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近年來,關于我國LA(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簡稱,即風景園林學)學科的發展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的關注。然而,對我國LA學科誕生歷程認知的缺失,導致了教育界對我國現代風景園林學科體系建構的混亂。因此,非常有必要對我國LA學科的發展歷程作一個全面的回顧,探討其學科起源、中譯名、核心以及研究對象等重要問題,倡導正確的發展方向。
1 造園學課程
首先,我國LA學科的第一門專業課程是什么呢?汪菊淵先生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說:“從20年代起,中國一些農學院的園藝系、森林系或工學院的建筑系開設庭園學或造園學課程,中國開始有現代園林學教育,同傳統的師徒傳授的教育方式并行。[1]”盡管關于這兩門課程開設的記載零星而不完整,只能綜合學校檔案、學科先驅傳記以及相關出版物來推測,不過依然有充足的材料證明森林系和園藝系中開設的庭園學或造園學是我國LA學科最早的專業課程。
據目前所能夠掌握的資料,我國最早開設庭園學的是1922-1927年間任教于江蘇省立第二農業學校(現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的章守玉先生(1897-1985,又名章君瑜,1919年春考入日本千葉高等園藝學校,1922年回國)[2、3]。從章先生的早年著作《花卉園藝學》中可以了解到他的“庭園學”思想。他認為:“園藝者,謂園地之藝植也;按英語之Gardening及Horticulture二字,亦具同樣之意義。惟近代園藝事業之范圍,逐漸擴充,已不復限于園地之培植矣。凡栽植果樹、花卉、蔬菜以及觀賞樹木之事業,均稱之園藝。故便宜上可大別為下列四類:花卉園藝(Floriculture)、果樹園藝(Pomology)、蔬菜園藝(Olericulture)和風致園藝(Landscape Gardening)。……風致園藝研究園庭公園之設計布置方法。[4]”從英文詞匯來看,章先生的風致園藝和其開設的庭園學是一樣的。此外,江蘇省立第二農業學校是我國最早開設園藝學科的學?!?912年設立了園藝科。章守玉先生在1912年考入該校,1915年畢業,留在校農場實習,1918年春離校東渡日本。
1927年,浙江大學園藝系成立。此后幾年內,該系很有可能開設了庭園學或造園學課程,因為早年留法的范肖巖先生(?年-1940年)為教員之一。1929年10月,范肖巖與吳耕民等先生在杭州筧橋第二農場創建浙大園藝學會。范先生為浙大教授, 1930年出版了《造園法》(GARDEN MAKING)。從該書的內容來看,所謂的“造園”即為“私人庭園的營造”。雖然也講述了東西方傳統園林史,但是幾乎沒有涉及到公園,只是一本營造私人花園或單位機構的專類園的設計以及工程方面的書籍;附錄重要觀賞樹木和重要草花一覽表[5]。因此,不能等同于LA學科。
同期,李駒先生(又名李超然)也可能開設了造園學方面的課程。他于1917年秋考入法國高等園藝學校,學習造園學和觀賞植物學,畢業后獲園藝工程師稱號。1922年秋-1923年初與留法同學孫福熙等赴法國里昂,沿途考察了法國北部海濱城鎮的公園、風景區、園藝場與農場。1923年回國后,開始調查研究我國的造園學、園藝學。他于1926-1927年任河南大學教授、園藝系主任兼農場主任,1927-1930年任南京中央大學農學院教授、園藝系主任,兼任南京中山陵園設計委員會委員,南京市公園管理處主任。期間,他設計了多個公園,如開封的龍亭公園、繁塔寺公園、南城公園,南京的五洲公園(現玄武湖公園)、秦淮河公園,杭州的湖濱公園等[6]??上В侥壳盀橹?,還沒有找到李先生在這段時期開設庭園學或造園學的明確的記載。
可以肯定的是,1931-1933年,陳植先生(1899-1989)在國立中央大學森林系開設了造園學課程[7]。他的《造園學概論》就是作為講義分發給同學并修改增補而成的。因為中華農學會與商務印書館有約,便把該書列入《大學叢書》,在1935年4月出版,1947年4月增訂再版?!对靾@學概論》是解放前的少數幾本造園方面的論著,并被推薦為教科書,所以能夠體現出當時的造園學課程的主要講授內容(表1)。其中,“天然公園”相當于現在美國的“國家公園”或我國的“風景名勝區”,“都市美”相當于“城市設計”。該書的參考文獻非常豐富,有中文、日文和英文三部分[3]。此前,他在1930年出版的《都市與公園論》中將Landscape Architecture譯為“造園學”。而“造園學”是日本LA學科的譯名,約在20世紀10年代后期由日本學者從《園冶》中選出,作為此前爭執不下的“庭園學”與“景園學”的統稱[7-9]。
表1 《造園學概論》(1947年)的目次[3]
編 |
章 |
第一編 總論 |
第一章 造園學之意義;第二章 造園學于學術界之位置;第三章 造園學之體系;第四章 造園之分類 |
第二編 造園史 |
第一章中國造園史;第二章 西洋造園史;第三章 日本造園史 |
第三編 造園各論 |
第一章 庭園;第二章 都市公園;第三章 天然公園;第四章 植物園;第五章 公墓;第六章 都市美 |
第四編 結論 |
第一章 國內造園近況;第二章 南京都市美增進之必要;第三章 對于我國造園教育之管見;第四章 對于我國造園行政管見 |
在建筑系,中央大學開設過庭園學課程。1933年發布的《中央大學建筑工程系課程標準》中列有《庭園學》科目,2學分,四年級第一學期開設;相關科目是《都市計劃》, 3學分,于四年級第二學期開設[10]。1929年,國民政府在頒布《大學組織法》和《大學規程》的同時,也曾組織人員對全國大學課程進行了整頓。時任東北大學建筑系主任的梁思成先生(1901-1972)和中央大學建筑系主任的劉福泰先生(1893-1952)等參加了工學院分系科目表的起草和審查,這次起草的科目表實際上在1939年才頒布,其中即有庭園課程(表2),故中央大學的庭園學課程可能在1930年前后已經開設。設置的原因似乎是受日本建筑系的課程設置的影響,因為在20世紀20年代前后,日本的一些建筑系已經開設了庭園學課程,而中央大學的劉敦楨先生(1897-1968)1922年從日本留學歸國,1927-1933年間曾在中央大學任教。1937年的天津工商學院建筑系(1952年合并為天津大學建筑系)課程設置也有“庭院設計”和“都市廣域設計”[11]。嚴格來說,當時建筑系開設的庭院學不能作為LA學科的核心專業課。以中央大學建筑工程系為例,庭院學:“授一畫三,四年級上期必修,授繪建筑物庭園平面”,都市計劃:“畫六講二,必修,授劃古今都市街道及轉運制度之輕便公園之規劃及公共建筑市中心區等一切計劃”[12],它們不是以公園設計為核心的。
1939年8月12日,國民政府頒布了中國高校分系統一課程規定。它首次確立了造園學為園藝學系的必修課程以及森林學系的選修課程。在建筑學系中,相近的是庭園以及都市設計兩門課程,都是選修課程(表2) 1。
表2 《大學文理法農工商各學院分系必修及選修科目表施行要點》中相關課程狀況
系 |
必修 |
學分 |
學年 |
選修 |
學分 |
學年 |
園藝學系 |
造園學 |
4~6 |
第四學年第一、二學期 |
苗圃學 |
3 |
第二學年 |
花卉園藝 |
4~6 |
第四學年第一、二學期 |
觀賞樹木 |
4~6 |
第三學年 | |
森林學系 |
|
|
|
造園學 |
4~6 |
第四學年 |
建筑學系 |
|
|
|
庭園 |
1 |
第四學年第一學期(每周實習3小時) |
|
|
|
都市設計 |
1 |
第四學年第一學期(每周實習6小時) |
2 觀賞組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觀賞園藝(卷)》中提到:“1949年,復旦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的園藝系設置了觀賞園藝組,但在1952年高等院系調整后停辦。[14]”實際上,記載確切的觀賞組是在1945年秋季由程世撫先生(1907-1988年)創立。據《金陵大學??返?45期記載:“本校園藝系教授沈雋,汪菊淵先生先后離校,……新聘程世撫博士2返校任教……[15]”而該刊第351期即有“觀賞組程世撫先生”之稱謂[16],第355期還有“該系觀賞組主任教授兼農科研究所果樹組主任程世撫先生”之言[17],而此前的各期均無關于“觀賞組”的報道。1946年2月程先生奉調任上海工務局園場管理處處長,李駒先生代授其開設課程[18]。金陵大學觀賞組開設的課程細目有待考證,目前只能知道開設了造園學(必修)和城市計劃(講座性質)[19]。程先生于1929年在金陵大學園藝系畢業后,曾在美國哈佛大學以及康奈爾大學求學,并于1932年獲LA碩士學位。同年赴歐洲考察城市建設和造園史,重點了解歐洲發達國家的城市建設和造園史實例,并購買了大量的圖書資料[20]。程先生后來也成為了我國第一代著名的城市規劃師。
然而,金陵大學園藝系似乎很早開始了分組教學。20世紀30年代初期該系分設果樹園藝、蔬菜園藝、園藝利用和欣賞園藝四組[21],據曾于1941-1945年間在金陵大學園藝系就讀的朱有玠先生的回憶也基本上確認了分組教學在1945年之前的實際存在。這種分類和當時對園藝學科的分類基本一致,但是,據1944-1948年間在金陵大學園藝系就讀的魯滌非先生回憶,所謂的分組只是畢業論文的方向。現有的資料的記載也不能給予準確回答[18-19]。從金陵大學的觀賞組半年后改名為“花卉組”的情形來看[18],它顯然是沒有能夠形成一系列完整的課程?;蛟S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時觀賞或造園方向的教員較少,課程的開設往往因他們去留而增刪。不過,“欣賞園藝”一詞也逐漸變成了“觀賞園藝”。
