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 /> ">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筑設計大師、東南大學建筑設計與理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聯合工程公司總建筑師、中聯·程泰寧建筑設計研究所主持人
1956年畢業于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建筑系。曾參加北京人民大會堂、南京長江大橋橋頭建筑方案設計工作。1981年以來,先后主持國內外重要工程90余項。代表作品有:浙江美術館、南京博物院、杭州鐵路新客站、加納國家劇院、馬里會議大廈、聯合國小水電中心、杭州黃龍飯店、上海市公安局辦公指揮中心、寧夏大劇院等。其中四項獲國家優秀設計獎,2004年杭州黃龍飯店、杭州鐵路新客站入選“中華建筑百年經典”。 同年國際建協主編“廿世紀建筑精品選集”在全球100年中挑選1000件作品,加納國家劇院、馬里共和國會議大廈兩項工程經國外建筑師推薦入選。除建筑作品外有四本專集出版,發表論文多篇,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1990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2004年獲中國建筑師最高獎“梁思成建筑獎”。
關于“文明求同,文化存異,走出語言,抽象繼承”這個題目,文明求同這個牽涉面太廣,簡單來說,就是談談中國建筑現代文明和建筑文化發展的問題。文明求同不是把所有的文明變成一個文明,而是說明文明的價值都有一種樸實性,這個樸實性是為人類做貢獻的。這跟文化創新有什么關系呢,我想有這么幾個關系,第一建筑文化作為載體,所體現的應該是一種樸實價值,所以我們講建筑創新,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體現這些價值,我們如果只是在形式上創新,而實際上違反這個價值,這個作品不僅談不上創新,對建筑文化的發展是很有害的。所以我們如果從這個觀點分析我們國內外很多大師的作品,特別是一些影響大的作品,我們可能會看到一種并非正常的也并非是我們所需要的這樣的趨向。
第二,中國建筑如何走向世界,我想錢文忠先生不贊成這樣的提法,作為片面的理解不是靠中國元素民族特色這些表象的東西,而是創造并提供這樣的價值,它能體現中國文明的獨特性,又能提供一種讓世界了解的,而且能夠為人類所共享的價值。只有體現這樣的價值的建筑文化才可以跟世界接軌,也可以在文化對話過程當中取得話語權。我們現在講走向世界,說實話都在講中國元素,民族特點,而且把自己的特殊性表達出來,還是要在基本的價值上體現出來,只有這樣才可以做到與世界對話。我們的文明體現在我們的哲學思想上,也體現在我們的制度和體制上,我們的決策權跟我們建筑師是無關的,而是掌握在領導和業主方面,這是對我們建筑人,對學術問題最起碼的不尊敬。這些都在說明,文明求同,我們講建筑的普適價值的現代中國文明對建筑文化的發展,建筑創新是十分重要的。這是我簡單講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體會關于“文化立異”這些文化和民族表達的不同形式和方式都各不相同。一個人一個建筑怎么樣才算美,中國人和西方人的趨向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文化差異是不可否認的,但是同樣不可否認的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西方建筑文化的強勢涌入,在我們的建筑創作領域中,價值的判斷和評價標準的同質化,西方化的問題非常的突出。在我們自己的文明還沒有形成的時候,人們容易把西方文明作為自己的價值取向。在建筑創作過程當中以他人的方式形成了一種集體意識的傾向,這使我們的非常的無奈。所以已經造成了千城一面的情況,我想我們不能適應全球化浪潮到來之前改變這一系列問題,它給我們中國建筑和文化建設帶來很深遠的影響。這個問題涉及到方方面面,如果我們在未來幾十年,我們這個城市建設如果還是延續我們千城一面的這個情況的話,我們遺憾就要越來越大了。其實關于這個問題,中國早就有過非常清晰的論述和分析,我們很多大師都有很清楚的描述,而且歐美的學者也在轉型,弗里德曼就講句很潮的話,說世界是平的,但是同時他也說,在世界趨同的平臺上,有多元化的潛能,但它更大的潛能促發文化的差異性和多元性。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文化的多樣性關系到人類文明趨同的根本的問題。所以中華民族文化的趨存,是我們的意義所在。
