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景觀的三層含義:是對土地空間認知和表達的工具;是診斷和評價土地空間自然與文化價值的方法;是實施對土地空間保護、恢復、展示和重構的項目途徑。城市規劃的景觀專門化是建立在上述景觀理念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探索,從單一規劃設計實施(圖示中第3階段),更為關注從科學認識、診斷評價到規劃設計的全過程(圖示中1、2、3階段)。
2.“空間”角色的變化:從功能性 “空間”創造到土地和人居“空間”的保護、恢復、展示和重構
有關“空間”的職業正位于一個新的處境。它們不能只是建一個功能性的構筑物,同時應該參與營造與普通生活質量和優美相關的風景和環境。有關景觀的問題不應只是與哪些與那些特殊的土地相關,那些因為審美價值而聞名的或者娛樂場地(旅游觀光,)。今天的景觀來自人民生活領域空間中各種尺度和每一天的景觀。在目前的人居環境建設中,生活領域的空間問題已成為社會主要擔憂的內容之一,而景觀的質量在各種尺度上都反映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態度和能力,特別是在文化、生態對生活空間保護的體現。
3.景觀教育關注本土歷史文化和自然環境的景觀價值,從本土走向世界
景觀專門化教學注重引導學生對地方自然、歷史文化特征的理解,不僅僅是城市,還包括鄉村和自然。引導學生認識并尊重從悠久歷史和幾十年祖輩留下的歷史沉積。
二、新教學內容——多學科背景下的景觀認知、診斷的能力
1. 從“功能性空間設計”到“景觀認知”、“項目策劃”和“方案設計”三部曲景觀學專業教育方式
如何職業地面對生活的土地和在土地上沉積的人類語言?學生術熟悉的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設計項目任務書是從何而來。景觀專門化教育在滿足空間營造能力的培養外,更關注場地設計前如何認識理解和評價土地,如何提出項目的目標原則和內容的方法。從“景觀認知”、“項目策劃”到“方案設計”三部曲成為景觀專門化教學探索的方式。
2. 主要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A景觀及其活力:學習掌握認知景觀和資料搜集的基本方法。
B景觀項目的產生:職業化專業的技能來實施項目計劃。
C生活空間的構成:掌握職業化專業的技能來創造空間。
D各類景觀項目的設計訓練:練習課程設計訓練,共包括三個部分和職業化實踐的內容:基本景觀空間、城市空間和鄉土空間。
3. 專業技能——自然要素的文化、生態意義及設計原則
植物、地形、水、鋪面、道路、構筑物等景觀要素的設計方法和原則的掌握。除了掌握各種自然和人工要素的空間功能、視覺營造外,學習各類景觀要素在不同地段的生態意義和地方及歷史文化意義。
三、教學計劃與課程設計
三個循環和三個模塊的建構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案,確立專門化的教學模式。
1. 第一循環3年:一至三年級
建立在建筑學與城市規劃教學體系上的專業基礎訓練。目標是理解空間以及它們的功能和尺度;掌握建筑空間構成的基本原理;學習建筑和花園的歷史;介紹了解景觀基本概念和景觀職業。
2. 第二循環2年:四至五年級
在第一循環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景觀學基本理念,學習景觀理念下的規劃設計的方法。主要內容有專業授課,景觀專門化特色課程的教學模塊一和模塊二,以及業務實踐。
模塊一 景觀空間的構成及性質
本模塊的教學主要對構成景觀規劃設計最基本構成要素的了解及其基本設計原理的掌握,了解室外空間和自然空間的構成及其景觀性質分析,學會景觀調查。基本教學內容由“景觀空間系列設計訓練”六個設計訓練和理論學習組成。
模塊二 復雜綜合的景觀空間的規劃設計
本模塊了解掌握有限空間中的景觀分析與規劃設計。復雜的各類功能空間 + 景觀規劃設計 + 技術的支持,多學科相關知識的補充。學習從景觀認知、項目的提出和規劃設計的方法步驟,以及景觀專業表達方法和技能。該模塊包括“城市景觀規劃設計”和畢業設計。
3. 第三循環3年:研究生景觀研究學習階段
模塊三 項目和國土規劃
該模塊通過背景的分析了解國土、歷史、生態、經濟、人居環境等其他學科的發展與景觀規劃設計的關系,掌握景觀規劃設計項目的構成是與其他專業的基本知識共同構成的。
四、景觀專門化特色課程介紹
1. 景觀空間系列訓練
景觀空間設計基礎訓練作為第一個課程設計。主要針對基本空間和景觀的理念的理解和學習。除了建筑空間涉及到的空間要素外,了解為什么研究具體的水、地形、植物等要素,了解各種景觀要素的空間和視覺構成,以及生態和歷史文化意義。對不同層次意義景觀空間的感知和探討。由于景觀涉及到很多學科,學習尋找新的視角,彌補已有專業知識的不足。
