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李存東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總建筑師
各位嘉賓,各位新老朋友,各位同學,老師們,大家下午好!我希望用最短的時間能夠結束演講。
這次來實際上有兩件事情,一是代表我們院,對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的成立表示祝賀;二是各位專家、大師探討的建筑學和生態城市主義。
我從事景觀行業不到10年,我先說一下個人情況。我是哈工大建筑學出身。后來在工作中做過一些規劃,也留學過。這樣的背景使我在規劃方面做過一些工作,在建筑方面做過一些項目?,F在我又在做景觀的事。剛才很多嘉賓說的很多事情我都有同感,規劃、建筑和景觀實際上是一體的,整體去做,整合好,怎么為城市作出更多的貢獻。北大把建筑、景觀合起來成立一個學院,這個大的辦學思路也是非常正確的。
我的題目是“設計的回歸”。
學術的探討有很多種方式,北大提出很多令人震驚的觀念,比如反規劃,包括現在提出的新美學概念,都非常好。剛才有嘉賓說需要破,需要立,是這樣一個時代,我們需要思考。中華民族確實地大物博,文化源遠流長,規劃建筑和景觀某種程度上是一個文化范圍的東西。我們探討的思路有很多種,既然我們都有很多境外留學背景,中國人本身的自信,學術探討和創新思考的意識,應該是現在這個時代提倡的事情。鴉片戰爭以后,自信心受到很大的重創,文化大革命也使我們對文化、對美學放棄了思考,甚至放棄了追求,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這個時代確實應該探討這個問題。
舉幾個例子探討一下。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無論在座的學生、從業人員,還是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思考,我想思考的是設計的回歸,僅從設計的角度去想問題。我提到三個應該回歸的一些狀態,怎么樣能夠回歸到我們曾經有過的文化復興。回歸的三個方向:回歸到適用性的人本意識?;貧w到藝術化的設計追求?;貧w到可持續的生態關系。
1、回歸到適用性的人本意識
適用性是最主要的,對一個城市而言,無論規劃、建筑,還是景觀、建筑,功能是很重要的,也是我們最應該考慮的問題。
我們做的西單整個商業區的改造。這里有設計的內容,也有美學的東西,更多的是從城市角度出發,我們探討西安的時候可能先要談到交通,城墻怎么利用,不是就城墻用城墻,而是怎么把交通規劃好,為人的方便做到位。我們做西單也是這樣,因為中間有一條城市快速路,車必須走的,地下空間短期內很難打通,這種情況下我們提出很多解決辦法。我們提出一個公共帶概念,就是怎么樣能夠為休閑的人、等候的人,在這里面能夠作出他們的空間,把有限的綠化地帶,包括他的休息、燈具、垃圾箱統一規劃在公共帶里。
2、回歸到藝術化的設計追求
當然有創新的概念在里面,我們應該有這種創新意識。剛才很多設計師都提出自己對這個時代非常好的思考,同時也不斷的實踐。因為接觸到實際工程之后,很多東西是我們控制不了的,我們只能按照我們的思路做一些探討性的努力。但是更多的是時代賦予我們大拆大建的情況下,很多設計師是在模仿和抄襲中度過他們的職業生涯。但是所謂的藝術化,有很多內容。我們這一代在小學教育里面,德智體三好學生,我們缺乏了很多美學的教育。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提的藝術化的東西實際上也是要探討這件事情。實際上我們整個民族,我們大眾審美藝術非常缺乏,所以我們也需要做這方面的探討。當然這里還有地域性、文化性的內容在里面。
我們做實際工程的時候也做一些探討,當然也有生態美學方面的東西。關于生態放到可持續性角度去探討。這是西昌廣場,我們把建筑、景觀、廣場藝術的東西融在一起去解決一個城市的節點空間。我們實際上要把規劃層面的東西跟藝術的東西,跟我們建筑和景觀的東西做一個融合,我覺得這應該是一個思路。這也是跟崔總合作的一個項目,下沉花園。還有我們給商業地產做的一個項目,所有這里都希望能夠做一些設計邏輯上的東西。
3、回歸到可持續的生態關系
這跟今天主題比較接近,我認為生態絕對不可靠,也不是一個高層的、高科技的代名詞,我覺得應該是通過我們努力有積極的生活態度,只要我們努力去做,我相信包括在我們實際工程里面也會有很多的實施。我們有很多透水材料,我們像愛護自己一樣愛護植物。
這幾個案例,一個是無錫的英雄公園,我們保留了大量的田園、土地、農田。
鳥巢,很多人都看到、體會到,但是這里可能有一些被忽視的東西,就是現場的樹木,這是我們當初建筑設計的時候,在現場看的時候,發現場地內有很多這樣的樹木,我們就提出應該保留這些東西。雖然從我們規劃報批里面把所有的樹都可以砍掉,但是在我們努力下保留了很多樹木,因為我們知道樹木才是土地最原始的主人,在這個前提支撐下我們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施工單位測量確定保留的樹木,還要跟各個專業配合,自己做了很多工作,包括管線綜合都要去變。這是馬上要建成的時候,這個區域的大楊樹。這是能夠在可持續道路上能夠做的一些事情。
布達拉宮周邊,也是一個環境整治,包括后面的公園的改造。我們強調更多的是社會意義上的東西,不簡單是一個美學的東西。我們只是一個介入,一個梳理,同時有效的利用,把它作為一個開放的空間,保留了很多文化。我們的介入是輕輕的介入,讓它的生態得以持續。
不管我們做的是什么樣的工作,景觀規劃、風水園林,是工程技術還是環境藝術,無論怎么樣,我們都應該有自己的思考。現在雖然我們在探討一些新的東西,我們也在不斷的思考,甚至有些感覺比較混亂,但是這正說明我們行業內涵外延也是如此的豐富,充滿了很多想象空間。
最后,希望在學術探討上,包括行業進步上,北大能夠作出更大的貢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