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劉譙,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 景觀系主任
各位公司的領導人、各位同學好。我想花幾分鐘時間給大家談一談我們的教學。可能大家理解我們的景觀設計跨度太大,尺度上有宏觀、中觀和微觀這些層次,但是每個人都可以貢獻我們的力量,
就我們論壇的主題“實踐-教育-責任”,我是這樣理解的。“實踐”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教育”是有創新精神、實踐精神的態度;“責任”就是未來;未來就是你們在座的各位學生。今天主要是想和同行的教育者探討,也是和同學們共同追問,到底我們景觀該學什么、怎么來做,就我們南京藝術學院景觀設計專業開展的狀態以及怎么樣學習等內容和大家分享。
我們的景觀設計專業在藝術設計的背景下產生,很早就與環藝分開了,分成了景觀和室內兩大版塊。在這種背景下,交叉的專業有很好的資源和給養,我們整個教學圍繞著課程作業、畢業設計、工作坊、講座和交流這幾塊來運作,我們學生在這樣的資源中學習和感受。我們很注重創新精神的培養,以設計基礎課為例,我們跟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有很好的合作和教學關系,我們的老師到他們那邊教授基礎課,他們的老師也到我們學校來教授。我們對很多最初模型的表達,包括學生草圖的表達,有開放的方式讓他們選擇,學生通過用自己的雙手來做模型。我們有很好的機床、激光雕刻機以及現在剛剛興起的 3D打印機,很好的參數化設計的過程都會在課程中體現。我們盡量讓最前沿的東西在學生的思維中開花生根,同時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來提高學生對設計的認知,而不是通過臨摹進行設計。我帶的實驗性課程鼓勵學生改造我們身邊的設計,包括我們對于景觀設施形態的探討,我們會用到各種不同的軟件。有人會說藝術院校可能只會關注藝術形態,但是我們會關注功能、行為方式的思考,給學生提供更多動手去做的機會。
南京藝術學院是一個很老的學院,剛剛舉辦了百年校慶,在去年的設計院校評估平臺上我們被列為第三,僅次于清華和中央美院。我不認為藝術類的院校只有形態和視覺上的優勢,我們也有思考上的。我們更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創意,我從來不認為藝術和功能是互相違背的,它們是可以很好地融合的。學習不僅僅是在課堂上,它應該在方方面面,在圖書館、在雜志、在所有的會議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很多的熱情,有更大的潛力能被激發出來。學生在這樣的熏陶下,整體的藝術眼光包括思維方面會很開闊,這正符合我們教學的態度——創新思維和精神的培養。我們希望我們的學生成為一個設計師而不是一個設計匠,不論我們學生的出發角度是什么樣,出生地是什么樣,我們希望能夠建立起中國景觀這樣一個架構。好,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