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一、景觀設計專業的孕育與世界發展的潮流
(一)景觀設計專業的緣起與孕育
景觀緣自古老傳統的“園”,而園發生非常早,幾乎伴隨人類文明的起源與發展而孕育,凌德麟(1998)指出“約一萬年前,上古時代人類從原始人進入游牧而到農耕生活,為了保護禽畜及作物的安全,用圍籬將空間加以區隔,形成了所謂的菜園、果園及園圃。又為了保護自身的安全而建筑壕溝及筑圍墻,形成了家園或庭園。故人類栽植植物及飼養動物已是數千年前的事,雖然那時候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不易區分,但建立各類園圃已是人類生活所必需,后來受到宗教的來世觀念影響而大量興建墓園,等到生活獲得改善后,又建造了很多御花園及住宅庭園來供休閑游樂之用。近世人口增加,民主思想興起,就由國家興建了許多公園綠地來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因此人類文明進步的原動力,就是人類的“生活需求”,而“需求”也導引了造園的演變和景觀事業的勃興,使園的功用更達到休閑、游憩、教化、追思、運動、社交、保安及保育的功能。”
“景觀設計”(Landscape Architecture)1857年為現代景觀設計之父奧姆斯雷德在監督紐約中央公園時所創造的專有名詞。美國到了1900年才于哈佛大學成立第一個景觀設計課程。如今,全美有56個大學設有景觀設計學系,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ASLA)也有1.3萬多會員,占了全世界景觀設計師總數的一半,稱得上是世界上在景觀設計專業方面發展得最早、最健全的國家。然而,美國也是經歷了100多年的努力耕耘才有今天茁壯的成就。而對歐洲英國景觀的發展,王小 (1999)曾指出“英國的景觀教育最初在London,Newcastle和Reading諸大學作小規模訓練,自36年前第一個景觀系在Newcastle.Upon.Tyne University成立后,即陸續于Birmingham(1960),Cheltenham(1961)和Edinburgh(1962)等各大學成立新的景觀課程”,而類似的專業技術在歐洲及中國事實上也存在千年以上。
(二)中國社會的景觀設計專業發展與世界的接軌
在中國園林發展上,俞孔堅(1998)在從世界園林專業發展的三個階段看中國園林專業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一文中指出:“社會發展與變革不斷對園林的發展提出挑戰,同時也提出了機會。工業時代和后工業時代都為園林專業領域的擴展,理論體系的形成和評價指針的變革提供了動力,使不同時代的園林各有其鮮明的特色。中國目前正處在一個空前的都市化進程中,現代中國園林專業必須面對重大的現實問題,放下小農園林的思想包袱,走向更廣闊的空間。應在現有的專業領域基礎上,努力成為居住社區的總體規劃和設計,自然保護地的規劃,城鄉整體景觀和生態規劃,國土規劃,都市設計,旅游地規劃設計等方面起主導作用,成為維護自然生態程序,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中堅。而對此廣闊的專業潛在領域和挑戰,現代中國園林界是否已有準備?”尤其身為專業搖籃的景觀教育界更是扮演承前啟后的重責大任。
臺灣在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較其他行業比較起來,算是起步得很早,據凌德麟指出“日據時代(1895~1945)臺灣大學園藝系已有日本教師教授“造園學”課程,且為當時二個必修課程之一”。但臺灣地區一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有較明顯的專業教育發展,1981年才有正式大學科系從文化大學造園暨景觀學系產生。事實上,在成立正式科系之前,部分研究所早已設立造園組,而更早在研究所設組前,也講授造園景觀相關的課程,這些都是臺灣造園景觀教育的濫觴。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與經濟的改善,目前已有相當多的大專院校具有造園景觀系所組,自2002年加入WTO之后,更加快邁入了國際化,在面臨此轉型發展的趨勢下,臺灣的造園景觀界如何深刻省思與調整步伐,與世界接軌顯得非常重要且迫切。
