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完善專業化改革 提高核心競爭力
admin
2004-12-22
來源:景觀中國網
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是以原建設部建筑設計院、中國建筑技術研究院為母體,吸納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院、建設部城市建設研究院為所屬單位,于2000年4月組建的中央科技型企
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是以原建設部建筑設計院、中國建筑技術研究院為母體,吸納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院、建設部城市建設研究院為所屬單位,于2000年4月組建的中央科技型企業(集團),隸屬于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
我院作為中央科技型企業(集團),自成立以來,進行了包括改企轉制、精簡機構、定崗定編、三項制度改革、院屬公司整合、生產組織形式調整等一系列內部機制改革。通過改革,管理機制進一步優化,企業效益進一步提高,企業競爭能力進一步增強。確保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職工生活水平得到了穩步提升。但是,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面對起點更高的外資設計機構和機制更靈活的私人設計事務所等競爭主體的多面夾擊,如何進一步提升我院的競爭能力,一直以來是我院各級領導干部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
在此背景下,我院初步確定了“突出建筑設計與研究主業,立足行業科研和區域市場的競爭優勢,逐步擴大市場覆蓋率和占有率”的戰略構想,大膽進行主營業務生產組織形式調整,打破原綜合設計所“單兵作戰”的運行模式,進行專業化改革,最大限度地發揮我院設計與科研的綜合能力,為迎接新的挑戰做準備。
一、我院專業化改革的必要性。
1、形勢發展需要。
目前,國際建筑設計行業普遍的市場特點是“專業化分工、社會化合作”。隨著入世過渡期結束,建筑設計市場的競爭將進一步國際化。只有按照國際通行模式進行改革的設計企業,才能夠參與到如火如荼的國際競爭中。要應對入世后建筑設計國際競爭形勢,使企業立于不敗,必須按照市場取向和國際建筑設計業通行做法,建立靈活、應變能力強的內部機制,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增強發展后勁。我院從實際出發,積極采取對策,進行專業化改革。
2、基于戰略思考。
我院以“穩中求進,積極謀求發展,積小勝為大勝,打造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中國建筑設計行業的‘航母’集團”為戰略目標,一步一步地進行機制改革。確立了國內市場的“四支點布局”,逐步挺進國際市場的市場占有目標。如今,國內市場布局已經完成,國際市場份額也在逐漸攀升;確立以建筑設計為龍頭,市政設計、城市建設、城鎮規劃、標準設計、建筑歷史、建筑經濟、建筑信息和科研等九大板塊的專業構架,在基于全面占領國內國際市場,細化專業板塊的基礎上,我院實施了專業化改革,這是戰略考慮的一部分,也是改革的延續,都是為了搶占市場先機,走在國內前列,率先同國際接軌。
3、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以前綜合所模式存在專業人才過度分散、削弱了企業市場競爭力和不利于打造企業品牌、不利于人才培養等多種弊端。調整優化生產布局,進行主營業務結構調整和專業優化組合,是為了逐步做強做大設計主業,努力成為設計行業的排頭兵,使“中國院”名副其實;是為了維持長期競爭優勢,形成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差異,將專業做專、做優、做精,做強、做大“中國院”品牌;是為了與國際建筑市場對接,參與國際競爭;更重要的是為了積極培育和提升核心競爭力,能夠“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二、我院專業化改革的具體措施。
1、打破原有結構,重新構架生產組織形式。
專業優化改革的具體方案是撤消原來九個綜合設計所,重新組建新機構:
為了做強做專做優建筑設計主業,充分發揮人才優勢,成立建筑專業設計研究院、結構專業設計研究院和機電專業設計研究院;成立崔愷建筑設計工作室、李興鋼建筑設計工作室、陳一峰建筑設計工作室等三個名人工作室。
為了有效發揮在小城鎮建設方面的技術優勢,使小城鎮建設成為我院重要的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立城鎮規劃設計研究院。
為了使環藝設計自成體系,形成品牌,在室內設計所基礎上成立環境藝術設計研究院,主營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
為了進一步奠定在健康住宅研究與建設方面的權威,發揮住宅方面的研究效益,為國家住宅建設做出更大貢獻,重組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為了做強做大建設科技信息工程,在建設部建設科技信息研究所的基礎上,新成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亞太建設科技信息研究院。
2、專業化改革著眼于大專業的思路。
我院的專業化改革是一種大專業的戰略思考,以建筑設計產品為中心,涵蓋多個專業,突出設計整體實力,順應設計行業生產組織規律,科學地設置專業。從目前的布局看,我院(集團)的專業化布局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院本部設有具備一定品牌和規模的專業有:建筑設計專業、結構設計專業、機電設計專業、城鎮規劃專業、環境藝術專業、建設標準專業、建設科技信息專業、住宅工程專業、建筑歷史專業、建筑經濟專業等;本部外設有具備一定品牌和規模的專業有:市政工程綜合設計專業、城市燃氣與工業煤氣設計專業、污水與垃圾處理設計專業、道路與橋梁設計專業等。初步形成了“一個品牌、多個專業支撐”的合理格局。
