化遺產,就是維護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在這里我們邀請上海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阮儀三教授來講一講“中國歷史古城的保護與利用”,希望對我們正確地認識和保護中國的歷史古城有所幫助。

  阮儀三:  
  大家好!在這里我來談一談中國的歷史古城。其實所謂“歷史古城”,就活生生地在我們身邊。中國的大都市大多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革命意義。這些城市大多有悠久的歷史,形成了完整的城市格局、人文社會環境和獨特的城市歷史風貌。 

  近幾年來,房地產業興起,許多城市開始了對舊城區的改建和更新工作。城市的新陳代謝是必須的,但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又有進行保護的要求,城市的特色也要繼承。繼承和發展是一對矛盾,歷史傳統和現代化都是人們的需求,這就需要我們去認真研究,如何做好這些大都市的歷史名城保護和舊城改造工作。 

  對中國歷史古城,我們應該很好地珍惜它、利用它,讓它成為我們城市發展的重要源泉。但是,我們對歷史古城的認識還存在著很多誤區。我要講的就是怎么能正確認識中國的歷史古城,從而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 

  一、中國歷史古城的特色和價值 

  中國歷史古城總體而言有哪些特色?我簡單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中國歷史悠久,歷史古城鎮遍及全國,約有2000多個,大部分都有兩三千年的歷史。這些古城古鎮擁有優美的自然環境,保存了名勝古跡和各具特色的鄉土建筑,它們體現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文化。 

  其次,中國地區遼闊,民族眾多,地理和人文環境差別很大,因而中國的城市類型眾多。我們北方的城市和南方的城市,邊疆城市和海邊城市,都不一樣。這些城市在歷史上分為都城、州城、縣城,特點又不一樣。所以說我國歷史古城數量之多、傳統特色之豐富,世界少有。 

  第三,中國的古城大多是按規劃建造的,事先有周密的規劃。中國的建筑、中國的城市規劃有一套完整的體系,比如中軸線要對稱;先做地下供水排水設施,后做地面建筑;左府右衙、左雙右單等等。而這些古城規劃,基本上遵循了中國儒家傳統思想,因而一脈相承。中國的歷史古城,具有重要的文化職能,無論是政治類還是經濟類城市,都建有宗教寺觀、學宮壇廟,形成城市中最突出的建筑物,也是今天的主要名勝古跡。這是中國歷史古城自己的特點。第四,中國歷史古城不像歐洲的古城出現過幾次衰落。中國古代社會長期處于統一的國家統治下,城市歷史延續綿長,古城中留下很多不同時代的歷史建筑和文化古跡。 

  那么保護歷史古城有什么價值呢?我想舉麗江的例子來說明這個情況。 

  麗江在雪山腳下,雪水流進古城分成四個渠道通向不同的地方。這個城市家家門前有流水,戶戶門前有垂楊,現在成了旅游勝地,去年旅游收入是24億元人民幣。保護古城能發展旅游,改善當地居民生活,但更重要的意義在于使中國優秀的文化遺產得以流傳。 

  大家知道,在世界遺產中,城市是很重要的一類。1995年底麗江古城申報世界遺產,但在1996年3月麗江卻發生了一次七級大地震。當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給我打電話,詢問麗江的古建筑是不是都震塌了?如果原始的古建筑都不存在了,麗江還怎么申報世界遺產!然而麗江地震后的情況卻是,新蓋的房子都塌了,老房子都沒有塌。為什么呢?中國的老房子多是木結構房子,更能抗震。在河姆渡遺址發現了中國早期木架構的房子,是卯榫結構的。這種構造方式能夠應對自然界強烈的外力,就像我們身上的骨骼,摔一跤是不會跌散的。而且在麗江這次地震中,人員傷亡并不多,這也是中國傳統建筑的精粹所在。老房子的屋頂鋪的是瓦,一個個疊起來的。地震來的時候先是預震,三五分鐘后才是大震,后面是尾震。當預震的時候,屋頂的瓦就嘩啦啦地響,人們就跑出來了,大震的時候人們已經在外面了。所以瓦頂就像個警報器,家家戶戶都有。 

  麗江的大地震,說明我們中國傳統的木結構建筑是一種天才的創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派的專家看了后很受鼓舞,1996年底,麗江、平遙、蘇州園林一舉進入世界歷史遺產名錄。 