課程設計首先對一個具有當地自然和文化特征的選點做景觀認知調查與測繪練習,完成一份景觀認知調查報告。然后是六個景觀空間設計系列訓練:站點、觀景點、道路、象征性空間、紀念性空間和境地空間。選址依托景觀認知調查和測繪基地、西安城市空間和一個歷史文化名勝點。該課程共計26+95學時。
2. 城市景觀設計
該課程包含兩個景觀理念訓練:家鄉印象和基地照片的景觀認知訓練和一個課程設計,共計80+K。
從景觀學的角度對城市某地段空間的景觀要素的構成及相互關系為對象,通過學習觀察、分析、診斷,尋找問題與機遇,確立景觀項目的對策和計劃,制定展開的規劃設計的目標、原則、內容和成果。
——運用多學科的手段和方法認知土地的景觀價值和城市景觀形成的構成因素。
——目標、原則的形成,機遇對策的尋找與項目的形成是景觀項目過程中的重要組成環節和特色。
方案的開展充分體現地段的分析基礎之上的,從景觀要素的設計原理,對景觀空間的構成、序列和空間意義的形成,完成某節點空間片斷的詳細規劃設計。
3. 畢業設計
景觀專門化畢業設計第二模塊中最終的訓練,通過基地及周圍環境的景觀認知與規劃設計,充分運用五年所學建筑學及城市規劃專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在景觀基本理念和理論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景觀規劃設計從認知分析、問題診斷項目的提出到規劃設計方案的科學的方法和程序。
4. 花園:植物認知實踐
——植物認知花園位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教學樓(東樓)北側,用地約18×24米。花園的修建源于2003年4月的非典期間,原來的建筑垃圾堆放場,變成一個植物認知花園。
——利用現有條件,引渠蓄水,堆土為丘。以一條人工挖掘的水渠作為花園的流線,螺旋形的溝渠和土丘在基地上最大限度的營造了水線,創造不同的濕地和干燥的生境條件,觀察和嘗試不同生境條件下植物的生長。
——通過每一個景觀小組同學負責2-3平方米地塊的管理,體驗植物在一年四季的生長過程和生命的意義。
五、教學效果與學生反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景觀專門化”,是城市規劃本科教育在第四年和第五年的專門化教學。該專門化的前身是以1993年成立的景園研究室展開的本科教育為基礎,在2003年重新展開的本科高年級景觀專門化教學,專門化小組每年招收4-6名學生。目前已有99級和2000級共9名畢業生,2001級和2002級共11名在校生。根據已經畢業的景觀專門化小組學生的反饋,教學效果和反響主要表現在:
1. 依托本土為對象的景觀調查和課程設計題目,使學生更容易了解地方的自然文化和鄉土文化。課程設計設計題目依托科研項目,具有良好的研究背景和基礎,從陜西合陽靈泉村的“福山”景觀認知調查與測繪,華山“古柏行”境地空間設計,延安市的“南川河” ,臺塬型城市洛川縣城、谷咀村及周圍環境,到西安城市各類空間,使學生掌握景觀理念和規劃設計方法的同時,全面了解地方自然與人文環境的景觀特征。
2. 多年級共同工作、討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工作方式。從份發揮多年級合作的小組學習方式,統一基地,不同題目,高低年級互相討論,增加學生介紹主持討論的方式,以尊重學生的想法為出發點,探索“學生中心式”的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能動性,深受學生歡迎。
3. 注重多學科教師隊伍和相關學科課程。聘請外校相關學科的教授開設“植物學”、“生態學”和“地貌學”的課程,并針對課程設出現的問題給與解答。
4. 植物認知花園,每一個景觀專門化小組的學生通過參與花園勞動和觀察記錄,體驗植物的生長和生態學的基本知識。
六、中國景觀學教育的展望
1. 學生積極性和責任心與市場的需求之間的矛盾
2. 關注本土的科學理論研究基礎薄弱,影響對各類地區景觀教育的支撐,學生的課程設計依托的題目的質量是引導學生真正掌握景觀學理論和設計方法的關鍵。
3. 自然學科知識體系的交融的困難,建筑類院校的景觀設計教育師資隊伍多為從事建筑學和城市規劃學科教師構成,相關學科的教師對景觀學的理解需要共同的課題為支撐來增加了解,不然,很難讓建筑、規劃的學生聽懂和愛聽生態學、地貌學、植物學。
作者單位
劉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景觀研究室主任、副教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城市規劃專業景觀專門化小組2005屆畢業設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