三、專業化改革優勢比較明顯。
我院專業優化改革工作已進行一年多了,目前仍處于磨合之中,在改革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其健康發展。總結一年來的專業化改革工作,我院實行專業化改革有其明顯優勢:
第一,專業力量明顯加強,利于攻克技術難關。將建筑、結構、機電、規劃和環藝人才聚集在一起,“責權利”統一、精干高效,既有合作又存在競爭;有利于專業發展,適應性強,更能充分保證設計質量;有利于培養人才的專業素養和協調能力,有利于集中優勢,攻克技術難關。
第二、人員調配更加合理,利于打攻堅戰。以前綜合所的模式,難以集中優勢兵力,如今人力資源調配靈活。能夠抽調專門技術力量,集中優勢,將特殊的大項目做好。
第三、專業科研工作更加貼進項目實際。專業院加強科研投入,與項目緊密結合,提升設計產品的科技含量,也利于技術規范統一和專業素質培養。
第四、薄弱環節得到加強,社會影響力加大。我院以前的城鎮規劃和室內設計沒有形成規模,自從組建規劃院和環藝院后,發展狀況明顯好轉,合同額明顯增加,加強了業內的影響。加之國內新聞媒體、設計同行和廣大甲方對專業化改革非常關注,無形中提升了我院知名度。
四、完善專業化改革,實行項目管理。
1、進一步做專做優各專業。
我院的專業化改革需要進一步深化和完善,專業院各專業內部要進一步細分,形成專業化設計和專業化服務,抓住特色,做強做大主業。如建筑專業,可以進一步細分為:體育建筑專業、醫院建筑專業、住宅建筑專業、賓館建筑專業、航空建筑專業、車站建筑專業、會堂建筑專業,等等。采取多種途徑培養學科帶頭人,與國外知名事務所結成戰略聯盟,定期進行工作學術交流。
2、進行項目管理實踐。
項目管理是適應專業化改革的生產組織形式,項目經理制明確配套措施和工作流程,以項目組為利潤中心,責、權、利統一。行政管理在專業院,項目管理在管理中心。設計人員在院內流動,既接受項目經理的生產管理,又接受專業院的人事行政管理。當有新設計任務時,就成立一個項目組,指定項目經理,并聘任設計和工程人員,全面實施項目計劃。
在做國家體育場項目中,開展項目經理制試點工作。成立了“國家體育場項目指揮部”,指揮部總指揮負責全面工作;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開展工作;總指揮助理負責具體日常事務性工作;項目經理部經理、副經理及經理助理負責該項目的組織協調工作。充分調動全院的力量組成攻堅隊伍,解決復雜技術問題,集中技術優勢力量確保項目保質保量完成。
3、全面實行項目管理。
我院設立了建筑設計工程項目管理中心,下設經營計劃部、項目管理部和綜合管理部;出臺了《工程設計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等系列文件,也舉辦了首期項目經理培訓班,聘任一批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人才,擔任項目經理。我院認真總結國家體育場項目的成功經驗,將于近期積極全面推行項目管理。我院工程設計項目管理一律實行項目經理負責制,具體做法是:
1)院建立項目經理人員庫。經過設計項目管理培訓且合格的人員才、進入院項目經理人員庫。
2)多專業院合作的工程項目統一由院設計項目管理中心下達設計任務通知書。合同洽談階段,由項目管理中心指派項目經理,項目經理按照合同要求及項目經理的職責,對該工程項目設計進行管理;由專業院指派設計主持人,對該工程技術問題負責;機電院多專業設計的項目設機電專業協調人。
3)項目經理對工程設計全過程(含前期配合、方案、擴初、施工圖、施工服務及設計修改各階段)的設計管理負責。
項目經理的職責包括:與專業院長協調,確定項目設計組成員;全面負責工程項目的協調管理;履行院質量管理體系文件中規定項目經理的各項職責;監控設計項目各階段進度的完成,確保履行設計合同等權責。
4)建設單位提出的設計變動,經設計項目經理和設計主持人同意后,發文通知各專業院,各專業院應立即按要求執行。并將修改工作量及時報項目管理中心備案,是否追加設計費用由設計項目經理報管理中心后決定。
5)在項目經理的組織和管理下,設計主持人、工種負責人、設計人、校對人、審核審定人應認真履行各自的崗位職責,服從項目經理的指揮和調度。
6)由于疏于管理,致使設計合同沒有認真執行,使院的經濟和信譽造成嚴重損害者,應追究項目經理的管理責任,直至從項目經理人員庫中除名。
7)各專業院負責合理組織人力,確保設計質量符合要求及設計進度得以實施。項目經理與專業院領導產生矛盾時,可提交院領導進行裁決。
8)院設計工程項目管理中心對全院設計合同履行結果負責,院科研與技術質量管理部對全院的設計質量管理負責。
我院施行的項目管理是與專業化相適應的,也是一種先進的科學管理機制,是對一個項目的進度、費用和質量進行實時控制和管理,能夠提高效率、縮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質量、發揮團隊精神、創造最大效益。
總之,變革創新生產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是我院在現有資源條件下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條有效途徑。進行專業整合,實行項目管理,能夠控制成本、提高服務質量;能夠增強內部競爭意識,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能夠適應當今市場對建筑的特色化、專業化和高效率的追求。
我院專業化改革為新時期的跨越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隨著政府工程“代建制”推行、境外投資比重增加等外部條件變化,以及管理水平提高、項目經理隊伍形成等內部條件成熟,我院專業化改革的前景必將更加光明!
給Ta打個賞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