  現在世界上高層建筑用的防震體系是歐洲的體系——筒中筒,中間用鋼筋連起來,形成一個牢固整體。地震來了,建筑堅固不動,是以剛克剛。但是日本大坂地震后我去看了,自然的力量有時是人類無法對付的。那里的高架路全部塌了,所有的混凝土柱子就像用刀子切過一樣。日本人說地震的破壞力人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解決的。但是中國的傳統不是以力對力,是用以柔克剛的方法來對付地震的破壞力。木結構的計算方法,和鋼結構的計算方法完全不一樣,是另一個理論體系,可惜現在大學的建筑系基本不教學生木結構建筑的計算方法了。 

  這個例子說明,保護中國歷史古城,是要讓我們的后世子孫知道我們祖先創造的文明有多么偉大! 

  二、中國歷史古城的變遷 

  今天,中國的歷史古城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對歷史古城的認識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在這里也簡要介紹一下。 

  第一個是消失階段。上世紀50年代以后,全國許多城市開始新的建設。由于對歷史古城的價值和作用缺乏認識,大多數城市已喪失了原來的古城風貌。尤其隨著經濟的發展,房地產業興起,許多大中城市的舊城區內有了新的大規模的建設活動,許多傳統歷史街區不復存在,這點非常可惜。 

  在國外也有這樣一個過程。歐洲在二戰后開始大規模的建設,五六年時間一下子冒出來好幾個嶄新的城市。這之后歐洲國家興起了古城保護運動,一直延續了20年。目前歐洲國家普遍認為,保護古城,就是保護自己的遺產、保護城市的精神,還把保護城市和發揚愛國主義連在了一起。 

  日本在二戰后,隨著經濟騰飛也進入了城市重建時代。但不久就在全國形成一個古城保護的運動,并制定了法律。日本還建立了各個級別的保護機構,分為國保(國家保護的寶貝)、國財(國家保護的財產)、地方財、傳統建筑群(民間自發保護的)。 

  值得一提的還有法國。早在1840年,法國對古建筑保護就開始認真制定法律法規。當時法國一個著名的作家(卡門歌劇的作者)梅里美,對法國領導人提出了建議:我們對國內很多的歷史建筑應該進行保護。當時法國政府就接受了他的意見,成立了歷史建筑保護局。該局一成立就制定了法蘭西建筑保護法。目前我們國家近代歷史建筑,保護最好的城市是上海,有632處,共有一千多幢房子。 

  第二個是搶救階段。1980年,在建筑專家的建議下平遙古城得到了保護,開創了中國歷史古城保護的先河。從那時起,我們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理論與方法。 

  1980年我帶著學生在山西搞城市規劃實習,當時許多地方都拆掉舊城建新城,而平遙拆得比較慢,但也從西門開路進去了,拆掉30幾處明代建筑、100多處清代建筑。這時我們主動提出幫平遙規劃,保護古城,另建新城。平遙古城非常精彩,里面清代建筑比比皆是,有138處完整的明代建筑,甚至還有元代、唐代的建筑。這些東西應該好好地繼承。那時我去北京爭取到八萬元錢,幫助平遙修古城市、古建筑,還把它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平遙的保護中人們得到了啟示——通過合理的方法可以不拆掉古城。后來建筑專家們建議在全國城市確立一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希望這些城市認真保護好文物古跡、歷史地段和街區。1982年,國務院公布了重點保護的24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986年公布了第二批38個,1992年公布了第三批37個,2001年補充了4個,這樣共有103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另外有的省也公布了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目前全國共申報192個歷史文化名城。這些歷史文化名城都具備三個特點:擁有豐富完好的文物古跡;有傳統特色并擁有一定的代表城市傳統的歷史地段和街區;保護和合理利用這些歷史遺產,對城市發展與建設有重要作用和影響。 

  那么這些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得怎么樣呢?有三種情況。一是完整保護了的古城,新城另建,新舊分開,如平遙、麗江等;二是保護了古城格局,保護了幾片傳統歷史街區,其他進行了更新,如蘇州、揚州等;三是只保護一些文物保護單位,城市已全部改觀,如南昌、南京等。目前,大多數歷史文化名城屬于第三類,雖然國家在不斷地努力,但情況不容樂觀。 

