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泰寧:走“中國”建筑師的路
admin
2012-12-14
來源:景觀中國網
程泰寧建筑作品展在杭州開幕那天,天公作美,下起了小雨——煙雨讓展覽所在地浙江美術館更添從容韻致。這是程泰寧完成于2008年的作品:坡頂黑瓦流露出傳統中式建筑的氣息,簡潔抽象的線條又立起現代建筑的硬朗,整個建筑起落跌宕自成一體,謙和地隱入西湖煙雨之中,既“在”又不“在”。
程泰寧建筑作品展在杭州開幕那天,天公作美,下起了小雨——煙雨讓展覽所在地浙江美術館更添從容韻致。這是程泰寧完成于2008年的作品:坡頂黑瓦流露出傳統中式建筑的氣息,簡潔抽象的線條又立起現代建筑的硬朗,整個建筑起落跌宕自成一體,謙和地隱入西湖煙雨之中,既“在”又不“在”。77歲的程泰寧穿著藍格子襯衫走在參觀人群中,絲毫沒有“主角”的意思。他似乎并不愿讓展覽僅僅成為個人的總結,而要讓位于更重要的建筑問題的探討——展覽期間舉辦的一系列建筑創作論壇,程泰寧在臺下都聽得認真。
投身50多年,主持重要項目60余項,程泰寧親切地把建筑稱作“一生的邀請”。在南京工學院(今東南大學)建筑系求學期間,他的指導老師是中國第一代建筑師、以“北梁南楊”著稱的楊廷寶;畢業后分配至中國科學院土建研究所,有機會參與北京人民大會堂、南京長江大橋橋頭的設計。這些都算是熱情而友善的邀請。當然也有沉寂,有將他“摁”下去的磨煉和考驗。如“文革”中下到山西的10年,但凡了解他在臨汾小城怎樣苦讀、怎樣鉆研美學理論的人,對其日后所談的“建筑的最高境界是哲學”都不該感到驚訝。1981年,程泰寧調入杭州市建筑設計院,3年后杭州黃龍飯店設計競標讓這個“從山溝里出來的土包子”一炮打響,也讓他成為國內主流建筑師中的佼佼者。自此,加納國家大劇院、馬里會議大廈、杭州鐵路新客站、聯合國國際小水電中心項目……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類型的建筑項目中,他一次次經歷從無到有的煎熬和喜悅,與他的建筑相互塑造、相互成全。即使身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摘得中國建筑設計最高獎“梁思成建筑獎”,程泰寧依然勤勤懇懇忙碌在一線,甚至在花甲之年籌建了中國聯合工程公司程泰寧所。
他一直沒有離開杭州。杭州黃龍飯店、平湖李叔同紀念館、紹興魯迅紀念館、浙江美術館……程泰寧在杭州及周邊城市的建筑作品甚多,這自然與他對文化建筑的偏愛有關,更因為這一方水土的傳統底蘊深深地吸引著他。歷史云煙、山水風致也好,詩書情趣、人文倫理也罷,那些傳承到現代社會又與當下人們生活密不可分的“韻味”,才是程泰寧以為的傳統的神髓所在。說到底,傳統不是外化的形式語言,不是劃龍舟,也不是大屋頂;傳統是立足此時、立足此地、立足自己基礎上的審美理想和價值文化的表達——他將之稱為含蓄、內斂的“境”,這也是他后來將中聯程泰寧所更名為“中聯筑境”的原因。
有人把程泰寧比作建筑界的潘天壽:兩者都在杭州,都用力且不拘泥于傳統,潘天壽的傳統中國畫中有一種現代的力量感和結構美,程泰寧的傳統建筑中則屢有讓人訝異的鋒芒,中國文化特有的美學調性在兩者那里不僅存在,而且因為“新變”被激活。聽譚盾的音樂,看楊麗萍、林懷民的舞蹈,程泰寧為之著迷的同樣是他的“老”問題——現代審美視域里東方文化的創造性。其他門類的藝術實踐或可給建筑思考的養分,思考的迫切性則來自他對建筑現狀的隱憂。在一些國際競賽擔任評委時,他發現已經很難把中國建筑師和國外名建筑師的作品區分開來,“學得像”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但“學得像”的意義是什么?“價值判斷的同質化、西方化與對中國文化缺乏自覺自信,是一枚錢幣的兩面”,哪一面都是遺憾。
程泰寧喜歡借用羅丹對藝術的比喻,把建筑也比作一把發出顫音的琴,通過建筑的琴聲,可以聽到一個時代的文化和思想感情。而今天我們這把建筑之琴,在政績工程、奇觀消費和商業導向的撕扯之中,多少有些“聲”不由己。雖然接手的很多項目都是沖著他的名望而來,程泰寧有時也不得不“妥協”,“妥協歸妥協,但我有我的原則,最不濟我還有選擇不做的自由。”南方人的務實性格使得程泰寧一直奉行只用作品說話的“好作品主義”,但是現在,他也在媒體上發言了,“該說的還是得說,因為我們的建筑文化出了問題,嚴重點說,我們需要建筑啟蒙。”正如古建筑保護專家朱光亞所言,和對程泰寧藝術風格的喜歡與否相比,他的創作態度、他在中國社會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應對自己所遭遇的社會問題,才是理解其創作的關鍵。因為他所走的,不是別的路,而是一個中國建筑師的路。
建筑什么時候最好看?程泰寧自問自答:腳手架剛搭起來的時候。一切都剛開始,寄托著內心的理想,同時又有無限未知的可能。他喜歡武俠,因為武俠經由寫人從而達到理想和無限可能,建房子也是如此,為人而建,也是在建一種理想和無限可能。每個做建筑的人內心都有一股激情,程泰寧熟知這一點,又深諳情感與理智的平衡之道:激情深藏其內心,表現出來的始終是一種溫和的分寸感。就像他的建筑一樣:扎根于自己的背景之中,不沖撞不冒犯周圍的世界,卻自有主張和見解,守正出奇,所以“不流于俗,不媚于時”。
程泰寧稱巴西建筑師奧斯卡·尼梅爾為“工作楷模”,后者已年逾百歲卻保持著熱情的工作狀態,“因為建筑給人以新東西,讓人年輕”,程泰寧笑著說。而他一生“赴約”,也希望給建筑以新東西,希望每一次做都像第一次做,不重復別人,也不重復自己。所以他喜歡朋友黃石給此次建筑作品展所做的導言,題目是《歸零》。
給Ta打個賞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