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中國工程院院士、建筑設計大師程泰寧的個人建筑作品展“半個世紀的堅守”正在北京中華圣公會教堂舉行,這個為期一個月的展覽展示了他50年來建筑設計的優秀作品,如浙江美術館、南京博物館、杭州黃龍飯店、加納國家劇院……在相關主題論壇上,程泰寧院士表達了自己對“跨文化發展與中國現代建筑創新”的態度。
跟著西方建筑流行走
年過七旬的程泰寧院士一直活躍在建筑業一線,這讓他對現代中國建筑行業的現狀非常了解。論壇上,他分析說,國內建筑業缺少“中國特色”的現狀,其根本是社會大環境中價值取向的西方化。國內的特大城市以及一大部分城市的高端市場,基本上為西方建筑師所“占領”,他們的作品以及大量跟風而上的仿制品充斥大江南北,造成“千城一面”的問題。
很長時間以來,西方流行什么,中國就在流行什么,比如上個世紀80年代流行“后現代”,那時如果誰不知道文丘里、格雷夫斯,就會被認為“落伍”;而90年代SOM、KPF公司的商業建筑開始流行,于是到處都是格柵和飄窗;近幾年,建筑大師扎哈和蓋里又成了一些人的偶像。
對中國文化缺乏自信
在程泰寧看來,這種現狀并不僅僅是一個建筑行業的問題,“可以把問題歸結為中國建筑師的水平和素質問題,再有就是行政權力的濫用、商業文化的不良導向、設計市場管理混亂等。進一步觀察就會發現,其實這是當前出現在中國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價值取向和評價標準的同質化、西方化,才是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
程泰寧分析說,這種“追著西方走”的現狀是對中國文化缺乏自覺與自信,最終的結果就是學者的“中國文化探索”很難在社會上得到認同,表現在建筑行業,會出現在方案投標、重大項目的建筑師選擇以及設計取費等方面,中國建筑師無法享受與西方建筑師同樣的“待遇”。當今,東西方文化正在重構,中國面臨著一次新的文藝復興的歷史性機遇,如果能夠抓住機遇,便能尋找到自己明確的創作方向,爭取自己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
重視理性分析值得學
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借鑒一直是中國建筑師面臨的選擇。程泰寧認為,現代中國文化源自傳統,但又完全不同于傳統。他把傳統文化分為三個層次來理解:第一個層次是可以看到的“形”,第二個層次是感覺體會的“意”,第三個層次是形意之源的“理”,“在創作當中不拘泥于形式,在現代語境下,以抽象繼承的模式來吸收和借鑒傳統,可能會有更廣闊的空間。”
而對于強勢的西方建筑文化,程泰寧主張不把一個時期、一個流派看成是西方建筑的全部,因為這樣既不符合事實,也對創作有害,應該從整體來吸收,“西方現代建筑重視理性分析的傳統是我們需要學習的。而中國文化中,講的是實驗性思維,而不是思辨性思維。”
建筑師張永和:有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在談中國傳統時,不談傳承。其實談到傳統,新中國成立以后的不談、五四運動以后的不談、民國時期的也沒有什么人談,一談至少就是明清的。這種斷代讓人很難了解、學習乃至傳承中國建筑的精髓。這種傳承首先一定是從實物上去傳承,你真感興趣,起碼去看一看。看實物很重要,建筑是感性的,實在應該把從五四以來中國的建筑好好研究一下;另一方面是建筑師的傳承,這是非常重要的資源。如今蓋房子的建筑師是踩在巨人肩膀上的,如果說沒有任何值得提的建筑師,那就都是空談。如果能把這些房子和建筑師的工作扎扎實實研究,再在中國建立起自己的現代建筑參考系,那么,中國的建筑文化滯后西方的問題也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