  第三個是保護階段。從1995年起,在專家建議下國務院撥出了專項資金,幫助歷史名城的歷史街區進行基礎設施和風貌保護,得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已有60余處歷史名城得到補助。 

  中國的古建筑,多是磚木結構,保護不好容易爛。我小的時候住在蘇州的一處老房子里,每到春天梅雨季節,家家戶戶都漏水,就請人把房頂補一下。到了冬天,西北風厲害,就要修門窗了。老房子要二年一小修,三年五年一大修,十五年就要翻修,所謂“偷梁換柱”。修房子需要錢,沒錢修它就壞,一壞就爛,爛了就變成危房、破房,拆掉了正好建新房。上世紀90年代以后,國家批了3000萬元給歷史名城專家委員會,專門用在中國歷史古城保護上。像平遙、麗江這些古城能保存得好,這筆資金起到了很大作用。 

    三、保護與更新的現實矛盾 

  中國的歷史古城,兼有保護和更新的雙重要求。 

  前面我說過,中國的城市不像歐洲國家的城市那樣出現過衰落的現象。大多數城市即使新城區發展很快,老城區還是商業繁榮、人口集中的地方。因此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舊城區成為房地產商熱衷之地。許多城市就地價的級差效應出發,要把原來舊城區的居住和其他功能,轉換成商貿、辦公、娛樂功能,從而使低地價轉化為高地價,提高經濟收益。這樣做雖然改善舊城的環境,但改建后舊城區的建筑容量大大增加了,人口增多,交通更加繁忙,基礎設施不堪負擔,結果又得重新調整改建舊城區。久而久之,歷史古城就消失了。 

  另一方面,中國歷史古城的特色地段——文物景點和歷史街區,一般也會在舊城的中心地帶,是人們匯聚之地。這樣也導致商貿等第三產業向這一地區集中,但是由于歷史名城的保護要求,一定會提出對這個地區以及其周圍環境的種種建設限制,這樣就會降低土地收益,對經濟發展不利。 

  在中國的歷史古城中,大多保留有成片的傳統民居,其中有較高歷史文化價值的傳統民居還會受到特別的保護。但是如何既能長期地保護它傳統的風貌,又能繼續為居民使用,這是一個難題。因為這些民居大多為磚木結構房屋,至今多已木朽墻危,多數居民因長期居住條件簡陋,渴求改善。而且傳統生活環境不符合青年人的要求,居民們向往現代化的設施和環境。舊城區一般都缺少現代化的基礎設施,要改善居住環境,解決居民的居住問題,需要資金和技術的巨大投入。 

  因為上述的原因,中國歷史古城的保護與更新形成了矛盾。房地產開發商因為獲利不多一般不愿在保護的基礎上更新;政府又拿不出足夠的資金進行完全的保護;居民自己改造則大多不愿保留傳統形式。這就需要研究一整套適宜的政策來解決這一矛盾。 

  1986年,蘇州曾經開始搞大面積拆遷。當時南京大學校長匡亞明給中央有關部門寫了封信,要求“救救蘇州”,中央有關部門隨即批示,要求蘇州不能盲目拆遷。于是蘇州認真做了規劃,古城內不再大規模地搞建設,所有新建筑不得超過24米,工 

  廠全部遷出去。蘇州古城基本得到了完整地保護,留下了歷史形態。蘇州采取了正確方針后,經濟照樣發展,國民生產總值在江蘇省排第一。可見保護和發展是可以雙贏的。 

  世界文化遺產城市盧森堡,是十八世紀的堡壘城市,現在里面的建筑基本上是十八世紀的,看上去很舊,但依然在使用。盧森堡整個城市風貌完全是歷史的,可那里并不落后,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世界排名第七,所以說經濟發展是可以保存城市完整的歷史風貌的。 

  要保護中國的歷史古城,又要進行合理的更新,需要樹立正確的認識觀念。許多人認為“舊城”就是過去歲月留下的破爛攤子,是城市發展的沉重包袱,要更新就要“破舊立新”。所以中國的許多城市常常大面積地拆遷舊房,將舊城區的老宅舊屋全部拆光,然后在平地上蓋新的樓房。這樣做,工作簡單,工程上馬快,規劃設計也容易做。但這樣一來,把城市原來的社會結構、文化遺存、城市風貌以及地方風情,全都一掃而光,也就是把城市的歷史文脈全部割斷了。 

  有的城市,舊城區的利用片面追求高利潤。大家知道著名的杭州西湖,“三面湖水一面城”,是唐宋以來完整的歷史文化景觀。但是現在在西湖的周圍,蓋了一些高層建筑,應該說是破壞了歷史文化遺產整體性。不錯,西湖旁的高層建筑有很大很好的景觀位置,窗戶打開西湖就在眼前,一片美景,因此樓價很高。可是當你看西湖很美時,回過頭來西湖要看你了,又是一種什么景象呢? 

