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演講人:馬勁武 Jinwu Ma Esri公司工程師
演講主題:地理設計的視覺反饋
首先,我講一下視覺反饋是怎么樣運行的。圖上三個圈代表不同的領域,把三個領域分成動態和靜態之間的區別,可以看到,隨著時間的推移,靜態的思索越來越少,動態的思維越來越多,我在這里所說的反饋是指地理信息系統的顯示、科學的可視化、相關的以媒體為中心的信息學三點的結合。圖上是“金字塔”上的另一點,大家看到 “金字塔”的圖形之后,會判斷出自己處在哪一層,最底層是數據(data),往上一層依次是信息(information)、知識(knowledge)、智慧(wisdom)。我們思維的寬窄度取決于數據,但最終使得我們能夠做出合理分析的是金字塔的塔尖,也就是依靠我們的智慧。
視覺交流包括自我詮釋、表達性闡述和單向闡述,所謂詮釋性就是使用者跟自己詮釋一下數據對自己意味著什么。第二類叫做表達性的陳述,需要用到報告的技巧,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的技巧,很多傳統意義上的表達或者報告是單向的,像我這樣給大家做報告是視覺的過程。這里是指人們的反應情況,比如說人們的眼睛看到什么事情,會有短暫的視覺記憶,之后會通過大腦進行詮釋,詮釋完了以后我們把它轉換成工作記憶,可以把它變成長期的記憶。視覺的短暫記憶,實際上可以被等同于電腦系統的可視化工具,大腦的長期記憶就相當于電腦數據庫的儲存系統,也就意味著我們在使用可視化工具的時候,顏色不能選太多,選太多會影響人們的理解和吸收。我們現在要結合的既有認知也有記憶性的分析,意味著需要由上至下和由下至上的結合。
下面是一個典型的數據圖,一個信息圖表制定者在1900年就做出了這個格式非常典型的圖表,這是在計算機出現之前,把不同的故事的方方面面用一個圖表展示出來。這張圖講明了拿破侖的部隊怎么出擊,最后怎么樣在戰爭中失敗,隊伍原來的人數以及在戰爭中有多少人是由于戰爭陣亡或者由于疾病死亡后剩余的人數,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表達方式,不但給大家講出了事實,而且分析、展示出了趨勢和格局,真正偉大的圖表能夠講故事。
這張圖是Cleveland & McGill’s的工作圖表,盡管在他們之前已經有了圖表的表示方法,但是只有在Cleveland & McGill之后,才能夠進一步的科學地證實了人類的認知度是怎么樣通過圖形來逐漸增強的。一般來說,圖中左上面的三個圖標對人來說接受度和認知度是更高的,比起最下面的圖表,柱狀圖或者尺度圖是通過可視化渠道讓大家了解評分的情況,當然你自愿選擇用柱狀圖、餅狀圖還是尺度圖,通常最后大家選擇柱狀圖,因為柱狀圖的表達形式是最為清楚的。
再講一下不同級別的視覺反饋,我們必須要牢記在心,表達度、可視化能力和人體的認知度,這些都是基于科學的因素。表達模型不只是要描繪原始數據,而且要通過這些表達方式和工具的利用增強人們的認知度。我們有不同的控制方法,從最開始的變量和參考系數的控制,通過動畫或者可視化的工具能夠確保人們最終能夠傳遞信息。如果想進行更好的比較,一般是用柱狀圖的形式,如果想表達關聯度一般用餅狀圖,表達地理空間數據一般采用地圖的形式。圖中是一個地理設計的工作人員、分析師一般采用的工具圖表,他們可以用各種手段展示的信息,比如展示地理信息或者其他信息,二維、三維、草圖、框架圖還是其他文字等等。
最后總結一下,我今天主要講了數據流的情況,包括詮釋數據、數據的表達模式,還提到了Cleveland的分級形式,還有不同的圖表表達形式,并且做了不同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