教育為百年大計,一個新行業的發展,大抵都要經過播種、萌芽、成長、及結果等幾個階段,「景觀設計」領域的發展當然也不例外,而一個專門領域的建立,更有賴正規教育體系的建立,以培養完整與專業的人才。景觀設計也是環境規劃設計領域之一,由初期的發展到專業的分工及專業的整合,其間不同專業間的混沌草創,專業化的過程,到專業的分工,最后相關專業間運作的再整合。正規教育發展的研究對于專業領域專業定位及未來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故研究臺灣造園景觀教育演變與發展,可了解本專業的起源、專業定位及未來展望。主要具體目的如下:1.了解臺灣造園景觀教育的起源與分期;2.探討臺灣造園景觀教育演變的內容與特質;3.建立臺灣造園景觀教育的未來發展課題與方向。二、臺灣造園景觀專業教育的歷史背景(一)臺灣環境規劃設計領域發展的背景
造園景觀專業領域的起源與發展在世界各國均不盡相同。在中國大陸相關專業的工作事實上也存在非常久,但是面對世界與歐美國家對此一新興專業領域的發展,有必要對其適切的定位與適度保有個自的發展特性。就英文(Landscape architecture)表面定義而言,造園景觀專業指的是有關景觀空間利用的一門技藝,專門處理有關于景觀空間的布置,自然景觀中人造環境的創造,有機物對自然與人造環境的調適,以及地景的美質與資源的保護與維護等工作。美國此一專業的發展經驗,已成一獨立的專業,景觀設計師(Landscape architect)與建筑師,工程師等專業協同合作,專門在從事實質環境的規劃與設計工作。在日本則稱為造園學或綠地學,實質涵義廣泛,而臺灣此一領域的發展仍處在很多不明朗的發展階段,故未來應就專業的教育目標與特質給予清楚定位,使其兼具有國際觀與本土化。
(二)景觀設計專業在臺灣的一般認知與專業定義
臺灣一般民眾對于景觀設計專業仍停留在庭園與植栽概念,對于此行業仍普遍以為是庭園種花種草而已,或以為是藝術造景或景觀設計而已。其實,景觀領域除設計外還包括研究、規劃、施工、資材及經營管理等各種專業與產業,不只是種種植物或藝術美化而已。筆者從事本行業20多年來,一般民眾對本專業所知仍然不多,甚至連很多相關專業機構與專家仍認知不清或觀念不正確。
目前相關領域對于英文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定位及譯名有相當大的差異。計有造園、景觀、園林、園景、景園、地景、景觀建筑等相關中文譯名,因所在專業領域背景的差異及專業訓練的不同,對其認知及定義略有不同。對“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用詞,農學院園藝系及留學日本者常以“造園”為名,留學美國者大多以“景觀”或“景觀設計”稱之,留學歐洲及英國體系者常以園景或景園謂之,而地理科系及建筑科系則多以“地景”銓釋。而目前本領域之英文名稱常用“Landscape”替代“Landscape Architecture”,以景觀替代景觀建筑的趨勢,乃省略建筑二字以與建筑專業有所區別之故。
(三)臺灣教育的體系與景觀設計專業教育的定位
參考黃世孟(1993)的臺灣現行教育體系表(如圖1所示),教育的類型可分為正規的學校教育與非正式的講習班或補習教育,而學校教育的體系又可分為普通教育、技職教育與高等教育等。臺灣的造園景觀教育的類型亦包括以上的的幾種類型,造園景觀正規教育體系分為:1.高等教育體系:大學及研究所;2.技職教育體系:高職、專科、科技大學及研究所等。本次研究探討相關造園景觀學校及教育,因相關的科系不少,為突顯造園景觀之特色,以直接造園景觀或直接相關的名稱命名之學校及教育內容為主。