  有的城市,舊城區成了危屋簡樓棚戶地段,居住環境很差。由于人口多,用地少,拆遷費用大,房地產開發商不感興趣,舊城區遲遲得不到改造,加上人口密度大,基本得不到有效的保護。 

  有的城市,大量地拆除了反映城市特色的傳統建筑,在短時間內改變了城市的歷史風貌。如沈陽市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城”之稱,可原來圍繞在沈陽故宮周圍的傳統民居全被拆掉了,沈陽故宮藏身于混凝土高房子的叢林之中。 

  有的城市,在舊城區更新中保留了文物建筑,但忽視了文物周圍的歷史性環境。如福州市計劃在“三坊七巷”地區投資35億元人民幣,在占地44.1萬平方米的地區中,建29幢高層住宅,6幢高級辦公樓及公寓,5個大型商貿中心和娛樂場所。這樣雖然保留和修復了當地39幢古建筑,但整個歷史街區將無法完整呈現給后人。 

    四、中國歷史古城保護的規劃模式 

  下面我們來談談保護歷史古城的兩種模式。 

  一種模式是盡量保護舊城的傳統風貌,不在舊城內大拆大建;同時在舊城外開辟新城,進行大規模的現代化建設。這樣既滿足了現代建設的需要,又緩解了舊城中人口過密、居住條件差、交通擁擠等矛盾。 

  上世紀50年代初,著名建筑專家梁思成教授就曾建議首都北京采取這種模式,在舊北京城西郊公主墳一帶另建新城。在同一時期,古城洛陽的總體規劃就采用了這種“保護舊城,另辟新區”的做法。洛陽將新興的工業區放在遠離舊城的澗河以西,這樣就保護了已有700多年歷史始建于金代的洛陽舊城,舊城內密集的文物古跡,精良的古建筑均未受到破壞,同時也保護了舊城近旁的地下遺存。現在洛陽新區已具規模,功能合理,道路通暢,設施完善,在經濟有了一定基礎后,可以從容地來研究在改造的同時保護古城風貌的問題。在中國歷史古城中采取這種模式的還有蘇州、安陽、潮州等城市。 

  這種脫開舊城另建新區的規劃布局模式,適用于舊城面積不大,歷史文化遺存較多的城市。這樣既可對舊城的歷史風貌予以保護,又可使新的建設較為方便和順利。它的好處是容易兩全,減少矛盾;問題是舊城長期破舊,舊城內基礎設施和建筑、居民生活環境改善緩慢,居民意見較多。 

  另一種模式,是保護舊城的主要格局和主要文物古跡,并對舊城進行改造和建設;同時向舊城四周幅射,進行新的城市建設。 

  西安的城市總體規劃,就是這一模式的實例。西安市在城市規劃中,把文物古跡和古都風貌作為重要因素考慮,以現存的明城為中心,向四郊均衡發展,將全市分為五大塊:舊城(明城)為行政商業區;在文物古跡較少的東、西郊,各布置一個工業區;南郊有眾多古跡,規劃為文教區;北郊為漢長安和唐大明宮等遺址,全劃為文物保護區,只準農耕,不準基建。西安的城市規劃突出了保護明城的完整格局,對標志性古建筑如鐘樓、鼓樓、城墻、城樓,特別注意保護維修,它們仿佛是城市的眉眼,眉眼分明則古都面目清晰。對漢唐都城的宏大規模,規劃則用城南寬闊的林帶和道路來體現。西安的城市規劃明確劃定歷代遺跡的保護范圍,也增強了西安國際旅游的吸引力。 

