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演講人:盛梅 Mei Sheng 美國ATA設計公司(勞倫斯集團)設計總監
演講主題:生態景觀實踐中的多專業合作
我講述的主題是“協同工作”,主要講我們在項目實踐中團隊合作的一些方法、或者是經驗,分享一下我們在項目中一些具體的做法。
這是我們幾年前做的天津萬科東麗湖濕地公園設計項目,做這個郊區濕地公園的深化,概念設計、方案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工作內容包括了初期可行性評估(建造的程度、成本、周期),之后的水利設計、工程設計、景觀設計等工作都是在前期可行性評估的基礎上完成的。我們還提供濕地運行和管理計劃等,協助業主完成維護、管理方面的工作。整個設計團隊由很多小的分支團隊組成,景觀設計師來主導,負責協調和聯系,和濕地的工程師、水利工程師、生態專家、施工團隊共同完成工程實施,在這個過程中業主和施工執行也非常重要。我專門講一下我們從確定方向到概念發展過程中的工作方法。這個方法幫助我們在多專業、多程序之上同各部門進行良好溝通,平衡復雜的利益關系,讓我們技術上的觀點和分析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和實現。
方法就是我們的設計團隊在看完場地、了解基本數據后,做了兩天的功能分析workshop研討,先帶著業主代表去現場考察,然后大家在項目負責人的帶動下,做一個開放性的討論,這種研討在管理行業多用于解決多專業的協調和多種信息的優化選擇。研討通過圖表形式從兩個方向進行分析,一方面由利益單位比如說業主,探討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把要求真實地提出來;另一方面,設計師們提出要實現這個目標可以怎么做,進行開放的動態的討論。大家在過程中慢慢會形成交叉點,指導團隊尋找最核心的問題,最后達成共識。在操作過程中,我們根據各個業主代表提出來的目的,提出一些對應的解決方法,經過總結、歸納,使它們之間形成一個相對清晰的邏輯體系。這樣將宏大的目標和空泛的想法落實到具體點上,這些點是支持和指導下一步設計工作的重要依據。
我認為對項目本身的真實理解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幫助實現它的可以是一種工作方法或一個技術手段。而像地理設計這一技術手段本身也是設計表達,其中涉及到很多選擇。我舉這個例子是希望大家看到在一個微觀的設計環節里,我們也可以通過對某個問題的探討,理清思路,找到解決問題的優先次序。
在做杭州的一個濕地項目時,我們采用了很多應用程序、軟件計算,我問過當時的生態工程師做這個濕地應遵循的最大原則是什么,她說是模擬自然的原始狀態。現在大家做設計會面對很多技術應用涉及到地理信息等等,技術本身是特別重要的,沒有技術就不可能產生任何思維的進步或者推進,但不論我們用什么手段,都要把握住讓場地回到自然本身,讓它呈現它該有的樣子這一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