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 /> ">
Elena Pacenti 本人
設計教育的特別之處在于,它是讓你在過程中學習設計
設計說到底是在解決問題
Elena Pacenti認為,,而設計教育就是為未來的不同問題做好準備。如果你是一名設計師,你得設想一些過去不存在的情境、事物和方法,來解決問題。
室內設計師要面對一個充滿復雜內容和無限可能性的空間;產品設計師,客戶來自林林總總各種不同行業(他們可能是數字媒體、家具公司、生活方式公司);而時尚設計師,他們現在對什么是美、怎樣創造美的看法可能跟十年前就不太一樣。我們面臨的事情、要解決的問題和使用的工具都在變化,但誰也沒法言之鑿鑿地預言未來到底會怎樣。
只有靜止的知識是不夠的。學生不單要學習技巧,繪圖,建模,更要面向實際發生的問題,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地通過設計這個過程學習設計。大家對行業的認識,正是通過這些項目逐漸建立起來的。
“如果不真正地讓學生去做設計的話,你沒法教好設計。”Elena說。
她認為只有讓學生置身于不同的實際環境,讓他們有機會接觸其中的問題,他們才可能找出解決不同問題的方法。
所以,設計教育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建立“問題情境”,模擬出一些學生在將來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把它融入到設計項目中,讓他們去實踐。而且這個情景最好比較難,“讓學生第一反應是,噢,她讓我去設計一個我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東西的東西。”
Elena曾給自己的學生布置了一個設計協同辦公空間的項目。這是一種新型、但時下也漸漸流行起來的辦公空間形式。
做這個項目,首先要理解問題本質——協同辦公是什么。大家需要一起搜集在舊金山、紐約、德國、阿姆斯特丹、意大利……的相關案例,看世界各地的人都是怎樣協同辦公的。之后,為了針對性地設計辦公室里的家具、各種基礎設施和服務,學生們得去了解關于這個辦公空間的一切,比如業主是誰,是哪種類型的公司,公司的文化是怎樣的,種種細節。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漸漸能夠設身處地地從客戶的角度去想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實用的,在這個空間里的人會產生什么感覺。也就是說,順其自然地想到用戶的體驗了。
廣告公司李奧貝納香港辦公室
Linkedin 多倫多辦事處
還有一次是設計大學校園的儲物空間。本來這不是個特別急迫的問題,至少并不是很多人覺得有改造的必要。但當設計系的學生們到各個校園的宿舍去實地考察后,他們發現很多宿舍并沒有足夠的空間去存放學生的用品,到處都是插座、插頭,很亂,什么都混在一起,實際上是很需要重新規劃儲物空間的。
考察發現,美國大學校園的宿舍還是存在種種亟待解決的問題
“設計師需要去觀察,思考人們需要什么。其實大家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多數情況下是設計師來考慮的。”
形成“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才能真正做好設計。
辦好設計專業,這三件事很重要
1、培訓老師,把學校的教育理念傳達給他們,畢竟老師在教育中處于很核心的位置。
設計系學生或許不需要成為研究者,而是實打實地解決問題,但老師不一樣。發現問題的過程中很關鍵的就是做研究,對問題的研究,對環境的考察和研究。前面提到的設計協作辦公空間和去宿舍實地考察,在學生之前,老師們自己就得清楚現實生活的實際情況,而且必須了解得事無巨細。
2、老師和學生們都要能理解多元的文化。我們的生活中早就出現種種不同的文化,這已經是當下的現實。而設計系學生如果想跳出固有思維模式,理解和感知其他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能從中得到更多靈感。
Elena本來在米蘭教書,現在來到美國的圣地亞哥。她的教師團隊里有來自不同國家的人,日本人、德國、意大利、挪威人、美國人、泰國人。剛來到這里看到團隊如此國際化時,她感到很驚訝。
“但我帶來了意大利式的設計方法,其他人也帶來了他們的文化特質和思考方式。我們就能從文化多樣性去切入設計,這非常重要。”Elena說。