(四)專業教育的產生與發展歷程
一個新專業科系的產生,雖有不同的演變與發展歷程,但仍有其脈絡可循。通常由開設相關課程開始,許多相關課程會在不同既有科系開授,由于環境的需求與課程的發展,單一課程再發展成課程群;課程發展至一定規模后,基于分工與定位而于大學部或研究所設分“組”;“組”經發展與時勢發展的需求而成立獨立科系,再發展為研究所,或先成立研究所再設立其直屬科系;在發展過程中為了強化相關科系的關系與教學資源的直接交流,乃組成跨系的院級整合單位。例如設計學院、環境設計學院、建設學院等。就造園景觀專業教育的發展而言,臺灣基本上也應依循一定的模式發展。
圖1 臺灣現行學制體系圖(引目黃世孟,1993:2)
三、臺灣造園景觀教育類型之歷史分期與演變
(一)臺灣造園景觀教育之基本調查
臺灣目前具有造園景觀相關科系所的大專院校總計有15所,非常特別的是,這15個造園景觀系所卻分別設在10個不同的學院,分別為農學院、藝術學院、設計學院、環境設計學院、建筑學院、建筑與規劃學院、工學院、管理學院、人文學院、建設學院,如表1所示。可見這個行業在臺灣雖然蓬勃卻很分歧,但從另個角度理解,亦是各校建立特色與專業分工的作法。
(二)臺灣造園景觀教育類型之演變分期
若以科系的發展演變歷程而言,臺灣在近代造園景觀專業教育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以下各期:1.相關科系開設造園景觀課程時期;2.研究所設立「造園組」時期;3.獨立造園景觀科系成立時期;4.獨立造園景觀研究所建立時期;5.相關科系整合為院級時期。如表3所示。
臺灣造園景觀系所調查表 表1 學校名稱 學院名稱 系所名稱 成立時間 授予學位臺灣大學 農學院 園藝學系造園群
園藝學研究所造園組
園藝學研究所丙組造園組博士班 1976
1981 大學部碩士班博士班文化大學 環境設計學院 景觀學系
景觀學研究所 1981
2002 大學部碩士班東海大學 農學院 景觀學系
景觀學研究所 1982
1991 大學部碩士班輔仁大學 藝術學院 景觀設計學系
景觀設計研究所 1989
2002 大學部碩士班中華大學 建筑與規劃學院景觀建筑學系
建筑與都市計劃學系都市景觀組
營建管理研究所生態景觀工程管理組 1992 1994
2000 大學部碩士班碩士班朝陽科技大學 設計學院 都市計劃與景觀建筑學系 1999 大學部勤益技術學院 景觀設計與管理科 1999 兩年制專科明道管理學院 造園景觀系
環境規劃暨設計研究所環境規劃組 2001
2003 大學部碩士班南華大學 人文學院 環境與景觀藝術學系
環境與藝術研究所 2002
1999 大學部碩士班中洲技術學院 景觀設計系 2002 大學部逢甲大學 工學院
建設學院 建筑與都市計劃研究所景觀組
景觀與游憩研究所 1989~2000
2003 碩士班臺灣大學 工學院 建筑與城鄉研究所丙組(加考景觀相關科目) 1988
1991 碩士班中興大學 農學院 園藝學研究所乙組
(加考造園相關科目) 1981
2002 碩士班博士班成功大學 工學院 都市計劃學研究所設計組(加考景觀設計相關科目) 1987
1994 碩士班博士班銘傳大學 設計學院 媒體空間設計研究所都市仿真與規劃設計組(乙組考
城鄉規劃與景觀設計) 2003 碩士班 ˇ以上學校的選擇以系所名具有造園或景觀名稱或所組名者,不包括一般的環境、都市與建筑系。參考改編自王小 ,2002:4
1.相關科系開設造園景觀課程時期(1960~2003)
造園景觀課程在臺灣最早開設在園藝系,臺大園藝系早在日據時代(1945年以前)即有日本教師教授“造園學”,其后中興大學及文化大學園藝系亦分別開授類似的課程。建筑系方面,最早于成功大學建筑系(20世紀60年代)開設中國傳統庭園之課程;之后,中原大學及逢甲大學等也陸續開授有關課程,此外,相關科系如家政系中等也開設此類課程。
2.研究所設立“造園組”時期(1972~1988)