在幾個觀賞組之中,發育比較完善的應該是復旦大學的觀賞組3。根據《復旦農學院通訊》記載的相關信息,推知復旦大學在1949年秋季學期將園藝系分設為“果蔬組和觀賞組”[23]。觀賞組學生需要完成八、九門相關課程(表3)。園藝系的課程在不到兩年內修訂了3次,但觀賞組的主要課程基本不變。造園學先分成造園概論和造園學,后又合為造園學一門課,并最終確認了“觀賞組的重點課是造園學”[25]。其時,復旦大學的園藝系主任為留學法國的毛宗良先生(1897-1970)[28]。觀賞組的造園學課程由毛宗良先生和章守玉先生共同講授。其中,毛先生主講西歐庭園,章先生主講日本和中國庭園。在1952年高等院系調整中,復旦大學的園藝系被調到了沈陽農學院(現沈陽農業大學),并成立了觀賞園藝教研組[29]。到1953年暑假后,觀賞組“根據省內外的需要狀況”停辦[30],共有18名畢業生4。因為一年級統一上公共課,所以復旦大學的觀賞組只存在兩級,即1949級和1950級,其中第二級只有1人,即朱竹韻先生。
復旦大學觀賞組的課程設置主要強調觀賞植物的利用。它的學科重點和目的是:“以觀賞植物與造園學為主體,配合圖畫、測量學、植物分類、溫室園藝等課程,使學者由認識植物進而布置觀賞植物,美化環境改造自然。[32]”因此,章守玉先生倡導的“觀賞園藝”與陳植先生的“造園學”是有區別的。
盡管沒有分組教學,浙江大學農學院的園藝組在1934年已設置了一系列的類似于“觀賞組”性質的相關課程。15年后的復旦大學觀賞組的主要必修課程與其十分相似(表3)。尤為特別的是,它開設了“都市計劃”。這門課程可能是程世撫先生開設的——他在1933-1937年間歷任浙江大學園藝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不過,自程先生離去之后,據1938-1942年間在浙江大學園藝系就讀的余樹勛先生回憶,該校已經沒有了“都市計劃”課程。盡管如此,該系在1940-1946年因為抗日戰爭在貴州湄譚辦學期間,還是作了當地的城市規劃以及設計了湄譚公園[33]。
表3 浙江大學開設的“觀賞園藝”性質的必修課程與復旦大學園藝系觀賞組開設的專業必修課程比較表[24-27]
國立浙江大學園藝組(1934年秋季) |
國立復旦大學園藝系觀賞組(1949年秋季) | |||||||
課程 |
年級 |
學期 |
學分 |
課程 |
年級 |
學期 |
學分 |
備注 |
測量 |
二年級 |
上學期 |
3 |
花卉園藝 |
二年級 |
上、下學期 |
6 |
分組前已設 |
花卉 |
二年級 |
下學期 |
3 |
植物分類 |
二年級 |
上、下學期 |
6 |
|
觀賞樹木 |
三年級 |
上學期 |
3 |
測量學 |
二年級 |
上學期 |
3 |
|
溫室苗圃學 |
三年級 |
上學期 |
3 |
圖畫 |
二年級 |
上學期 |
3 |
|
造庭學 |
三年級 |
下學期 |
4 |
造園學概論 |
二年級 |
下學期 |
3 |
半年后被取消 |
都市計劃 |
四年級 |
上學期 |
2 |
觀賞樹木 |
三年級 |
上、下學期 |
6 |
分組前已設 |
種植制圖 |
四年級 |
上學期 |
2 |
造園學 |
四年級 |
上、下學期 |
6 |
分組前已設 |
園藝植物生理 |
四年級 |
下學期 |
3 |
溫室園藝 |
四年級 |
上學期 |
3 |
|
|
|
|
|
溫室花卉 |
四年級 |
下學期 |
3 |
|
浙江大學和復旦大學的觀賞園藝課程主要受到了日本人的教育體系的影響。20世紀初,中國從日本引進園藝學,只有果樹、蔬菜和花卉3個分支。1926年,童玉民先生(1897-?)5開始把園藝(Horticulture)分為果樹園藝(Fruit gardening)、蔬菜園藝(Vegetative gardening)、花卉園藝(Flower gardening)、造庭園藝(Landscape gardening)和種苗園藝(Seed gardening)5種。其中,果樹園藝、蔬菜園藝和種苗園藝合稱為實用的園藝或營業的園藝(Commercial gardening),把花卉園藝和造庭園藝合稱為娛樂的園藝(Amateur gardening)。他還認為:“造庭園藝亦稱風致園藝,又可簡稱之曰造園。[34]”從浙大1933年開設的“造庭學”和后來的“庭園設計”的名稱以及此后的一些出版物來看,童先生的分類影響深遠。1933年,章守玉先生在《花卉園藝》中把Landscape Gardening等同于風致園藝,如果不是受童先生的影響,恐怕也是受其在日本的教育的影響吧。章先生在日本千葉高等園藝學校,除學習果樹、蔬菜外,還專攻造園(準確來說是1915年前后日本農科院校開設的“庭園學”)以及花卉園藝[2]。
3 森林造園教研組
與金陵大學、復旦大學和武漢大學相異,浙江大學設立的并非是“觀賞園藝組”,而是“森林造園教研組”。教研組是解放后的產物。在1950年6月第一次全國高等教育會議通過的《高等學校暫行規程》中提到:“第十八條 教學研究指導組(以下簡稱教研組)為教學的基本組織,由一種課目或性質相近的幾種課目之全體教師組成;各教研組設主任一人,由校(院)長就教授中聘任,報請中央教育部備案。[35]6” 據孫筱祥先生回憶,浙江大學的“森林造園教研組”成立于1952年秋季即全國院系調整之后,1953年夏季解散。當時浙江大學的森林系調整到東北林學院,有一名教授不愿離開,留在園藝系,開設森林學課程。這是“森林造園教研組”名稱的緣由。該教研組的教師為:孫筱祥(教研組主任、講師,講授觀賞園藝、制圖繪畫)、熊同和(園藝系主任、教授,講授園藝產品加工)、林汝瑤(1901-1976,??倓仗庨L、教授,講授觀賞樹木學)、蔣蕓生(1901-1971,教授,講授花卉學)、儲椒生(副教授,講授造園學)、尹兆培(觀賞園藝助教)、吳寅(兼職教授、杭州都市計劃委員會委員,講授園林建筑)、姚永正(美術助教)以及一名原杭州市建筑事務所的建筑師(講授建筑結構)。實際上,浙江大學1950年已經開始分組培養,從二年級開始,1953年培養出了3名畢業生,只是當時并沒有明確的名稱。
浙江大學的“森林造園教研組”是一次重要的學科教育實踐。教研組只是一個教學單位,本來不能等同于解放前以系為單位的學科體系或解放后的專業概念。不過,浙江大學的實際培養模式與復旦大學以及武漢大學的“觀賞組”一樣,也是從二年級分科的。它的教員組成與北京農業大學和清華大學合辦的“造園組”也相類似,都是強調觀賞植物和空間設計的結合。據孫筱祥先生介紹,這種教學模式來源于他的設計實踐。當時,他任杭州西湖風景建設小組長(1950-1955年)和杭州都市計劃委員會委員(1951-1955年),并正在設計杭州花港觀魚公園(1951-1954年)以及規劃杭州植物園(1952-1953年)。這次實踐對孫筱祥先生而言,影響深遠。自此以后,他在教學中積極探索,成為了推動中國風景園林學科發展的最重要的設計師和學者之一。
4 造園組
1946年夏天,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從昆明遷回北京。園藝系的專業課大體是以下4個方面:果樹園藝、蔬菜園藝、觀賞園藝、園藝利用(即園藝產品貯藏與加工)。觀賞園藝方面所開的主要課程有:花卉園藝、觀賞樹木、造園藝術(附庭園設計)。其時實行學分學年制,由從金陵大學過來的汪菊淵副教授為觀賞園藝和蔬菜園藝方面的課程主講教師[36]。1951年,在北京市都市規劃委員會小組上7,汪菊淵先生與清華大學營建學系(即建筑系)吳良鏞先生商議,兩校聯合試辦造園組。這個設想后來得到了梁思成先生的贊同[37]。同年8月15日,北京農業大學校委會根據汪菊淵教授的報告:“新中國建設展開后,造園專才各方面迫切需要,都市計劃委員會希望我們能專設一組,系里都贊成,但設組需要清華建筑系合作。曾經與清華梁思成及周教務長(培源)商洽,已荷同意?!睕Q議:“在目前不增加學校負擔的條件下,同意園藝系與清華建筑系合作辦理造園組。[38]”不久,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成立了“造園藝術教研組”,清華大學營建學系的城市計劃教研組改名為 “城市計劃與園林建設教研組”。1951年9月,由汪菊淵先生帶領助教陳有民先生及自園藝系三年級中選出的10名學生在清華大學營建學系借讀。開課不久,北京農業大學收到了教育部批準試辦的批文。在營建學系吳良鏞先生、助教朱自煊先生及其他建筑、工程課、美術課教師的共同努力下,于1953年出色地培養出第一批畢業生(畢業8人)。1952年9月,又從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選出第二批10名學員作為造園組的學生。1953年8月,造園組遷回北京農業大學自辦[36、37]。
造園組開設的課程體系明顯比過去開設的4門課程更加系統以及切合學科的實踐需要。造園組第一班開設了素描(李宗津講授)、水彩(華宜玉講授)、制圖(即設計初步,莫宗江、朱自煊講授)、城市計劃(即城市規劃,吳良鏞、胡允敬講授)、測量學(土木工程系一位姓褚的教員講授)、營造學(先后由劉致平、陳文瀾講授)、中國建筑(劉致平講授)、植物分類(中國科學院崔友文講授)、森林學(中國林業科學院赫景盛講授)、公園設計(集體擬定題目并根據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作專題講授,吳良鏞為主)、園林工程(清華土木工程系某教授)等課程8。李嘉樂、徐德權等先生開設過一些專題講座。1952年暑期實習,學生被安排到江南的5個城市實習,1953年暑假部分學生被安排到承德避暑山莊實習[38]。據陳有民先生口述,當時他和汪菊淵先生經常到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聽課,根據學科實踐需要,增設、調整和補充課程。造園組直接把LA的兩大骨干學科結合起來,是中國LA學科建設的里程碑,也是世界上LA學科教育的創舉。