那么文化立異的意義在哪里,我們先說“走出語言”,海德格爾說“語言是存在之家”,我們可以聯想到,西方現代建筑是不是在一種程度上也是語言。到我們后面的數字語言、參數化語言,實際上這些語言都可以看成是西方哲學和語言哲學的一方面。全球化背景下通過30年的交流,西方的現代建筑也深深的扎根到我們的建筑教育、建筑理論和建筑創作實踐當中。所謂符號、元素、圓形以及非線性操作等等,在不經意間成為我們建筑創作當中最常見到的語言。這些語言我們怎么看,盡管這些語言都有自己的寓意,但是相對而言,由于它們對建筑的本題、本質的教條性,特別用語言表示創作的機制并不充分,因此這些語言流行一段時間以后,創作過程當中也沒有起到什么作用。另外相對西方對語言的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大美不言”“天何言哉”來講,我們的語言只能是第二位了。我們走出語言就是擺脫語言的局限、有分析的看待西方語言哲學及其論述方式影響,思考我們建筑理論和實踐創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當然走出語言絕對不是不要語言,而是走出語言的圈圈,看一下古今中外的建筑語言和藝術語言,來一個創造性的創新實踐。
走出語言就是在“走出語言”的同時走出中國的精神。這可能是創新的,也是最根本的。我想就是在創新語言的同時,走進中國化精神,對中國建筑學來講這可能是創新最重要的意義。
那么怎么走出中國化精神。我講下面一個問題“抽象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可以從形、意、合理三個層面解讀,這對我們建筑文化創新有很重要的提示。我想什么叫中國文化精神,我把它歸為“天人合一”,“理象合一”。這幾個合一體現的問題是什么呢,就是能不能在重實踐和個性的同時,從“天人合一”的理念出發,更加重視總體、和諧、自然,重視建筑環境和物質精神的環境之間的融合,從而改善。目前存在的城市空間混亂無序和文化缺失的狀況。其二,能不能在重視理性思考的同時,同樣重視“直覺”“神思”“混沌”,使我們的建筑更加具有文化性和科學性。我覺得我們在這種審美的方式、方面,審美的情況下和我們創作的方式方法上面,跟西方是不一樣的。特別是這里面,中國文化當中有一些就是它的一些包括文藝創作當中的很多非常有超脫形式主義的一些創作形式都可以。
其三,能不能從“眼前一亮”以“怪”為美的評價標準中解放出來,分清含蓄內變和“怪力亂神”的區別,這個問題還是蠻大的,使我們的建筑也要像雕塑一樣像一把發出顫聲的琴,人們能通過建筑的琴聲體驗到寧靜和美好。
黃州的黃龍飯店是很早的建筑了,我為什么想把它講一講,就是把建筑的整體性放在第一位,體現它的整體性。這個位置是在城市和寶石山之間的位置上。這個方案當時是美國的建筑師做了方案,但是沒有通過,而我們中標了。我想從大環境出發留白、滲透,求整體起運使它聯系起來。這是悠然見南山的一個標牌,這是從庭院看到對面的寶石山,這個是從城市方向看這個城市建筑,可以看到一個很遠。我經常跟我的同事講,這并不是我們的設計經驗和設計水平比人家美國的水平高,這是因為我們的這種整體化的精神使我們拿到了這個建筑。
接下來以浙江美術館的某建筑為例,我是想把畫境和心境統一在一起,它的地理位置也是非常好,做這方案的時候我也畫了三幅畫,這個是講建筑和環境的關系。它的整個設計跟江南的文化的關系是這樣的。這副畫是講用新的建筑材料,鋼、玻璃等等來表達一種有現代的審美意識的形象。所以有了這個構建,這個是在21世紀不可能用的老的材料,我們用新材料之后來轉換能不能表達現代中國風韻味同時又是中國的文化。