  南京也是這樣。南京存有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八處,它的明代城墻和一些城門均保存完好,明代的故宮遺址以及許多近代歷史文物景點,如太平天國天王府、中山陵、雨花臺烈士陵園等,都劃定保護范圍,制定保護措施。在南京的城市總體規劃中,注意控制住這些保護地段的空間環境和綠化環境,并使其成為城市的主要旅游景點。在一些有開發價值的歷史地段,如夫子廟秦淮河地段,就著意地恢復其原有的市民活動功能,修復了祭祀孔子的文廟,修整了沿河建筑,并開辟了小商品和特色小吃商場,使其成為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有傳統風貌的新的地段,經濟上有很大的收益,受到市民的歡迎,也吸引了眾多的外地游客。這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建設中,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例子。 

  上海這座城市是近代形成的,不具有中國傳統城市的風貌,對它的保護引起過許多爭論。但是上海抓住了最有影響的外灘、南京路和老城區,做出了保護歷史地段的城市規劃。上海外灘優美的濱江輪廓線是上海的標志,它雖是外來的藝術形象,但卻體現了中外文化的交匯和相容。外灘的建筑物,可稱是世界建筑博覽會,從1880年到1937年,世界上最著名的設計師,最好的建筑材料,最豪華的建筑設施,都在外灘。比如法蘭西俱樂部里面,有亞洲地區最長的酒吧臺(103米長);匯豐銀行大樓有希臘式和羅馬式兩種,里面大廳采用的大理石全是實心的,全部的窗戶都是真銅的。所以上海的城市規劃就對外灘優秀的建筑采取了嚴格的保護措施及空間輪廓要求,劃定保護范圍,對新建筑的高度進行限制。規劃還明確地提出了這些優秀近代建筑,都應該逐步恢復它們原來的使用功能,占用這些建筑的辦公機構及工廠等都應退出去。現在許多中外資銀行、大商行爭相出高價購買這些著名大樓的使用權,一方面為國家爭取了大筆資金,同時使外灘重新成為上海重要的金融貿易中心。而這些建筑物,又按保護要求進行了徹底的維修,這個收獲是巨大的。通過這樣的努力,外灘不僅能繼續保持它的特色風貌和魅力,又進行了更新改造。 

  這種規劃模式,適用于舊城面積較大、文物古跡多而分散、情況比較復雜的名城,采取分工、分片和點、線、面相結合的保護辦法。像北京、南京、開封、杭州等,也大體采用這種模式。有些城市成效不很理想,矛盾較多,其原因不在于這種模式本身,主要是由于未能嚴格按規劃辦事,缺乏對歷史名城的全面認識所致。 

  城市需要更新,城市不更新就會衰落,但城市更新不能摒棄歷史,而是要在歷史基礎上發展,要從舊環境中滋生新的東西,而不是生硬地搬異地外域不相干的東西。特別是大城市,影響面廣,牽涉問題多,這些城市代表著我們國家或一個地區的形象,更要慎重地對待,不注意的話,留下的遺憾是無法彌補的。 

    五、保護中國歷史古城的四項原則 

  我們既然認定要保護中國的歷史古城,具體要遵循什么工作原則呢? 

  第一個是原真性。 

  歷史古城及其里面的文化遺存,在經過修繕以后,應該還是原來的歷史遺存和歷史風貌。我們進行的保護修繕,是為了讓原本破敗的歷史遺存延年益壽,讓它健康永存,而不是要拆舊換新,這是很重要的原則。比如建筑,明清的建筑和現代仿明清時期的建筑是完全不同的。仿造也許能得到迎合商業的“形似”,但文化內涵卻被遺漏了。江蘇省的古鎮周莊,就是按歷史風貌的原樣進行修繕的,應該說保存了明清古鎮的風味。但是在上海附近還有一個古鎮,就是全部拆掉重新修好,以此重現“明清風光”的。我稱此為“假古董”。大家想想,現在我們重修的房子,是用鋼筋混凝土建的吧?清朝有這個東西嗎?我們在大門上刷紅漆,明朝有嗎?中國古代的建筑都是不著紅不著綠的。所以,我們應該原樣原修,該木頭的還是木頭,該石墻的還是石墻。原真性就是要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原本的真實歷史原物,要保護它所遺存的全部歷史信息。整治修繕要堅持“整舊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則,修補要用原材料、原工藝、原式原樣,以求達到原汁原昧,還其歷史本來面目。 