最重要的是,造園組首次把西方現代學科意識與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結合起來。這可以從汪菊淵、梁思成以及吳良鏞3位先生的造園思想發展中得到闡釋。汪先生最初就讀于蘇州東吳大學理學院化學系(1929-1931年),因對農村工作發生了興趣轉入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農藝系,后改為主系園藝、副系農藝。1933年春假時,汪先生與同學結伴赴北平(今北京)游覽,參觀了北海、頤和園等名園,宏偉壯麗的景色使他開始對園林發生了興趣,研讀了明代計成著的《園治》重刊本(中國營造學社1932年出版);1934-1936年間,在廬山森林植物園工作;1936-1944年間任金陵大學教員[38]。1946年任北京大學農學院園藝系副教授講授造園藝術、觀賞樹木、花卉園藝及蔬菜園藝學等課程。梁思成先生接觸中國傳統園林的時間也較早。1937年,梁思成看了童寯先生(1900-1983年)的《江南園林志》手稿后,致信說“拜讀之余,不勝欽佩”[39]。梁思成先生在1947-1948年擔任聯合國總部大廈設計顧問期間,出席了在普林斯頓大學舉辦的“體系環境”學術會議,接觸了許多建筑師及有關住宅、城市規劃、藝術與藝術理論、園藝學、衛生學、公共衛生學等方面的專家?;貒?,他擬定的《清華大學工學院營建系(建筑工程系)學制及學程計劃草案》,其中即有造園學系課程設置的構想[10]。此外,1951年,梁思成在所作的《北京——都市計劃的無比杰作》一文中設想了在北京城墻上設置城墻公園[40]。吳良鏞先生在1943年下半年曾經選修過毛宗良先生講授的庭院課程,也看了一些造園學方面的書籍。1948-1950年在美國留學期間,也曾經訪問過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了解過LA學科的情況;還在舊金山與著名的園林設計師會談過。吳良鏞先生對園林學科一直保持濃厚的興趣,甚至在造園組停辦之后,1956年還指導一名研究生完成了《文化休息公園的規劃設計問題》的論文。他后來發展了梁思成先生的“體系環境”的思想,倡導建筑、城市規劃和風景園林(LA)三位一體的人居環境科學體系。因此,與觀賞組只是簡單的引進西方的花園種植設計與技藝有別,造園組還非常重視中國傳統園林藝術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繼承與發展。盡管清華大學停止了造園組的合辦,后來卻成為了中國古典園林的研究中心,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5 造園專業
在1950年開始的大學教學改革中,培養專門人才已經成為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該年8月,高等教育部指出:“高等學校主要任務式在于培養新中國建設人才,故各高等學校為配合業務部門需要干部之計劃,將校中原有系組向專門化方面發展,是符合建設需要的?!?nbsp;1952年7月,高等教育部召開了全國農學院院長會議。會上,各代表討論了農業院校的任務、辦學方針、全國農學院的院系調整與專業設置計劃以及課程改革問題。會后,高等教育部向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提出了《關于全國農學院院長會議的報告》?!秷蟾妗分姓劦剑骸啊鶕鳂I務部門的具體需要并參照蘇聯的經驗,在會議上著重討論了專業的設置問題?!ㄟ^了全國農學院院系調整及專業設置計劃的方案。[35]”1952年擔任高等教育部顧問的前蘇聯專家福民介紹過前蘇聯大學的做法:“各學校設置專業的基本原則是:(1)根據學校所在地區的生產需要,……(2)在考慮一個學校設立哪些專業時,一定要照顧到所設的專業都是性質相近的。……[35]”于是,面向首都城市建設需要而試辦的造園組被正式批準為全國唯一開設的造園專業;而其他農業院校的園藝系只被允許設置果樹蔬菜專業。1952年上半年北京農業大學通過教育部得到了列寧格勒(現彼得格勒)林學院城市及居民區綠化系9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38]。
造園專業得到了廣泛的認可。陳植先生曾說過:“造園學在我國大學林學、園藝及建筑等系中,列為正式課程已有三十余年之歷史,解放后,1952年,教育部并在北京農業大學中成立造園專業(1956年始調整至北京林學院),而各大市人民委員會中,亦先后相繼成立園林局、處,以負造園設計、施工、管理之責,抑亦我國造園科學事業前途中,足資欣慰者也。[7]”。陳植先生還談到:“1952年暑假,有人擬照各種學會成例發起一個‘風景建設學會’征求造園學界的同志簽名發起,大家因為‘風景建設’只是造園中的一部分,不能代表造園學的全貌,主張應為‘造園學會’,反對擅自更改,因之流產。這足以說明造園學這個名稱已為國內造園學界同志所一致擁護。[41]”
1953年夏天,北京農業大學和清華大學合辦造園組的兩年約定到期[38]。同年,國家又進行了一次較大規模的院系調整和專業設置改革。清華大學調整為綜合性重點工業大學。造園組(造園專業)于是遷回北京農業大學自辦[36、37]。清華大學校建筑系的“城市計劃與園林建設教研組”恢復原來“城市計劃教研組”的名稱。因師資所限,造園專業在1953年沒有招生。
6 城市及居民區綠化專業
1956年1月,周恩來總理在《關于知識分子問題的報告》中指出:“國務院現在已經委托國家計劃委員會負責,會同各有關部門在3月內制定從1956年到1967年科學發展的遠景計劃。……使12年后,我國這些門類的科學和技術水平可以接近蘇聯和其他世界大國。[42]”按照周恩來總理的指示,高等教育部制定了《高等教育十二年規劃》。同年3月22日,高教部發文,決定將北京農業大學造園專業調整至北京林學院(現北京林業大學)。同年8月,正式將造園專業定名為“城市及居民區綠化專業”并轉屬于北京林學院[36、42]。
1952年10月,當北京林學院初成立時,高等教育部也曾希望學習蘇聯專業設置模式,考慮是否把這一專業改名并調整到林學院去。但當時林學院剛剛成立,教學力量尤其是基礎課程方面的力量還感到不足,因此沒有就這樣做[43]。造園組的建設無疑促使了學科的快速成長,造園專業從農業大學園藝系調整到林學院,是自1939年造園學課程被確立為園藝系必修課程以來的最重大的轉變。這是標志著中國LA學科初步完成學科教育體系的建構。
從“造園”改名為“城市及居民區綠化”,也就正式開始了本學科半個世紀以來的“正名”之爭。為什么要改名呢?一般認為是全面學習蘇聯的結果。北京農業大學在1952年下半年已經拿到了列寧格勒(現彼得格勒)林學院城市及居民區綠化系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38],但是當時并沒有改名。1954年年11月,高等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專業目錄分類設置》(草案)問世,它明確指出這一專業目錄是參考前蘇聯大學的專業目錄制定的。專業目錄不僅列舉了各類專業名稱,而且注明各類專業所要達到的培養目標。它共分11個部門40類257種,在農學類設有果樹蔬菜專業,林業類設有造林,土木建筑與建筑學類設有建筑學專業和城市建筑與經營專業,既沒有“城市及居民區綠化”,也沒有后來所謂的“園林建筑”[44]10。據1957-1961年在莫斯科林業大學留學的酈芷若先生回憶,盡管列寧格勒(現彼得格勒)林學院設有城市及居民區綠化專業,但是在莫斯科林業大學只是在造林專業下設立了城市及居民區綠化專門化(專門化相當于我國的專業方向)??梢姰敃r蘇聯的這個專業也不多。中國將“造園”改名為“城市及居民區綠化”似乎與行政官員有直接的關系,可惜,當事人或過世或已記憶模糊,導致這幾乎成了一段疑案。
陳植先生對專業名稱的改變感到非常驚訝[41],認為這個名稱十分含糊。汪菊淵先生則在回復陳植先生的質疑時說:“‘城市及居民區綠化’千真萬確地不能就是‘造園學’。它既未‘混淆視聽’,更未‘縮小范圍’,它的范圍比園林藝術或造園學的更為廣大。城市綠化的‘綠化’兩字是廣義的,也包括特殊‘造林意義的綠化’,但不等于就是造林綠化。我們對于‘綠化’意義的了解,不能僅僅限于字面上,認為就是指栽植綠色的植物而已?!G化這詞可以有廣義和窄義的解說,綠化不等于造林。人民日報‘綠化祖國’的社論中寫道:‘要盡可能地在河渠、道路、農田、房屋旁邊多多載樹以便美化環境、增加收益?!y道說這是在路旁、宅旁造林嗎?社論里的‘既要綠化鄉村,也要綠化城市’。難道說是在城市中造林嗎?1956-5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里提出‘在十二年內綠化一切可能綠化的荒地荒山’,我們對于這句話的認識就是它并不僅指造林;荒山,尤其是荒地的綠化,可以是造林也可以是造園,要看地點條件而定。例如北京西山、十三陵綠化造風景林,將來就是森林公園區;近郊區有的荒地、廢地,也將綠化成為公園。[43]”可見,汪先生一方面把專業改名拖延了3年多,盡力在行政和專業之間周旋,一方面也初步孕育了將專業拓展到大地景物規劃的思想。
城市及居民區綠化專業在北京林學院的成立,帶來了正負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建筑類學科的教學力量被削弱,一方面又提供了從全國集中優秀人才的機遇(表4)。1956-1957年間,很多教員被教育部調來參加專業的建設。1957年11月,林業部批復同意北京林學院建立了城市及居民區綠化系,這是本學科在全國最早建立的系(現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11。