具體到課程設置,很多學校已經在做這件事,就是開設一些國際交流項目(比如兩年在本國,兩年在別國),讓未來的設計師看到不同的世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設計的看法和他們的需求。
3、學校還要與行業保持良好的關系。
一方面是把業內人士帶到課堂中。Elena會在課堂上設置一個真實的社會背景,模擬實際工作、實際項目的復雜與困難程度,這樣能讓他們更快地理解真正的行業是怎樣運轉的。
“這很有趣不是嗎,來到課堂上的嘉賓就是你未來的客戶、那些為你買單的人。你也早已經跟專業人士、業內人士建立起聯系了。聰明的學生很快就確立了未來的職業方向,一畢業就能找到工作。”
另一方面,學生也要從課堂走到行業里,去到那個公司實地,和公司的產品設計師一起聊天、一起工作,觀察、理解他們平時都在做些什么。
以產品設計課為例。多莫斯圣地亞哥分院所處的加利福尼亞主要有兩種公司,科技公司和生活方式公司(賣生活方式產品,如有個性的糖果,沖浪、滑冰產品)。兩者看似分屬完全不同的門類,但其實也有一些相關性。尤其是加州有很多初創的科技公司,他們得有創意(“很酷”)才能出挑。如果是為這些公司做設計,那么他們交出的產品就需要體現出個性和更加獨特的理念。
Elena和自己的學生曾經幫一個做揚聲器的公司設計,給學生設定的問題是“聲音的未來”,要求他們設計未來一代的揚聲器。其中一個學生設計了一個能將視覺和聲音結合在一起的揚聲器。還有一個學生設計的揚聲器能把聲音定向傳到具體某個方位。比如說,騎手可以在騎車的時候穿上它,揚聲器把聲音傳到他耳朵里,讓他邊聽邊騎車,不會被街上的其他聲音干擾。
有定位傳音效果的揚聲器
在為一個初創的沖浪公司設計家具時,他們很明確這個公司是有特定的用戶群的,目標顧客就是年輕人、有不少對沖浪感興趣。于是他們設計出的小桌子形狀就比較特別,兩頭微微翹起,看著很輕盈,就像沖浪板一樣。
造型像沖浪板的桌子
設計行業依然愛美,此外還有兩個新趨勢你很難忽視
“我總是相信‘美則勝(Beauty wins)’這個說法的。”她舉了蘋果公司的例子。蘋果公司現在之所以這么強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有自己的一套審美體系,而且他們能一以貫之地堅持自己的產品設計美學。
新商業模式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認同。
除了永恒的美,值得關注的兩個新議題可能是
現在在科技、互聯網、傳播、交通等行業都出現了新的商業模式,它們改變了人和人互相之間連接、溝通的方式。
有些商業模式提出了新型的信任機制。Uber和Airbnb就是很好的例子。在Uber和 Airbnb剛出現時,用戶可能還是非常懷疑——坐進一個陌生人的車里,我們不知道他是不是個職業司機,住在陌生人的家而非酒店里,我們也不知道會發生些什么。但是,因為可以看到其他人對他的評分和其他人的經歷,也可以自己去評價那些不友好的司機、不靠譜的房主,越來越多人還是選擇相信,愿意去試一試。
這些新的機制證明了人和人的信任是自我規范的,無論是提供服務的一方,還是我們接受服務的一方,都能做到規范自己的行為。
西班牙一個在樹上的 Airbnb 房子
德國柏林的一家 Airbnb,看起來有些老舊,其實還挺精致
而且現在“共享型經濟”的觀點也變得流行起來,用Elena的話說,人們可能更多地談“分享”,而不是消費。
美國的城市幾乎可以說是在汽車上運轉的,人人都開車,但當拼車服務Car-to-go 變火之后,人們發現自己有了新的替代私家車的交通方式。Elena曾經長居的米蘭也是如此,米蘭現在還有了更多樣化的拼車服務,比如分享自行車。“米蘭根本沒有自行車道,這點聽起來挺瘋狂的,但現在人們更多地騎車了。”她說道。
我們需要去考慮國際化背景下的文化認同問題
第二個重要的新議題可能是,。
通俗點說就是,在見識過各種各樣的文化之后,設計師要去思考,作為一個本地人,我們能夠為本國提供些什么;怎么通過設計,來為產品、空間、用戶體驗等找到和體現我們的文化身份(文化特質)。
當然,在本土傳統非常強勢的地方,人們在實際中可能會堅守自己比較陳舊的傳統。那么他們如何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下,既有本土意識,又把國際上的設計理念、觀點和方法結合到設計中去呢?
對此
學習“國際化”只是第一步。走訪世界各地去學習才能知道很多東西是怎么運作的、國際上標準的操作是怎樣的。
然后,回國之后,通過這種國際的思考方式去發現本地需求(它們可能沒有被表達出來,但是確實又存在),從本地的事物中汲取靈感,并提出解決方案。也就是把國際的思考方式和新創造,實踐在本土問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