  第二個是整體性。 

  一個歷史文化遺產,是連同其他環境一同存在的,保護不僅保護其本身,還要保護其周圍的環境,特別對于城市、街區、地段、景區、景點,要保護其整體的環境。這樣才能體現出歷史的風貌,整體性還包括其文化內涵,形成的要素,如街區就應該包括居民的生活活動和與其相關的所有環境對象。 

  第三個是可讀性。 

  是歷史遺物就會留下歷史的印痕,我們可以直接讀取它的“歷史年輪”。可讀性,就是在歷史遺存上應該讀得出它的歷史,就是要承認不同時期留下的痕跡,不要按照現代人的想法去抹殺它。大片拆遷和大片重建,就是不符合可讀性的原則。比如我坐在這里,一看就是一個六七十歲的老人。但如果我去整形、染頭發、做美容,雖然人漂亮了,但也看不出我的歲月經歷了。在淮安,有一座很大的水閘,是大運河上擋黃河水的閘欄,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還很完整,現在也還在,但是改了。水閘旁邊的老房子都拆了,改成了草坪、綠化、花壇,很漂亮,可是歷史景觀沒有了。歷史風貌是有價值的,如果改變了,無論新的景觀多漂亮,這個價值就沒有了。 

  第四個是永續性。 

  保護歷史遺產,是長期的事業,不是今天保了明天不保,一旦認識到,被確定了,就應該一直保護下去,沒有時間限制。有的一時做不好,就慢慢做,不能急于求成,我們這一代不行下一代再做。要想一朝一夕恢復幾百年的原貌,必然是做表面文章,要加強教育使保護事業持之以恒。 

  比如,我們現在看到的兵馬俑都是黑的,但它們在出土的剎那間都是彩色的,手上拿的東西在出土的一剎那也自然毀滅了。我們現在還沒有能力去保護它,挖一個壞一個。但是我們現在先不動,等以后有了這種保護能力時再去發掘,這不就能讓子孫看到彩色的兵馬俑了嗎?我們有的歷史古城提出要重現漢唐歷史風貌,其實以現在的經濟和科技水平,這是不可能做到的。 

    六、創建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的新城市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大浪潮下,我們要堅守自己的文化和傳統。城市的建筑,是最具體和最能承載物質與非物質文化的載體,保護和永續利用我們共同的城市文化遺產,就是維護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 

  保護古城,不僅是為了保存珍貴的歷史遺存,用作展覽、旅游、開展文化活動,重要的是留下城市的歷史傳統、建筑的精華,保護這些歷史文化的載體,從中可以滋養出新的有中國特色建筑和城市來。過去,許多人把保護古城、保護傳統,看作與現代化城市矛盾的行為,把傳統特色看成落后的東西。現在,對這一點已經有很多人開始清楚起來。上海的一位市長就認識得比較清楚,他說:“不要把保護歷史遺產和現代化對立起來,保護也是為了發展。不保護就沒有發展,現代化可以這樣發展,那樣發展,但歷史遺產不保護就沒有了,它是不可再生的。”但是,我們很多城市到現在還沒有領悟過來。 

  另外,就是很多人對古城作錯誤的理解,以為保護古城就是要恢復歷史遺跡,要重建要新建,于是就出現了很多“假古董”。還有一些人出于保護發展,一味地追求經濟回報,出現了許多短期行為,發展旅游就是為了賺門票。我們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如果周圍的高層建筑一建造,那么桂林的山峰都變成小土堆了,變成“桂林高樓甲山水”。 

  大家都應該認識到,我們中國原來真的很漂亮,很有中國特色,很有科學性。中國這么多的歷史古城,都應該追尋、發掘、提煉、升華自己的特色。各個古城,都要提倡、引導、鼓勵規劃師、建筑師、城市建設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努力鉆研,精心設計,不趕時髦,不求功利,做出有自己城市的特色,自己地區的特點,自己民族的新建筑、新景點、新風貌、新城市。繼往才能開來! 

  要特別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在21世紀全球化的國際背景下,中國歷史古城的安危,不僅僅在于城市特色,而是牽涉到我們民族文化生存的根基。所以我們這代人,在城市建筑上走了一道彎路。我們能不能使自己的文化傳遞下去?對歷史文化遺產持一個什么樣的態度?需要我們深思。所以,我們要喊出響亮的口號:保護中國歷史古城,振興中華文化。 

  問答 

  :我們如何看待歷史古城的三個關系:保護、利用和開發?這方面在我們國內有沒有特別好的范例? 