表4 北京林學院城市及居民區綠化專業成立初期(1956-1957年)的主要教師人員
序號 |
姓名 |
生卒時間 |
調整前的院校和職務 |
調整后 |
1 |
汪菊淵 |
1913-1996 |
北京農業大學造園組創建者、負責人,教授 |
任系副主任、教授,講授居民區綠化、園林史;1995年當選工程院士 |
2 |
陳有民 |
1926- |
北京農業大學造園組創建者、講師 |
講授觀賞樹木學,后任園林樹木教研組主任(1958-1965年,1979-1991年) |
3 |
宗維城 |
1911-1998 |
北京農業大學,原復旦大學觀賞組教員 |
講授美術(素描、制圖和水彩) |
4 |
俞靜淑 |
1923-1995 |
北京農業大學專業講師 |
講授苗圃學 |
5 |
孫筱祥 |
1921- |
北京農業大學造園專業講師,曾任浙江農業大學園藝系森林造園教研組主任 |
任園林設計教研組主任(1957-1987年),講授園林藝術與園林設計 |
6 |
姚同珍 |
1928- |
浙江大學園藝系1946級,1950年畢業,杭州市都市計劃委員會職員 |
花卉學助教 |
7 |
張守恒 |
1929- |
北京農業大學造園組1949級,1953年畢業,助教 |
|
8 |
梁永基 |
1931- |
北京農業大學造園組1950級,1954年畢業,助教 |
后任城市園林系副主任(1980-1986年) |
9 |
陳兆玲 |
1931- |
北京農業大學造園組1950級,1954年畢業,助教 |
|
10 |
楊賚麗 |
1933- |
北京農業大學造園專業1951級,1955年畢業,助教 |
后于1961-1962年參加教育部組織在同濟大學開設的城市規劃專業教師進修班 |
11 |
孟兆禎 |
1932- |
北京農業大學造園專業1952級,1956年畢業,助教 |
后任風景園林系主任(1988-1993年),1999年當選工程院士 |
12 |
俞善福 |
1933- |
北京林學院造園專業1952級,1957年畢業,助教 |
1986年調至蘇州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學院創辦園林專業,任園林教研組主任 |
13 |
金承藻 |
1921-1993 |
清華大學建筑系,講師 |
講授投影幾何、園林建筑設計,后任建筑教研室主任 |
14 |
周家琪 |
1919-1982 |
山東農學院園藝系講師,曾任金陵大學園藝專修科講師 |
任花卉教研組主任 |
15 |
華珮琤 |
1930- |
北京農業大學造園1950級,1954年畢業,建筑工程部城市設計院設計師 |
|
16 |
李駒 |
1900-1982 |
西南農學院園藝系主任、教授,曾留學法國并曾任中央大學農學院教授、園藝系主任,1957年調入 |
任城市及居民區綠化系(園林系)主任(1957-1965年),講授苗圃學 |
17 |
陳俊愉 |
1917- |
武漢大學園藝系觀賞組創建者、華中農學院園藝系副主任、教授,曾留學丹麥,1957年調入 |
任遺傳教研組主任、城市及居民區綠化系(園林系)副主任(1957-1965年)、城市園林系主任(1979-1984年),研究和講授花卉育種與引種以及品種分類;1997年當選工程院士 |
18 |
余樹勛 |
1919- |
武漢大學園藝系觀賞組教員,副教授,曾留學越南和丹麥,1957年調入 |
講授園林工程課(1957-1960年),后創建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城市建設系園林專業(1960-1964年),任系副主任 |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之后,全國掀起“大躍進”的高潮。很多高校追隨“大躍進”形勢,貿然增設新專業,辦學規模突然膨脹。有幾個學校也開設了LA學科專業,但是在1961年1月中共八屆九中全會提出的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之后,又很快下馬。南京林學院(現南京林業大學)在1958年6月即林學系設置城市及居民區綠化專業,1959年春季并入林學專業,成為城市及居民區綠化專門化,1960年9月恢復專業,1962年5月又被撤銷;1959-1960年繼續招生,但最后一屆在三年級轉入林學專業。該專業主要由南京林學院1958年林學畢業的劉玉蓮和北京林學院城市及居民區綠化專業1959畢業的王志誠、楊培玉、徐竟芷以及1960年畢業的劉旭云、張亞昭等先生組建。1976年以后,劉玉蓮先生還多方奔走,使該校于1981年恢復成立了園林綠化專業。沈陽農學院(現沈陽農業大學)在1959年在林學系設置城市及居民區綠化專業,在連續兩年招生之后,1962年被撤銷。湖南林學院(長沙,現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在1960年間開設園林化專業,由北京林學院城市及居民區綠化專業1959畢業的沙錢蓀先生組建,只招了一屆學生,1962年暑假被撤銷,轉入林學專業。河南農學院(現河南農業大學)在1960年在林學系開設城市及居民區綠化專業,北京林學院城市及居民區綠化專業1959畢業的李瑞華先生組建;但只辦了一屆,1961年11月被撤銷。上海農學院(現上海交通大學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在1960年開辦了一屆園林綠化專業,1961年被撤銷,學生轉入其他專業,將4年制改為3年制,1963年暑假作??飘厴I。限于辦學條件,這些院?;旧嫌蓜偖厴I的年輕教員任教,學生學習的專業課程也不多。
7 園林規劃專門化
1958年秋季,在大躍進的浪潮下,同濟大學在城市建設系12的城市規劃專業1956級中分設了園林規劃專門化。當時的名稱比較混亂,初為“綠化專業”,在1960年才逐漸確定為“園林規劃專門化”。1958年級的城市規劃專業兩個班共60人,分出園林規劃專門化15人,其中即有丁文魁先生(1936-2000)和陳久昆先生。專門化是時任城市建設系副主任的李德華先生領導,潘百順和臧慶生先生具體負責;是“在戰斗中學習”的,本校教員基本沒有講授過專業課。然而,學生們通過到各地實地規劃設計以及一些專家講座,也獲得了比較扎實的專業知識。據陳久昆先生回憶,他們先后參與了上海西郊公園動物籠舍設計、杭州西湖平湖秋月設計、杭州動物園規劃以及桂林陽朔風景區游覽線規劃等項目;得到了各地專家的指導,比如上海園林管理處副處長程緒珂和設計科的吳振千、顧正、虞頌華、柳綠華、陳麗芳等先生以及杭州市園林管理局長余森文(1904-1992)和花港觀魚公園的現場施工監管者胡緒渭等先生。
同濟大學的園林規劃專門化對LA學科的發展具有承上啟下的意義。首先,為什么該校會成立這個專門化呢?“大躍進”的熱潮固然是最重要的原因,不過也是有其歷史淵源的,它的主要教員對園林學科并不陌生。1946年3月,上海市政府成立都市計劃小組,黃做燊(1915-1975年)、鐘耀華、(德籍)Richard. Paulick、A. J. Bran d t、陸謙受、金經昌、程世撫、陳占祥等8人制定了都市計劃圖(一稿);1951年,程世撫、馮紀忠和鐘耀華完成了《綠地研究報告》[45]。1952年9月,院系調整,同濟大學建筑系成立,黃做燊、金經昌、馮紀忠等先生為主要教員。1956年,該系教員陳從周先生(1918-2000)的《蘇州園林》問世,顯示了同濟對中國傳統園林也十分感興趣。1979年,同濟大學建筑系的園林綠化專業成立,是為當時僅有的3個開設LA學科專業的學校之一。1986年城市規劃系成立,風景園林專業即從建筑系并入??梢姡c城市規劃的密切性。其次,期間的教學成果促成后來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發展和建筑院系LA學科專業的開設。園林規劃專門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在實踐中提高,通過兩年來的項目實踐,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在1960年開始編寫,并于1961年油印出《動物園規劃》和《風景區休療養規劃》兩本教材。1961年11月,南京工學院建筑系規劃教研組(沈國堯)、同濟大學城市建筑系規劃教研組(潘百順)和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城市建設系園林規劃教研組(王溢倫)3個學校在1961年11月編寫了《城市園林綠化》大綱,1962年1月改名為《綠化建設》并油印出來。這3本油印的教材為同濟大學、重慶建筑工程學院(現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和武漢城市建設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合編的《城市園林綠地規劃》[46]積累了重要的素材和經驗,而后者一直被作為建筑院系城市綠地系統方面的非常重要的教材來使用。南京工學院建筑系(現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和重慶建筑工程學院也分別在1986年、1987年開始設置風景園林專業,這兩本教材無疑起到了一定的觸媒的作用。這些學校對我國建筑院系的LA學科教育體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8 園林專業