研究所在正式成立科系所前先行設立“造園組”,臺灣大學園藝研究所(1976)是最早于研究所設置造園組的學校,其后,中興大學園藝所也設造園組,而文化大學園藝所及實業計畫研究所也分設造園相關的研究所的分“組”。以上為臺灣的大專院校在未成立大正式造園景觀科系所前,各研究所設置分“組”情形。
3.獨立造園景觀科系設立時期(1981~2002)臺灣正式成立造園景觀科系,首推文化大學于民國1981在農學院成立“造園暨景觀學系”(現景觀學系之前身),次年東海大學于農學院設置“園景學系”(現景觀系的前身);此外,1989年輔仁大學于藝術學院設置“景觀設計學系”,而中華工學院也于1992年于工學院成立“景觀設計學系”。第二階段則有南華大學于1999年成立環境與景觀藝術學系,且同年勤益技術學院設景觀設計與管理科,明道技術學院(2001)設造園景觀系,中洲技術學院設景觀設計系(2002)。基本上此階段以技術學院之發展為主。
4.獨立造園景觀研究所建立時期(1991~2003)
臺灣造園景觀研究所的發展,廣義的把早期各研究所的造園組及相關組也列入,而狹義的則單指獨立的景觀研究所的設立。本研究為了便于分期與討論,以后者為主。實質發展上以1991年東海景觀研究所為真正獨立景觀研究所設立的開始;其后,一直到最近,輔仁大學(2002)與文化大學(2002)才分別設置獨立景觀研究所,其中臺灣大學園藝所造園組雖未獨立為研究所,但其招生的規模及相關科系的支持度均較臺灣其他學校為佳。發展期間,臺灣大學建城所(1988)也設置地景組,逢甲大學都市與建筑研究所也設景觀組,中華大學(1994)也于建筑與都市計劃所設都市景觀組。此外,因應社會需求與專業領域的重點發展,部分學校結合環境藝術、生態與游憩等方向發展,計有南華大學的環境與藝術研究所(1999),中華大學的生態景觀工程管理組(2000),逢甲大學的景觀與游憩研究所(2003)等,此為臺灣造園景觀研究所組的發展。
5.相關科系整合為院級時期(1993~至今)
造園景觀領域是一門復合型的專業,故國外先進發展的國家將之與環境規劃設計科系合并成為環境或設計相關學院,以便于教學資源的整合。臺灣在造園景觀相關專業領域的整合,正式名稱雖未整合,事實上都存在整合的關系。整合的專業領域也各有不同,例如臺灣大學園藝系造園組整合園藝系、農工系、植物系及建城所等課程;建筑系也整合都市計劃、建筑系、園藝系、土木系等相關課程。但正式成立跨系的獨立學院組織,則始于文化大學(1993)整合市政學系、建筑及都市學系、造園及景觀學系等三系成立“環境設計學院”,其次,朝陽科技大學亦結合都市計畫與景觀建筑系、建筑系等四系兩所而成設計學院。 臺灣造園景觀系所歷史年表 表2臺灣造園景觀科系所演變表
演變階段分期 演變時間及內容 備 注
(一) 1.開設相關課程 1951臺大園藝系開造園學課程,1962中原建筑系開造園景觀相關課程
(二) 2.研究所設造園組 1972臺大及于中興園藝研究所設立造園組,文化成立造園組
(三)3.大學設造園暨景觀系 1981文化成立造園暨景觀系4.大學設園景系 1982東海成立園景系
5.大學設景觀設計系 1989輔仁藝術學院設景觀設計系1992中華工學院設景觀建筑系6.大學相關科系
改名景觀學系 1989東海園景系改為景觀學系,1994文化造園暨景觀學系改為景觀學系
(四)7.研究所設地景組 1988臺大建城所設地景組,1989逢甲建都所設景觀組
8.設獨立景觀學研究所 1991東海設立景觀學研究所,2002輔仁及文化分別設立景觀設計研究所
(五) 9.成立相關學院 1993文化成立環境設計學院,1994中華成立環境設計學院(2000改建筑與規劃學院),1999朝陽成立設計學院,2000逢甲成立建設學院
(三)臺灣造園景觀科系所的空間發展分布
就臺灣的區域發展計劃分區而言,北部的造園景觀相關系所學校計有6個,中部的有7個,南部的有2個,共計15個學校。臺灣造園景觀相關學校的空間分布發展由臺北市的臺灣大學開始,先在北部發展,而后再向中南部延伸,臺灣中部以中興大學為起點,最后再向南部發展,東部則至今日為止尚無相關學校設置。其中北部學校大多為大學,中部則以技職體系的學校較多。北部學校的研究所發展較臺灣中、南部為多,如圖2所示。