  :這正是我們現在逐步想做、要做的事情。比如浙江的西塘、烏鎮做得就很好。它們的新區開發由政府來引導,原有的舊區就讓它保存著,發展旅游,也做好了利用。但是發展旅游不應該影響對歷史古城的保護。比如今天的周莊跟我心目中的周莊有很大的區別。當時我到周莊去的時候,江南很多古城鎮在迅速地消失。而周莊沒有建公路,交通的不便使它留傳了原來的東西,基本沒有受到現代文化的侵襲。當時規劃周莊提出來的十六字方針是“保護古城,另辟新區,發展旅游,振興經濟”。我認為這種古鎮發展旅游是合適的。小小的周莊,一年的旅游收入就達到5億元人民幣。可是現在商業過分發展,當地人都走掉了,把房子出租給外地人做生意。這種現代經濟的發展使古城鎮發生了變化。后來我給周莊重新做了個規劃,要求1995年以后開的店都應取消,同時要保存當地原來的風貌。但是商品經濟發展以后,這很難控制住。按照合理的規劃,周莊每天的游客應該保持在3000人左右,那樣風景還是優美的。可現在周莊每天接待1萬游客,限制游客人數就是限制當地的門票收入啊。所以在經濟利益面前保持頭腦的清醒很重要。 

  :古村落,是我們祖先創建的美好家園,也是我們子孫后代永遠的心靈家園。現在社會上對保護古城古鎮,比以往重視多了。但是對于那些古村落,特別是散落在偏遠鄉村的古村落保護,好像還沒有提上議事日程。對這個問題,您有什么看法? 

  答:我一直在注視這個問題。連續5年來,我每年都利用假期,帶著我的學生到全國各地的古村落去調查,今年我在運河沿線做了調查。我覺得這個聽眾說得非常對,古村落里有很多很有價值的東西。所以,我曾經專門為此寫了封信給有關部門,希望全國各地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時,不要以為拆了古城建新城,就是新農村了。中央給了我認真的回答,對這個問題有關部門已經專門下了通知,首先要把我們每個地方的古村落進行調查,要立案。所以,我們都要做有心人,提高我們的認識,特別是提高自己的能力。 

  :現在許多城市都已經認識到了規劃的重要性,請問您對這些城市有什么建議? 

  :我覺得重點還是在歷史建筑的保護上,要進一步提高規劃審定的洞察力。對于歷史建筑,首先要進行認真調查和研究,確定哪些是要保護的,哪些是要修復的,哪些是可以改造的。然后,能保的盡量多保,需要改造的確定怎樣能改好,否則一旦改壞了就沒辦法恢復。比如上海市黃浦區的猶太人保護區,當初為發展經濟原本打算拆掉,后來確定為保護區后當地領導認為影響了他們經濟的發展。前幾年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一些在上海居住過的猶太人回來,其中有一個是銀行的行長。他13歲時來到上海,現在已經90多歲了。他說不需要領路,他能記得自己住過的地方,后來果然找到他當年的住所。大家看,保護區留存了人們的記憶,它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以后很多猶太人都愿意到這里來投資,經濟反而快速發展起來了。

  作者簡介:阮儀三,上海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曾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保護委員會頒發的2003年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杰出成就獎。2004年法國文化部授予文化與藝術騎士勛章。  
  • 給Ta打個賞

11

發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性做久久久久免费看| 国产jizzjizz免费看jizz| 久久精品国产网红主播|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电影|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男女疯狂一边摸一边做羞羞视频 | 我两腿被同学摸的直流水| 91麻豆国产免费观看| 成人毛片免费看| 91禁漫免费进入|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 一道本免费视频| 国产第一导航深夜福利| 神宫寺奈绪jul055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在线麻豆国产传媒60在线观看| 香蕉视频在线网址| 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 污网站免费观看污网站| 中文乱码字幕午夜无线观看 | 色偷偷91久久综合噜噜噜|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a| 欧美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五月| 日韩一级电影在线观看| 奇米影视777me| 国产成人精品美女在线|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99精品偷自拍| 香蕉视频免费看| 波多野结衣办公室33分钟|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三级激情视频| 国产午夜无码福利在线看网站| 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久久精品五月天| 97久久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 韩国电影中文字幕| 欧美系列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