1963年9月,國務院批準國家計委、教育部《關于修訂<高等學校通用專業目錄>和<高等學校絕密、機密專業目錄>的報告》。這次修訂規定了統一的專業名稱,對原有的專業名稱進行了必要的訂正,體現專業的主要業務內容,注意簡明通俗,并且照顧到原有名稱長期沿用的影響。大多數專業保留原有名稱,只對少數確實不妥的專業名稱做了訂正[47],城市及居民區綠化專業即是其一。1964年1月,根據林業部的批示,北京林學院的城市及居民區綠化專業改名為園林專業,城市及居民區綠化系改名為園林系[42]。但是,“園林專業”實際上在1960年已經招生,它是建筑工程部在武漢城市建設學院設立的,由曾在北京林學院城市及居民區綠化專業任教的余樹勛先生主持,其他主要教員也是該專業的畢業生,如閻林甫、馮桂叢、鄭建春和于志熙等先生。盡管只招了一屆20多名學生,在4年的教學實踐中,余先生還是嘗試了把園藝學和建筑學相融合,致使后來學生的工作成效較高。這是繼北京農業大學造園組和浙江大學森林造園教研組之后的又一次成功的嘗試??上?,它遭受了和上述那些被撤銷的城市及居民區綠化專業同樣的命運,在1961年停止了招生。
園林本是我國自古就有的名詞,此前童寯的《江南園林志》和陳從周的《蘇州園林》兩本著作產生過普遍的影響。但園林專業名稱的確立,是與1958年12月中共第八屆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提出的“大地園林化”有著密切關系的。在該次會議上通過的《關于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決議》中提到:“應當爭取在若干年內,根據地方條件,把現有種農作物的耕地面積逐步縮減到例如三分之一左右,而以其余的一部分土地實行輪休,種牧草,肥田草,另一部分土地植樹造林,挖湖蓄水,在平地、山上和水面都可以大種其萬紫千紅的觀賞植物,實行大地園林化”[48]?!皥@林化”的結果是首先是導致“園林植物”概念的產生。北京林學院的觀賞樹木學課程在1960年下半年就改名為“園林樹木學”了,花卉園藝學,也在1960年前后簡稱為花卉學了,不久,它們合稱為“園林植物”。隨后,園林植物教研組也成立了。它和園林設計教研組形成園林專業的兩個重要領域。
1964年7月,毛澤東主席針對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下達的關于取消盆花和庭園工作的指示,促使了園林專業的停辦。1964年9月30日,林業部下達指示在北京林學院園林系進行“園林教育革命”運動。同年底,林業部派人來校指導,北京林學院成立“園林教育革命”工作組。發動全系黨員教師對園林專業教材進行清查,清查所謂“封、資、修”毒素,進行揭發批判,并給主要教師冠以“集封、資、修之大成”、“公開宣傳修正主義”、“培養少爺、小姐”等罪名。1965年3月22日及4 月20日,林業部正式下達[65]28號和[65]50號文件,決定停辦園林專業。1965年7月1日,北京林學院宣布林業部上述決定,園林專業停辦,撤銷園林系建制,將園林系教師并入林業系,成立園林教研組,基本保存了園林系的教師隊伍[42]。北京林學院的“園林教育革命”實際上成了我國“文革”的先聲,這也似乎印證北宋·李格非在《洛陽名園記》中所謂“以名園之興廢,卜洛陽之盛衰;以洛陽之盛衰,卜天下之治亂”之言。
1972年,政治運動告一段落,高等學?;謴驼猩赡旰螅本┝謱W院(當時被下放到云南,名稱叫做云南林學院)恢復園林系建制并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1977年7月全國恢復統一高考招生制度,園林專業重新招生。1978年恢復為北京林學院并遷回北京。1979年,北京林學院的園林系改名為城市園林系,設城市園林專業。同年,分別在園林規劃設計和園林植物兩個專業招收碩士研究生。1980年,北京林學院的城市園林系的城市園林專業新招學生分為按園林植物專門化和園林規劃設計專門化兩個方向培養13。同年8月,學校曾上報林業部將城市園林專業分為園林植物專業和園林規劃與設計專業,并制訂了分專業招生的教學計劃。由于沒有得到批準,城市園林專業暫按兩個專門化培養。但學校內部,卻是以“專業”相稱了;剛剛恢復的園林學科迫不及待的分化了。實際上,在城市及居民區綠化系成立之后,在專業發展方向、辦學方針上就出現了不同的理解[37]。
9 風景園林專業
北京林學院的LA學科在搖擺之中走過了近半個世紀。教員們或來自于不同院校,或因各有專長,對教學模式的看法產生了分歧。經過長期的醞釀,設計與植物終于分離了。教育部從1982年下半年開始修訂第二次國家統一高等學校的專業目錄,到1987年底結束。因為建設部的建議,在1986年初的教委會上委員們擬定:“‘園林專業’放在‘林科資源環境類’中,而在工科專業系目設有‘風景園林專業’,在農科設‘觀賞園林專業’。對以上方案,鼎足三分,各有側重。‘園林專業’側重‘園林生態’,‘風景園林’側重規劃設計、園林建筑,‘觀賞園林’側重花木生產?!标愔蚕壬鷮I的拆分甚為不解,不過他建議園林專業和風景園林專業還是以“造園專業”名之為好,而“觀賞園林專業”改名為“觀賞園藝專業”或“庭園專業”為宜[49]。園林和觀賞園藝專業是1986年頒布的,而風景園林專業是1987年才正式頒布的。由于這次專業目錄修訂的時間很長,期間一些學校迫不及待地開設或更名了,比如在1984年,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在風景園林系開設了風景園林專業;1985年同濟大學把1979年設立的園林綠化專業改名為風景園林專業。1990年10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國家教育委員會公布了新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其中,“園林規劃設計”由“農學”門類的“林學”劃歸到“工學”門類的“建筑學”,改稱為“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
據哈爾濱工業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編譯的《蘇聯高等學校專業設置培養規格教學計劃選編》所載, 1982年,前蘇聯高等學校專業目錄才在林業專業下設有居民點綠化專門化,同時開設了觀賞園藝專業。在同期頒布的建筑學專業建筑師的培養規格中,可以看到設有園林建筑專門化[44]??梢?,雖然當時中蘇已經對立了20多年,但在將本學科一分為三的方面還是不約而同,這顯然是同一類型教育思想和教育體系的結果。
20世紀90年代初期,城市建設陷于低潮,各地的園林建設事業受到影響,同時教育部準備裁減專業目錄,建筑部系統院校的風景園林專業先后停辦或更名。1998年,當國家再次修訂新的專業目錄時,風景園林和觀賞園藝專業被撤銷了,前者合并到城市規劃專業,后者合并到園藝專業。幾年來,經過各界人士的努力,2005年3月國家正式設置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算是邁出了恢復風景園林學科的重要的一步。此外,在1989年,成立于1983年的“中國園林學會”以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的新名稱申請建立了一級學會(英文名稱仍為Chinese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由園林到風景園林,是行業和學科內容由城市的園林綠化向國土規劃——當前階段主要是對國土精華部分的自然文化遺產的保護規劃和管理的拓展[50]。就目前掌握的資料,“風景園林”一詞最早出現在1981年2月28日頒布的《國家文物局、國家城建總局、公安部關于認真做好文物古跡、風景園林游覽安全的通知》公文中。《通知》中說:“粉碎‘四人幫’以后,許多文物古跡、風景名勝和古典園林陸續修繕開放,對于向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豐富文化娛樂生活,起了積極作用。近年來,隨著旅游事業的開展,國內外游人劇增,加之管理不善,一些單位在開放中片面追求增加收入,不顧實際情況擴大售票,致使一些著名文物古跡、風景園林發生過分擁擠堵塞現象,造成了重大人身傷亡事故?!鞯匚奈锉Wo、園林管理和公安等有關部門應共同對所在地區的古建筑、園林、文物古跡以及風景名勝區內的建筑物進行安全檢查……”因此,風景園林是一個空間概念,主要包括了公園綠地和風景名勝區,是不同于文物、建筑和古跡的境域。盡管我國開發風景名勝地的時間悠久,但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改革開放引發的經濟快速發展以及觀光旅游急劇需求,風景名勝地的規劃、管理與保護等問題才成為學科、行業與社會各階層關注的焦點[51]。從1982年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審定和1985年《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的發布到1987年風景園林專業的招生,正是真實反映了這一歷史的進程。汪菊淵先生在1988年出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建筑 園林 城市規劃》提出的“傳統園林學、城市綠化和大地景物規劃三層次論”也是對學科的最新發展趨勢的準確的把握和引導[1]。
關于風景園林專業的撤銷,社會上和學術界有著諸多的猜測與反思。不能認為這是“專業落伍于社會”,因為它是國家全面裁減專業目錄過程中由于體制不健全和部門之間缺乏溝通而造成的一次偶然事件。但是,這也反映了近20年來國家和學術界對學科內涵外延的認識過程。1986年把60多年以來從一門專業課程發展而來的園林專業拆成3個專業,是非常不明智的,所以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醞釀、1998年正式實施的專業目錄的裁減運動之中,以規劃設計為主的風景園林專業由于當時規模太小面臨裁減是再所難免的了;它甚至殃及了研究生學科的設置,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變成了位置模糊的城市規劃與設計的子學科(即所謂:含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園林植物學科與觀賞園藝學學科被合并為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學科。