(四)臺灣造園景觀科系名稱之演變
景觀學科在世界發展雖然實質上已有相當長的時間,但真正正規的被界定及納入正規教育體系,與其他傳統科學比較起來則仍不算久。在中國大陸,園林景觀的相關專業事實上也存在很久,而臺灣因所處特定環境及文化背景的差異而有所不同,與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等之發展略有不同。臺灣目前造園景觀直接相關的科系的用名有很大的差異,從造園、園景、景觀,景觀設計、地景等,因所在科系組及教育部審查的因素而有不同的發展過程,仍有待整合與統一。各種不同稱謂的造園景觀科系組整理歸納如表1及表3所示。探討相關學校之科系組名稱,主要是想探討臺灣造景觀科系名稱之發展過程,以作為未來本類科系名稱的統一與正名之參考。
(五)臺灣造園景觀科系所課程之探討
目前臺灣造園景觀科系所分布的學院較為多元,課程變異度大,所以本研究嘗試參考王小 (2002)的調查為基礎進行探討。由表4可見目前臺灣造園景觀相關學校的課程類型大致分為6大領域,其中可發現課程發展上較偏規劃,休閑與游憩的課程比重較大,對于社會人文因子及自然因子討論不夠,尤其景觀工程及資材部分特別不足,應針對這些方面專長的理論與實務課程。 圖2 臺灣造園景觀院校空間分布圖
臺灣的大學造園景觀教育課程 表4 課程群 課程名稱 補充說明規劃設計
理論與思想 景觀史,環境設計之建筑向度,環境行為分析,結構理論,研究方法,景觀規劃理論,景觀設計理論,文化景觀規劃,景觀風水理論,社會建筑與社區設計,民眾參與實務,景觀雕塑,綠地計劃,無障礙空間理論,都市設計實務規劃設計
技法與工具 景觀圖學及表現法,素描,景觀攝影,模型制作,地理信息系統,遙測學與空照判圖,計算機在環境規劃上之應用,計算機景觀應用專題,環境模擬
設計課程 基本設計,植栽設計,景觀設計(一)~(八),室內景觀設計 工程類較少植物與施工實務 景觀植物學,景觀植物學實習,景觀苗圃及實習
環境與生態 景觀生態學,環境規劃設計,環境經濟學,環境倫理學,環境保育學,環境管理學,環境藝術,永續國土發展講座,山坡地開發,景觀復育技術,生態旅游,綠色城市,敏感區管理,文化地景保育
休閑游憩 環境資料統計與分析,國家公園規劃與管理,公園經營與管理,游憩資源,商業資源,觀光規劃學,休閑游憩規劃,游客解說系統,
游憩區經營與管理,休閑農業 (參考王小 ,2002,12)
(六)臺灣造園景觀師資之演變
臺灣造園景觀教育發展上,幾位重要前輩值得一提,包括程兆熊、鄭達文、林樂健、王濟昌等人,其次如凌德麟、賴哲三及曹正等人。第一代的師資除林樂健留學美國密西根大學獲景觀碩士及王濟昌在美國萊斯大學取得景觀設計碩士與加拿大都市計劃碩士外,其他為間接背景,由園藝系或建筑系轉授造園景觀相關課程;第二代的師資受第一代師資的傳授,或留學國外取得景觀相關學位,成為景觀教育的重要推動者;而其中臺大園藝研究所造園組畢業者,及各校出國進修景觀相關學位回臺灣的老師成為第三代臺灣造園景觀師資之主流。隨著出國進修景觀的師資增多,這批由大學造園景觀科系畢業及取得研究所學位的師資漸成為臺灣造園景觀教育之主干,此時的師資以留美為主,留歐與留日次之。近年來由于臺灣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對師資及研究風氣的要求更高,對于大專以上專業教育師資的要求也在提高,普通要求獲博士學位或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以提升師資的品質及條件。
(七)臺灣造園景觀學生來源之演變
臺灣造園景觀學生的背景因不同發展階段及所在科系所組略有差異,早期園藝系造園組的學生,主要由園藝系學生為主,之后加上部分建筑系同學,以及相關科系(如家政系、美工系、土木系)的學生等。正式成立大學造園與景觀科系后,因所在院系不同,分別在農學院、藝術學院、工學院等單位,使得學生的來源背景有所不同,對于同學的取向及課程安排產生了不同的影響。至于研究所階段,學生背景的差異度更大,不過一般仍以造園景觀背景及建筑系為主,其他相關科系則不多。四、臺灣造園景觀教育演變之因素探討臺灣造園景觀演變之歷史因素。