以四川建川博物館為例,這里是以“形”寫“意”以“靜”傳“神”,這個館表達什么呢,當時做了很多的草圖,我就想首先還是我對人如何的理解,綻裂,但仍保持方正的新體和鋒銳的了棱角,對戰俘人格的理解。有一個東方早報的記者給我打電話說你這個是一個個結構,我當時沒有引到結構,我表達的就是建筑創意。為了表達建筑創意應該采用最適合的語言,所以我說語言的我運用上我也有自己的看法,關鍵還是你要表達什么東西,語言的話你管它是中國的還是西方的,在轉化過程當中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一種文化的精神。這是一個很取舍的展現,我們整個內部的環境還是很壓抑的,我這里也講,實際上扭曲的空間壓抑的環境想造成一種意境和氛圍。不少人參觀了以后就流淚了,我想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這也是我原來做設設計的時候想達到的目的。最后出來有一個水院,參觀完以后有一個很沉靜的心情來反思我們參觀的過程。
還有一個還沒有建成的龍泉青瓷博物館,在這個環境當中體物創新的語言。龍泉這個地方有很多的古窯池和瓷器的碎片,當時的草圖是我想表達的一種瓷韻。這是當時因為沒有建成,沒有完全成,所以拿了這樣的一張圖。這個是建筑的情況,景觀也沒有做好,外立面也沒有做好,大致是這樣的一個情況,這個語言是我從環境,就是青瓷的那個地方看了以后自己體驗出來一種語言,因為它的下坡、殘片給我的一種感覺。建筑現場還亂七八糟的現在正在建造過程當中,這個是北京當地的一家公司做的,當時很擔心,做了以后,覺得整體的效果還是不錯的,而且價格也相對的來說比較低。這是從后面看過去,看到它山體和田野體現它和田野的關系。這是進去以后像窯一樣,然后直接到大廳。
湖州市南巡區行政中心是官方建筑,我在做這個的時候很注意,就是讓他們的領導換一個思路不要做的很官方的樣子,能不能創造一個公共參與的開放空間,用一種空間的層次感有一種親和力來表達我們的建筑。這也是傳統空間的現代演繹。
這是總圖,這是第一層空間,第二層空間是一個廊子,第三個就是內部庭院的感覺,這個空間還是比較有層次的,不是很大,很有親和力。這個房子應該講沒有大廣場,也沒有大門,都是由院子組合成的。這就是前面的水邊,我們廊子下面看到的水。這是二層看到的樣子,從這里進去。這是從主樓到下面的建筑,文化中心,后勤部分由連廊連在一起,這也是我們功能上非常需要的。我們也采用了一些傳統的語言。它就是混凝土上面刷了漆,這個還可以。這是里面看庭院的感覺,這是水院,這是水院的下面,這是主流后面的一個庭院。所以這個建筑都是以庭院來組合表達的。所以這個進去以后,管理人員也想,這個房子粗看沒有什么,你要進去好好走走慢慢體會體會,就會感覺到不同,這也達到了我們想達到的目的。
從溫嶺市的博物館來看,參數化語言還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它作為一工具的話它確實大大的拓展了我們的一種建筑表現力。你用這個語言主要是跟環境怎么融合,如何表達我們中國的環境。所以溫嶺市博物館,溫嶺文化第一個文化就是石文化,紅色的部分就是它的位置,周圍都是高層,我想這樣,在這樣的一種高層建筑的前面,放一個一般的建筑,有可能成為高層建筑的裙房,他們是希望跟這個環境和溫嶺文化能夠取得一個很好的結合。這是透視的一個情況,數字“語言”作為方法和手段,大大拓展了我們的表現方式,我不希望這個建筑檔住人和水的關系,所以做了一些加工,這是室內。現在因為造價還差2000萬,所以現在不知道有沒有開工。
下面一個介紹一個也是半個月之前做的一個項目,太原的晉陽博物館(見圖四),我這里寫的是青銅出水,它在晉陽的新城里面,中間有一個很大的湖,跟西湖一樣大,它中間有一個湖心島,在這個上面造一個博物館。我一開始的時候想能不能在博物館當中用青銅器,用不同的藝術形式來創作不知道行不行,但是它整個造型應該是以青銅器為主的。對各種藝術語言進行抽象的提煉,來一個建筑語言的創新。這是當時的一個草圖,這就是做出來的樣子,它就是有好多個展廳,外部還是青銅的感覺。非線“語言”似乎更能表達中國的文化特制和美學調性。這是用另外一種材料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