眾所周知,20世紀末中國的風景園林事業開始起飛,以至至今成為全世界LA工作者的熱土,在這個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風景園林教育卻遭了重創!顯然這個做法是太過分了,也太脫離實際了。于是,趁著2002年1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開展在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內自主設置學科、專業的改革試點工作,不少學校在建筑學、園藝學和林學等一級學科設置“景觀建筑學”、“建筑環境藝術”、“觀賞園藝”、“園藝環境工程”、“工程綠化”、“景觀設計學”和“景觀規劃與設計”等五花八門的與LA相關的子學科。盡管這擴大了本學科的教育面和為行業培養了急需的人才,但是基于院系門戶以及個人學術觀點的成見,在沒有風景園林學科的統領下,也造成了學術界和行業界的迷失,實際工作中出現了許多誤區和偏差,造成了不少的損失,教育界也出現了水平的參差不齊和嚴重的明顯下降。
因此,LA學科的重新被確認并不能寄托于所謂新專業的出現,如2003年開始試行的“景觀建筑設計”以及名目各異的自主學科的設置,尊重歷史以及整合專業資源并開展學校教學認證制度才是可行之道。2005年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的設置和首批25所不同門類高校院系的招生,為即將到來的學科統一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大步。盡早實行注冊風景園林師的制度更是一個根本性的措施。因此,當務之急是應該在學術界展開風景園林一級學科體系建構的研討,統一關于學科基礎、內涵與外延、專業基礎課程目錄、教學大綱和教學評估標準等的理解,以及協調行業、學科和主管部門的認識。
10 學科起源
學科出處并非學科本身,所以不能把觀賞園藝或風致園藝(即Landscape Gardening)的出現當作LA的出現。首先,把Horticulture(園藝學之“園藝”)與Gardening(風致園藝之“園藝”)等同起來甚為不妥。據吳耕民先生考證,“園藝”的術語最初見于我國出版的第一本英漢字典——《英華字典》14,即在該字典“Horticulture”一字下,意譯成“園藝”或“種園之藝”。英文Horticulture由拉丁文Hortus和Culture二字合并而來,Hortus意為有籬垣圍繞的土地,Culture是栽培之意,所以自兩個拉丁字構成的英文Horticulture一字,是在有籬垣圍繞的土地栽培作物的意思。我國本無“園藝”的詞組,吳先生認為《英華字典》的譯文可能來源于明王象晉所編的《群芳譜》(1621年)的“灌園藝蔬”或民國陳扶搖(又名陳淏子)所著的《秘傳花鏡》(1914年)的“鋤園藝圃”[52]。可見,從Horticulture翻譯過來的“園藝”并非是“種植花園之技藝”,因為它原義是“在(生產性的)園圃上種植花卉、蔬菜和果樹的技藝”,而在中國的傳統園林中,園或花園(如紫禁城的乾隆花園)并不是僅僅種植花卉的場所。所以,Horticulture和Gardening即使在場所上有重疊之處,比如英國的以觀賞花卉為主的庭園15,但在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中,園(林)與(菜、果)圃有著本質的區別。所以,觀賞組代表的觀賞園藝不能作為中國LA學科起點;也難怪觀賞組系統基本上沒有觸及到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藝術。
在我國首次締造造園學課程體系的應該是1931年陳植先生。陳植先生的“造園學”的“園”不再是“園藝”的“園”(Hortus),而是“庭園”加“公園”的“園”(Garden and Park)。他所著的《造園學概論》作為教科書,影響更為深遠。不過,衡量一個學科的誕生,不能只是一門課程,而應該是一系列相關課程(curriculum)和嚴密的教學大綱(program)的制定,比如1900年哈佛大學創立的LA學科。
1951年北京農業大學和清華大學合辦的造園組則是集東西方經驗的偉大的嘗試,它制定了比較完整的教學計劃[38]。1953年后,在汪菊淵先生的領導下,北京農業大學自辦造園專業依然力圖按照原來的理想辦學的。作為造園組繼承者的北京林學院城市及居民區綠化專業(園林專業)集中了當時的大部分學科精英,陣容空前絕后,融合了所有觀賞組以及造園組的經驗?!拔母铩焙笃诒本┝謱W院的園林專業恢復了,隨即改名為城市園林系,不久又分成了植物與設計兩個方向,其中規劃設計發展成為風景園林專業。盡管中國LA學科的辦學坎坷、專業名稱屢變,如果從中國傳統園林藝術角度以及對我國產生的實際影響來評價,那么中國LA學科的體系的起點無疑是1951年成立的造園組。此外,它的合法性地位還來自于1951年教育部的試辦批文以及1952年在院系調整中開始確立的全國唯一的造園專業。
中國的LA學科教育體系可分為兩大體系。一是由北京農業大學和清華大學創辦的造園組發展而來并為北京林學院傳承發揚的城市及居民區綠化專業;一是由同濟大學自發的園林規劃專門化啟發而來的原武漢城建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試辦的園林專業,以及后來創辦的風景園林專業。前者是一直受到教育部支持和首肯的屬于林業部和農業部的農林系統院校,后者是屬于建設部的建設系統院校。但是,兩者是有著密切交流的。武漢城建學院在1960年試辦的“園林專業”,1961年畢業于同濟大學的城市規劃專業園林規劃專門化的丁文魁先生擔任余樹勛先生的助教,這對于他1979年在同濟大學主持新成立的園林綠化專業肯定是有一定的影響的。丁文魁先生在1993年還策劃成立了風景科學與旅游系。在1996年城市規劃系的景園建筑專業(即風景園林專業,1992年更名)停止招生后,風景科學與旅游系接納了城市規劃系的風景園林教研室,繼續傳承了同濟大學的LA學科的發展。在1994年幾所建筑院校相繼停止風景園林專業招生之后,它實際上是建設系統唯一保留這個學科的院系了。在北京林業大學方面,通過楊賚麗先生1961-1962年參加教育部組織、在同濟大學開設的城市規劃專業教師進修班以及同濟大學城市規劃專業1982年畢業生徐波先生的來校任教的交流,促進了林業系統的城市綠地系統分支學科發展。即使是相對獨立的沈陽農學院也是如此。1952年,原復旦大學農學院園藝系調整至沈陽農學院。當章守玉先生路過北京的時候,汪菊淵先生還邀請他加盟造園組。盡管章先生考察兩天之后,還是選擇北上,但是,在1954-1955年間,該系派出了王缺和顧源生先生到北京農業大學造園專業進修學習一年。其觀賞組的第二屆學生朱竹韻先生以及曾經休學兩年的第一屆觀賞組學生劉家麒先生也分別于1953-1954年和1954-1955年間在北京農業大學造園專業借讀。近年來,通過研究生的就讀以及專業教師的相互接納,兩個系統的交流日益密切。
11 學科名稱
自LA學科傳入我國以來,發展歷盡艱辛,名稱變更迭起。我國LA學科的每一次銳變幾乎都對名稱進行了變更,這在其他學科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直到今天,學術界依然為此爭論不休。如果想要有效討論這個棘手的問題,就必須深刻理解我國LA學科的發展歷程。
一方面,我國LA學科是在西方科學意識影響下建立起來的。中國傳統園林是優秀的文化遺產,但是它并沒有直接催生出中國的LA學科。章守玉和陳植兩位先生對我國LA學科的創立影響巨大,然而他們分別是我國早期園藝學科和森林學科的畢業生。1929年6月,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設立園林設計委員會以及總務處園林組。其中,園林組由森林股和園藝股組成。此種所謂的“園林”的概念實際上是園藝加林業,已經與中國傳統園林比如蘇州宅園的概念大相徑庭。1939年的造園學課程是按西方體系被確認為園藝學系必修課程、森林學系選修課程,就是一個顯著的象征。北京林學院城市及居民區綠化專業在20世紀50年代后期曾經提出過“以生物學為中心”的口號,基本上是這種傾向的延續。
另一方面,在我國LA學科的發展的幾十年中,也是我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異常波折的時期??梢哉f,與經濟發展水平、文化生活密切相關的LA學科的每一次更名,都是試圖對此做出反映。從造園專業更名為城市及居民區綠化專業就是一個典型。身在南京的陳植先生可謂局外人了,他難以理解汪菊淵先生的苦衷。后來者批評綠化不能準確反映學科的內涵,實質上是脫離了時代背景,空談概念。1956年11月,城市建設部召開全國城市建設工作會議。會議在談到城市綠化工作的方針與任務時指出:在國家對城市綠化投資不多的情況下,城市綠化的重點不是先修大公園,而首先是要發展苗圃,普遍植樹,增加城市的綠色,逐漸改變城市的氣候條件;在城市普遍綠化的基礎上,在需要和投資可能的條件下,逐步考慮公園的建設;當前主要的工作應該是在住宅街坊內,積極地采取各種辦法,動員群眾,植樹綠化,進行綠化;還要發動群眾,利用郊區荒山荒地,植樹造林[54]。可見,當時“綠化”比“造園”更符合時代要求。1960年以后,學科為了順應毛澤東主席的“大地園林化”的號召而更名,也算是與時俱進了。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的“風景園林”名稱的出現,試圖把城市內的園林綠化系統和城市外——重點區域是風景名勝區統一起來,也是本學科對社會環境發展做出的積極反應。