臺灣造園景觀教育的發展源于臺灣大學園藝系,而臺灣大學原為日本殖民時期的七大帝國大學之一,當時日本對臺政策以發展農業為主,故初期延續日本的“造園”的觀念與作法,加上園藝系本身傳統庭園也占有相當分量之發展,所以自然以“造園”為主要的發展。其次,臺灣在光復初期此行業隨建設幾無發展而停滯,直到蔣經國時代采重大政經政策改善經濟與建設,使政府與民眾經濟條件改善,更加重視環境景觀品質,而促成此一行業的發展。加上近年來臺灣建設的整體景觀環境的重視及觀光倍增計劃,也帶動了本專業及教育的發展,可見政治與經濟因子對于專業與教育的發展影響重大。
師資的培養及背景在影響著此一專業領域及教育的發展。目前使用的專業領域名稱由“造園或景園”趨向“景觀”、“景觀設計”的差異,反映出臺灣目前景觀教育師資的影響,師資養成背景的不同,相對的景觀教育觀念及專業的定位有一定的差異。不過最近研究所結合都市發展、休閑游憩、環境藝術與生態保育等重要環境議題而成復合型的研究所而發展,可見學術研究導向也在影響著系所的演變。近年來,許多跨系整合的院級單位的發展,也反映了專業實務界對跨領域的專業訓練的需求。
綜上所述,臺灣的造園景觀教育可能與近代日本殖民對臺政經政策、近來臺灣所采取的政經政策及社會與專業的需求有關。此外,也受高等教育師資背景及學術研究重點方向的影響,而其中臺灣大學園藝所造園組所扮演的角色值得重視與關注。五、臺灣造園景觀教育的課題與展望
臺灣造園景觀領域與教育的發展,經歷眾多先進前輩的辛苦耕耘,已著見成果,不過,隨專業在時空的發展條件的改變,不有些課題仍須加以探討與改善。
(一)臺灣造園景觀教育發展之課題
1.造園景觀教育體系的建構的定位及分工仍不明
造園景觀的正式教育體系包括大學高等教育體系與技職專業體系。目前兩大體系的學校未能在其間取得一定的角色定位與平衡,在專業分工的角色上未能有適當的規劃與配對,尤其,技職體系對專業技術方面的發展仍不夠,均未能建立良好分體系分工及配套的發展,各級學校教學層次不分明,造成人才不足或浪費,如圖3所示。 圖3 臺灣景觀教育的專長體系圖
2.造園景觀教育學校特色與目標仍不夠適確
目前臺灣造園景觀相關系所的學校及院所差異特別大,但各校似乎未能把握其學校資源及未來發展,適度地建立自己的特色與目標,從而造成教學目標不明確,重疊而混亂,造成觀念之差距。臺灣的研究所定位更是不明,往往因兼顧專業進修與學術論文,使得修業年限與課業均較重。
3.課程規劃內容及配比仍有待改善
各校造園景觀系所大多未能建立完整的課程內容,課程的輕重配比常有爭議,尤其課程太著重規劃設計,忽略經營管理及景觀工程與資材的課程及訓練,使得造園景觀材料施工及經營管理之人才不足。
4.師資聘用與培育不健全
各級學校所需師資類型不同,在師資的聘用與培育未能依其所在體系之角色及其發展特色與目標,以及理論與實務等整體規劃,且師資來源不佳,常有學非所用或用非所長之現象。專業師資的規劃與聘用上最常見的問題是技職體系學校的師資未強調實務經驗,仍以學歷高低為主要考量條件。
5.學校教育理論與實務未能兼顧
造園景觀教育在大學以下乃在培養專業技術人員為主,在研究所則另有不同的教學定位。故在不同教學層次及目標下應有不同的教學模式,但現實中理論與實務仍未能兼顧,造成畢業學生就業的問題,與專業實際需求落差不小。
6.專業證照制度有待建立
臺灣目前尚無景觀設計師或景觀師的證照考試制度,而這一制度對于專業領域與教育的發展非常重要。尤其在臺灣加入WTO之后,加強了公共工程的參與廠商專業證照資格的要求及審查,所以景觀證照的制度勢在必行,現正于立法院審議中。
7.專業進修的管道與教育資源整合不夠
專業養成所需課程相當多,單一科系所無法完整傳授,故應充分運用其他相關科系之師資及課程,或跨校教育資源合作,以補課程及師資之不足。且本科系與相關基金會及公會的互動性也不算好,未能充分運用學校外之專業進修管道。