我國的LA學科在萌芽期并沒能結合中國悠久的歷史傳統,同時坎坷的發展歷程使其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統一中譯名稱。1939年以前,Landscape Architecture先后被翻譯為美術建筑、園林飾景學、庭園建筑、風致建筑、風景建筑和造園學等名稱。但是,學者們對學科的內涵定義由于基本上是直接或間接引介于美國的學科,所以大同小異。同時,Landscape Gardening被翻譯為造庭園藝、風致園藝、美術園藝、庭園學和風致造園等名稱,對其的解釋與Landscape Architecture差不多。同樣的情況在美國也是存在的。自1900年哈佛大學設立LA學科之后,隨后相繼效仿的大學,名稱也并非統一,有些學校依然沿用傳統的“Landscape Gardening”或“Landscape Design”。1899年美國風景園林師協會(ASLA)成立之后,很多園林設計師并不是很樂意接受landscape architect的稱呼,有一部分仍然稱其為landscape gardener,另外一部分設計師則更傾向于landscape designer或landscape engineer。直到1948年國際風景園林師協會(IFLA)成立之后,Landscape Architecture和landscape architect才成為本學科的通用名稱與術語逐漸為世人所接受[55]。在中國,1939年“造園學”成為Landscape Architecture首次被官方以及教育界認可,也是歸功于陳植先生的《造園學概論》被列入“大學叢書”出版。但是,1956年在蘇聯的影響下學科更名,也說明了本學科的發展內涵在探索之中。1986年前后,風景園林專業名稱的出現也是因為學科從城市拓展到了城市外圍的風景名勝區的影響。我國LA學科教育基本上是在1979年以后才在全國展開的;行業也是在1992年開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尤其是1999建國50年周年以后市政工程以及房產制度改革引發商品房項目急劇增加才進入飛速發展時期的。所以,LA的中譯名的統一可能還需要一個時間的過程。
但是,對學科的名稱的是非做出評判,應該從學科名稱產生的特定時期的學科發展狀態來談論。同時,正因為我國的LA學科是外來的,而對園林的理解是具有強烈民族性的,它不是一件可以使用國際學名的現成物品,所以才產生諸多中文詞語表達不周到的問題。事物的內涵存在于它生長的特定地區的自然環境、文化傳統和日程生活之中,脫離事物的內涵(對象)而談論名稱(語言),同樣是一種不著邊際的語言游戲。我國的LA學科的中譯名的統一也就有待學術界的誠實、自律以及對專業遺產和傳統文化的熱愛?!皣绎L景名勝區”沒有采納在20世紀20年代國內已經出現的“國家公園”,而是堅持采用了“風景”、“名勝”兩個傳統的詞匯,這應該為學者們深思。
12 學科核心
我國LA學科的核心是什么呢?首先,我們應該承認,至少在可預見的將來,LA學科在世界各個國家或地區的研究對象和從業范圍是并非是完全一樣的。因為它不是一門純科學或技術,而是與地域文化背景(Context)有著密切聯系的。在當今世界的舞臺上,英國、法國、日本、荷蘭、澳大利亞、巴西、北歐以及北美等國家和地區的LA實踐都表現出其與當地傳統園林或土地利用方式的傳承,又或者反映了當地的自然風貌——這些國家和地區都沒有標準劃一的發展方向。但是在中國,正是試圖追求國際化的統一,導致了LA學科建構的混亂和迷茫。因此,我們如果能夠承認并堅持結合地域性和民族性,那么就可以理解汪菊淵先生在1988年提出的傳統園林學、城市綠化和大地景物規劃三層次論16。汪先生認為:“傳統園林學主要包括園林歷史、園林藝術、園林植物、園林工程、園林建筑等分支學科。……城市綠化學科是研究綠化在城市建設中的作用,確定城市綠地定額指標,規定設計城市園林綠地系統,其中包括公園、街道綠化等。大地景物規劃是發展中的課題,其任務是把大地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當作資源來看待,從生態、社會經濟價值和審美價值三方面來進行評價,在開發時最大限度地保存自然景觀,最合理使用土地?!?SUP>[1]其中,傳統園林學面向私人花園(Garden)和公園(Park),是園子的尺度;城市綠化學面向城市開放空間(Open Space),是城市的尺度;大地景物規劃面向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休養度假勝地、自然保護區等城市外的自然和人文資源,是區域的尺度乃至國土和地球表層的尺度。這3個層次尺度的提出,顯然與我國LA學科在造園組、城市及居民區綠化專業、風景園林專業3個階段的探索基本上一致的。這是對我國古典園林的繼承,把花園的尺度逐步放大到城市以及區域,是對我國古典園林作為一個整體的“景域”(Scenery)的繼承。所以,它是以“人”為中心的生活場景的逐步擴大[56],是連綿的尺度的拓展。
13 學科研究對象
任何成熟的學科體系都有明確的研究對象,只不過LA這樣綜合性強的學科的研究對象卻不容易把握。它與氣候、水文、土壤、植物、建筑、土木工程、社會、經濟等學科有著密切的關系,但并非等同。Landscape architect(即風景園林師)不是植物學家,雖然植物是室外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不是水文學家,雖然在營造水體景觀的時候,也是需要水文學科知識支持的;更不是建筑師,雖然園林與建筑融合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認識到LA學科——尤其是我國的LA學科的研究對象并非是相關學科的簡單疊加,而是基于空間規劃與設計層面的景域(Scenery,又可名之“風景”)。正是由于景域是一個空間上的綜合自然與文化高度協調的綜合體,它必然涉及到上述學科的界面,但是我們不能因此犯了“瞎子摸象”的錯誤。
景域由景(Scene)來構建。所謂的景,是指客觀存在或想象的場面或情景;景域就是人們的生活的舞臺或精神的空間。景是我國古典園林藝術的重要特征[57],也是古典園林的基本單元。而意境就是景域中的人對身邊環境產生的情緒。然而,過去對古典園林元素——山石、水體、花木、建筑——的分解,也導致了LA學科研究對象的破碎,比如農林院校以花木為特色,建筑院系以建筑為特長,地理院校以人文地理為方向。最重要的是,這種分解是把人排除在外的。在中國古典園林中,景域不是以景物為中心的,而是以人的活動類型為出發建構的生活和審美的場所,這在圓明園的100多個小園林中尤為明顯。相反,如果以景物為中心,必然強調觀看的效果,強調平面式的視覺沖擊力,從而忽視了人的其他需要,甚至是一些最基本的功能性的需要。因此,中文世界里的景域與英語世界的landscape存在著文化傳統上的本質的區別,由后者的“一片土地”的土地使用或“視覺所及之處”的視覺感受引申出來的規劃與設計與由前者生發的綜合性的空間規劃與設計也應該反映各自的文脈傳承。1983年,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倡導“山水城市”建設的錢學森先生已經認為:“外國的Landscape、Gardening、Horticulture三個詞,都不是‘園林’的相對字眼,我們不能把外國的東西與中國的‘園林’混在一起?!璍andscape、Gardening、Horticulture都不等于中國的園林,中國的‘園林’是他們這三個方面的綜合,而且是經過揚棄、達到更高一級的藝術產物?!?SUP>[58]
今天,中國的LA學科面臨著比過去更多的問題,要求承擔更大的責任。古典園林的圍墻被推倒了,并不意味著其消亡了,相反,是把景域的界面擴張到了城市,拓展到了原野,甚至涵蓋了整個星球[59]!同時,它也被引入了空間開放、社會公共性、自然資源利用與保護、生態倫理等新的歷史時期整個人類社會必須面對的復雜的問題。室外空間規劃與設計應該成為學科發展的核心,也只有在此立場上,才能夠全面和準確的理解學科的起源、名稱和研究對象等核心問題。因此,中國的LA學科無論是研究還是實踐方面,都應該回歸到場所的綜合性[60],回歸到人與自然共生的世界!
14 結論
80多年來,無數先輩為我國的LA學科付出了艱辛的努力!20世紀90年代以來,眾多學界精英遠赴海外,帶回了西方的新鮮的思想,促進了學科和行業的發展。這應該是東西方文明的第二次交流,是學科發展史上的“第二次浪潮”。40多年前,汪菊淵先生在章君瑜、陳植、程世撫諸位先生的探索基礎上,開始了造園組的試驗,經驗尤為寶貴。當前,我們有幸迎來了學科的“第二個春天”,也應該從地區性民族性入手,重建“中國風景園林”,為世界人居環境的建設貢獻中國人的智慧和中國地區的特色,走具有中國特色的LA學科體系的建設之路。(全文完)
致謝:在一年多的研究之中,王紹增先生對本研究給予了持續的鼓勵和指導,陳有民先生曾對本論文作了細致的修改,王秉洛先生提出了寶貴的修改意見,陳久昆先生提供了詳細的園林規劃專門化的史料,孫筱祥、吳良鏞、陳俊愉、余樹勛、朱有玠、李嘉樂、魯滌非、酈芷若、劉少宗、梁永基、楊賚麗、毛培琳、臧淑英、俞善福、朱竹韻、劉家麒、閻林甫、劉玉蓮、王志誠、沙錢蓀、李瑞華、林源祥、杜順寶、余柏春、李景奇、李亮等先生和沈秀萍老師、張騫同學以及北京林業大學檔案室、同濟大學檔案館協助提供了寶貴的史料,特此致謝!這是筆者在碩士研究生研讀期間導師王朋先生系統訓練治學研究的成果,深表感謝!
注釋
1 據李嘉樂先生回憶,在1945~1946年間,毛宗良先生(1897-1970)為他們中央大學園藝系開設的造園學課程,主要講授法國規則式庭院和英國自然式園林,輔以庭園設計為主。據吳良鏞先生回憶,在1939~1940年間,毛宗良先生為中央大學建筑系開設的庭院選修課程,主要內容是講授觀賞樹木和花卉的識別。
2 筆誤,應為碩士。
3 武漢大學園藝系于1950年秋季成立觀賞組(以及果樹組、蔬菜組、貯存加工組),1952年調整到華中農學院,1954年夏天停辦。教師為陳俊愉、余樹勛和魯滌非三位先生。先后開設過觀賞園藝概論、花卉學、造園學、觀賞樹木等課程。造園學課程先后由陳俊愉和余樹勛先生講授。從二年級起分組,1952年畢業2人,1953年畢業至少3人,1954年因1952年的院系調整,沒有畢業生。根據余樹勛和魯滌非先生的回憶,參考文獻[22]關于武漢大學觀賞組開設了園林建筑和園林規劃設計課程的記載應該是誤記——它們并沒有開設過。
4 參考文獻[30]記載“共有8名畢業生”,似為筆誤。根據參考文獻[29]記載,入學時為20多人,故參考文獻[31]上記載共有18名畢業生更為可信。
5 童玉民先生于1913-1919年間就讀于岡山縣立甲種農業學校和鹿兒島高等農林學校農科,其《花卉園藝》、《造庭園藝》、《公園》是在浙江省立農業學校(后升為浙江公立農業專門學校,1927年改組為浙江大學農學院的前身——第三中山大學勞農學院)任教期間(1922-1926年),受浙江省立農業試驗場園藝技師王畝仙影響,對園藝產生興趣,與其切磋,業余寫成。
6 各校并不嚴格執行教研組主任必須為教授的規定,副教授甚至講師都可以擔任。
7 據吳良鏞先生回憶、李嘉樂先生確證,應是北京市公園管理委員會(存在于1950年5月-1953年6月)。汪菊淵和吳良鏞先生是委員會委員。
8 第二班學生在清華主要學習了測量學、投影幾何、制圖、繪畫、城市規劃、中國建筑等課程,植物分類學和森林學取消合并為觀賞樹木學,公園設計課是1953年調回到北京農業大學后由董旭華先生講授。
9 綠化ОЗЕЛЕНЕНИЕ可能最早是前蘇聯創造的詞,是由名詞ЗЕЛЕНЬ(綠色)加上表示“泛化”的前綴O和表示動名詞的后綴НИЕ演變來的。英語中出現綠化的含義只是近幾年的事;greening早先的意思只是指蘋果轉綠,綠皮蘋果,后來又有青春煥發等義。“城市及居民區綠化”的俄語是ОЗЕЛЕНЕНИЕ ГОРАДА И ЖИТЕЛЬСТВА。
10 這是硬譯ЛАНДЩАВТНАЯ АРХИДЕКТУРА(即英語的LA),最好翻譯為“風景營建”。
11 1993年10月,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被批準設立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學科博士點——這是本學科在全國最早也是唯一的一個博士點。1995年第一名博士生朱育帆先生入學,標志著中國LA學科教育體系的完整建立。
12 該系1956年成立。城市規劃專業在1958年調到該系,建筑學專業調至建筑工程系,1961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簡稱高教六十條)頒布以后,這兩個專業組建成為新的建筑系。
13 1959年招收園林工程(專業)和觀賞植物育種(專業)研究生,1960年招收園林植物栽培(專業)、園林植物育種(專業)和園林設計(專業)研究生,1962年招收園林植物栽培學(專業)和園林植物研究生。此后中斷招生。
14 此說不明確。我國出版的第一本英漢字典,應為英國傳教士馬禮遜(Robert . Morrison,1782~1834年)編纂的在澳門出版《A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1815-22年,三卷本,也有六卷本一說),譯名為《英華字典》或《五車韻府》。而羅存德(Wilhelm. Lobscheid)編撰的在香港出版的《ENGLISH AND CHINESE DICTIONARY, WITH THE PUNTI AND MANDARIN PRONUNCIATION)》(三部,1866-69年),也譯為《英華字典》。吳耕民先生文章似指后者。“園藝”條目究竟出自何部待考。
15 英國著名的造園家胡弗萊·雷普頓(Humphry Repton,1752-1818年)認為Gardening與Horticulture容易混淆(見參考文獻[53]),也說明了在西方Gardening與Horticulture意義也是有較大區別的。
16 2002年頒布的行業標準《園林基本術語標準》把“城市綠化學”改成了“城市園林綠化學”,把“大地景物規劃”改成了“大地景觀規劃”。
參考文獻:
[1] 汪菊淵.園林學[A].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編. 中國大百科全書•建筑 園林 城市規劃[C].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
[2] 鄧繼光.章守玉[A].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編. 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農學編•園藝卷(卷1) [C].北京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5.
[3] 陳植.造園學概論(增訂本) [M]. 上海:商務印書館,1947:9,自序.
[4] 章君瑜. 花卉園藝學(九版)[M]. 上海:商務印書館,1947:1.
[5] 范肖巖. 造園法[M]. 上海:商務印書館,1930.
[6] 李淑華.李駒[A].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編. 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農學編•園藝卷(卷1)[C].北京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5.
[7] 陳植. 重印《園冶》序[A]. 陳植造園文集[C].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8:89-92.
[8] 陳植.中國文化藝術對日本古代庭園風格的影響[A]. 陳植造園文集[C].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8:214-222.
[9] 陳植. “造園”詞義的闡述[A]. 陳植造園文集[C].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8:175-192.
[10] 賴德霖. 梁思成建筑教育思想的形成及特色[J].建筑學報,1996,(6):26-29.
[11] 溫玉清.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天津工商學院建筑系及其教學體系述評[A]. 張復合主編.中國近代建筑研究與保護(三)[C].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12] 曹慧靈, 陳伯超. 20世紀30年代初期中央大學建筑工程系史料[A]. 張復合主編.中國近代建筑研究與保護(四)[C].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13] 教育部編. 大學科目表 [M].重慶 : 正中書局, 1940.
[14] 陳俊愉. 觀賞園藝[A]. 陳俊愉主編.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觀賞園藝(卷)[C].北京 : 農業出版社,1996.
[15] 園藝系送舊迎新 從軍同學特別踴躍[N]. 金陵大學??ǖ?45期),1945-01-16(6).
[16] 園藝系[N]. 金陵大學??ǖ?51期),1945-09-16(7).
[17] 園藝系[N]. 金陵大學校刊(第355期),1946-01-16(4).
[18] 園藝系[N]. 金陵大學??ǖ?56期),1946-02-16(4).
[19] 園藝系[N]. 金陵大學??ǖ?54期),1945-12-16(4).
[20] 程緒珂,張祖剛. 程世撫[A].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編. 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工學編•土木建筑卷(卷1)[C] .北京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4.
[21] 王德滋主編. 南京大學百年史[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2] 張啟翔. 陳俊愉[A].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編. 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農學編•園藝卷(卷1)[C].北京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5.
[23] 科系概況[J]. 復旦農學院通訊,1950,(1):2.
[24] 園藝系. 改革課程的前途[J]. 復旦農學院通訊,1950,(4):7.
[25] 復旦大學農學院園藝系一九五一年3月3日由系務委員會重行修訂的各學年課程表[J]. 復旦農學院通訊, 1951,(7):9.
[26] 園藝學系. 園藝學系1951年度第一學期教學工作總結[J]. 復旦農學院通訊,1951,(12):4-5.
[27] 國立浙江大學要覽:二十三年度[R].杭州:國立浙江大學,1935.
[28] 李志澄,顧源生,吳梅. 毛宗良[A].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編. 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農學編•園藝卷卷(卷1)[C].北京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5.
[29] 王缺. 沈陽農業大學園林綠化專業辦學情況回顧[J].中國園林,2003,(10):29-30.
[30] 鞠恩功主編 ,《沈陽農業大學校史》編委會編. 沈陽農業大學校史:1907-2002[M].沈陽 : 遼寧人民出版社, 2002.
[31] 洪紱曾主編. 復旦農學院史話[M].北京 : 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
[32] 園藝系. 解放后概況[J]. 復旦農學院通訊,1950,(7):9.
[33] 吳耕民. 浙大農學院園藝系在湄潭[A]. 貴州省遵義地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浙江大學在遵義[C].浙江大學出版社,1990.
[34] 童玉民 .花卉園藝[M].上海:商務印書館, 1926:1-2.
[35] 胡建華. 現代中國大學制度的原點:50年代初期的大學改革[M].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6] 北京農業大學校史資料征集小組編著. 北京農業大學校史:1905-1949[M].北京 : 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 1990.
[37] 陳有民. 汪菊淵[A].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編. 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工學編•土木建筑卷(卷1) [C] .北京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4.
[38] 陳有民. 紀念造園組(園林專業)創建五十周年[J].中國園林,2002,(1):4-5.
[39] 晏隆余,鐘訓正.童寯[A].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編. 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工學編•土木建筑卷(卷1) [C] .北京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4.
[40] 梁思成.北京——都市計劃的無比杰作[A].梁思成全集[C].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51-66.
[41] 陳植. 對我國造園教育的商榷[N].光明日報,1956-10-10.
[42] 北京林業大學校史編輯部編.北京林業大學校史:1952-2002[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
[43] 汪菊淵.關于城市及居民區綠化專業幾個問題的商榷[N]. 光明日報,1956-12-4.
[44] 哈爾濱工業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編譯.蘇聯高等學校專業設置培養規格教學計劃選編[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1987.
[45] 程世撫,等.綠地研究報告[R].上海市人民政府工務局都市計劃研究委員會出版,1951.
[46] 同濟大學,重慶建筑工程學院,武漢城建學院.城市園林綠地規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2.
[47] 赫維謙,龍正中.高等教育史[M].???海南出版社,2000.
[48] 陳有民. 園林樹木學編寫大綱及補充講義[Z].北京林業大學檔案室,長期卷,1960-1962.
[49] 陳植.對部定造園學改革計劃的管見[A].陳植造園文集[C].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8.
[50] 李嘉樂,劉家麒,王秉洛.中國風景園林學科的回顧與展望[J].中國園林,1999,(1):40-43.
[51] 張國強,賈建中主編.風景規劃——《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實施手冊[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52] 吳耕民.解放前我國園藝教育科技事業發展概略.浙江農業科學,1982(5):274-277.
[53] 酈止若,朱建寧. 西方園林[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54] 柳尚華編著. 中國風景園林當代五十年:1949~1999[C].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8
[55] 王曉俊. 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景觀/風景建筑學”嗎?[J].中國園林,1999,(6):46-48.
[56] 王紹增.動態與關注[J].中國園林,2003,(11):52-53.
[57] 潘谷西. 江南理景藝術[M].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
[58] 錢學森. 園林藝術是我國創立的獨特藝術部門[A]. 錢學森. 科學的藝術與藝術的科學[C].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
[59] 孫筱祥.風景園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從造園術、造園藝術、風景造園——到風景園林、地球表層規劃[J].中國園林,2002,(4):7-12.
[60] 王紹增.園林、景觀與中國風景園林的未來[J].中國園林,2005,(3):24-27.
作者簡介:
林廣思/1977年生/男/ 廣東信宜人/北京林業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學科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方向2005級博士生(北京 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