8.民眾與政府部門的宣教與引導不足
即使造園景觀專業在臺發展已很久,但一般民眾與政府部門似乎仍認知有限,甚至誤導,可見本專業對社會的一般教育宣導的不足,故有必要分別針對社區民眾對其政府部門加強宣導與參與。
(二)臺灣造園景觀專業與教育的展望
1.景觀專業在環境規劃體系的重要性的提高與整合的必要
圖4 造園景觀與相關科系關系圖
隨著景觀設計專業在環境規劃設計團隊中漸受到重視,其重要性及份量均大幅的提高,有必要重新檢討其與其他專業之關系與專業領域的再整合。由圖4造園景觀相關科系關系圖可看出以造園景觀在不同的專業趨向下,與各有相關與配合的科系間的關系,與藝術美學、自然生態、地理、地質、森林、園藝、建筑、都市計劃設計、建筑、土木、游憩與資源管理等科學皆有密切的關系,是一門高度科技整合之科學。圖中也反映出本專業乃兼具美學、生態(自然)、社會(人文)、及工程(技術)等四大專業導向。此外,由臺灣教育體系分工:研究所、大學、專科、技職,應就以上的四個主題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專長訓練的定位和分工。
2.臺灣造園景觀教育與證照考試制度的施行
臺灣目前雖尚無景觀設計師證照考試制度,直接的公務人員高普考試也在造園與景觀等學會的努力下終于將于2004年開始實施。加入WTO之后,對于公共工程的參與廠商,加強專業證照資格審查,所以景觀證照的制度勢在必行。但事實上,目前各校的課程與教學是否能滿足所需呢?由于專業考試的制度及內容尚不知,不過參考表5,美國造園景觀設計師考試內容及時數表,可知目前臺灣學院派的教學體系,似乎未能滿足此一架構需求。其中,尤以社會人文及自然的專業知識,及未來就業的景觀相關法規問題較多。許多必要的課程都是選修課,很多同學因為未選,使得畢業后缺乏完整的基本專業知識,與實際專業環境脫節。尤其大學部常忽略專業技術與實務,過分合理化與理想化,不夠落實,可可做簡單規劃,設計則又太概念化與不太落實,故有必要針對未來證照及臺灣高等考試制度及未來就業需求,對課程整體規劃及相關實質課程加以調整。
3.專業進修與研究管道的需求大
時代的腳步走的很快,尤其景觀專業目前仍算熱門行業更是如此,專業知識及技術的更新非常快,故如何提供專業的進修管道是非常重要的。但學院派的正規教育無法滿足不同的實務及不同角色的需求。故如何體認景觀專業在產、官、學界上的差異與特色,兼顧學術與實務的前提下,利用民間學術社團與專業公會的合作,以提供不同進修管道也是造園景觀的重要教育方式之一。
美國景觀設計師考試內容及時數 表5 類型 課目名稱與型式 測驗時間A 專業知識 1h B 設計理論方面。
(一)自然科學
1.學理(Theory)
2.自然體系(Natural System)(二)人文科學
1.歷史(History)
2.文化及社會因素(Social&Factory) 3h 1.5h 1.5h C 設計實務(一)設計方法評估與表現法(選擇題)(二)設計操作(作圖題)
1.基地分析(Site Analysis) 2.設計(Design)
(三)植栽設計(Planting) 7.25h 1.75h 3.5h 2h D 施工之理論與實務
(一)施工常識(選擇題)
1.營造法(Construction Law)
2.景觀材料(Landscape material)(二)放樣(Layout)
(三)整地與排水(Grading&Drainage)
(四)施工圖(Details)及施工規范 5h 1h 1h 1.5h 1.5h
(1)正規教育體系的進修管道的增加與品質提升:若各級學校已建立適當的分級與分工制度,則不同層級也必須為進修者提供不同的管道,技職體系也可進修大專或大學學程,大專以上則可進行研究所等模式。目前臺灣目前只有臺大、東海、輔仁、文化等大學有景觀研究所,相關研究所的發展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尤其在職進修的管道仍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公立學校的造園景觀系所的發展似嫌不足,故有必要強化條件較佳的公立學校的角色,以帶動各級進修體系,以整體提升專業領域的質與量。
(2)非正規的進修管道的多元化:對于非學生的有志人士與相關在職人士,則有必要提供一些非正式的專業進修管道。事實上,造園學會、戶外游憩學會、景觀工會及臺大園藝所造園組及其他相關民間學術社團早就配合觀光局、旅游局及公園路燈管理處等政府機構安排相關講習班,以提供不同的研討會或演講等非正式的進修方式。近年,七星綠化基金會、農業發展基金會及錫鎦綠化基金會在進修管管道上也扮演重要的協助角色。
4.社區總體營造的民眾與專業的結合
目前臺灣環境規劃設計的進行大多采民眾參與的方式,除了掌握民眾的使用需求及建立共識外,對于民眾的環境及景觀的教育也有相當的效益。并且總體營造的方式也較能宏觀的整合不同的課題,對于環境的問題較能更適切的處理。在未來,專業如何與地方及民眾互動,事實上也是一種特殊而必要的學習趨勢。
5.不同專業團隊的運作(Team work)及跨領域專業的整合
環境規劃設計常包括許多不同的專業,景觀領域除了需與其他專業領域組成運作團隊外,領域本身事實上也包括許多不同的專業觀念與技術,加上環境規劃設計的基地與影響因子經常是不太容易分割的,所以不同領域或領域內不同專長的工作團隊之運作練習勢必也是專業教育必備的訓練之一,尤其與都市、建筑與土木等環境規劃設計實際操作者間的跨領域操作訓練更是重要。面臨專業分工越來越細的今日,反而缺乏跨領域的專業整合者,尤其高階領導者在同時面臨二個以上專業的整合與決策時,經常以其原有領域的角度去主導各領域,缺乏環境倫理觀與各領域間之整合界面處理能力。6.臺灣教育邁入高等訓練與研究訓練的時代
臺灣的大專院校數量的發展近5年有長足之成長,目前已超出百所,進入研究所就學已成為高等教育的之主流發展趨勢。但臺灣的研究所一般對于專業實務與學術研究的進修體系的規劃不夠明確,雖有部分在職后進修的名額,但往往名額少,課程也沒有明確的配套規劃,須兼顧專業修課又須撰寫碩士論文,使得研究所課業相對于歐美為重,對于文史研究模式的研究類型,則所需時間更較歐美研究所為冗長,尤其博士班課程一般約需4至6年,幾所國立大學幾乎常須修業8至9年,且沒有所謂實務性的博士課程,如DrDes的學位。目前對于授予學位更是不明確,常造成相當的困擾,只有所謂的農學、工學、理學等博士,對于招生時的不同組別及課程的差異均無法顯現,造成專業的混淆與分工定位的不明。
7.臺灣政府公共政策對于景觀專業的全力支持
目前臺灣積極發展文化觀光產業,從而使得景觀相關學系畢業生倍受重視,尤其未來6年臺灣發展計劃更是強調觀光產業與產值的提升,以及對于環境景觀的整體改善更加重視,對相關人才之需求也將更為迫切,尤其2004年將招收景觀相關職組的公務人員,更是臺灣景觀界重要的里程碑。
六、結語
臺灣的造園景觀教育在眾多前輩篳路藍縷的努力下,從無中生有,如今總算略有所成,事實上臺灣大學園藝所(造園組)的發展可說為是一部臺灣造園景觀發展史的縮影,而臺灣大學凌德麟教授畢生投入臺灣造園景觀界的歷程,更可謂是最佳典范。惜以臺灣大學擁有完整的相關科系與優越的條件,卻未能如北京大學一般,掌握時代發展潮流與脈動而發展景觀研究所,甚至進一步成立景觀設計學院,引領臺灣造園景觀界與世界接軌。教育為百年大計,西式景觀設計教育已在臺灣著根三四十年,雖已漸入正軌,但仍有許多問題與課題尚待解決。惟因本研究受時間與人力之限制,僅能就目前取得之資料與筆者在本領域耕耘多年的微淺經驗,嘗試作一番整理及回顧的基礎工作。本人才疏學淺,內容疏漏在所難免,尚祈造園景觀教育界前輩不吝耳提面命與詳加指正。本論文之撰寫承蒙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俞孔堅院長之不吝核允,期間屨獲臺灣大學凌德麟教授及朝陽科技大學設計學院王小院長的指導協助,特予以致謝。
作者簡介
陳文錦,中國臺北,輔仁大學副教授,景觀設計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