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36歲的米哈伊爾·普里亞季里尼科夫是莫斯科市政府經濟協調局局長。作為哈佛大學政治學系博士,這位有著西方管理學背景的局長關于城市公共管理方面的一些獨到觀點時見于俄媒體,并成為熱議焦點。7月初,尼科夫代表莫斯科市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生活在新的全球城市中”國際論壇,返回莫斯科后接受了記者專訪,分享了他的北京印象,以及他對城市化的看法和莫斯科在公共管理方面的經驗。以下為本次采訪全文。
莫斯科市政府經濟協調局局長米哈伊爾·普里亞季里尼科夫
記者:讓我們從您的北京印象談起吧。您剛從北京返回莫斯科,北京給您的印象如何?
尼科夫:我很高興親眼看到北京,北京城市宏大,設施發達,城市環境極為優越。我沒想到,北京是在近15年至20年內取得這樣的發展成就。我之前沒來過中國,北京給我的印象是一座高度發達的城市,有著先進的基礎設施和城市規劃。
記者:在您看來,莫斯科與北京之間有何相似之處呢?
尼科夫:莫斯科和北京有許多相似之處。管理這樣的大都市、特大都市都非常復雜。在我看來,交通基礎設施、人口在城市內的流動,以及平衡創造就業機會等問題都是我們面臨的共性問題。大都市的和諧發展要求必須保持經濟發展與基礎設施建設之間的平衡,這也是莫斯科和北京所面臨的主要挑戰。
記者:您如何看待中國目前的城市化進程?
尼科夫:中國目前的城市化速度是前所未有。目前中國城市人口比例已經超過50%,而上世紀80年代中國的城市人口比例僅在20%左右。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這是世界上最快的(城市化)速度。根據規劃,中國未來還將會有約3億人口轉移到城市,也就是說城市化的進程還將持續。這一進程將會伴隨著各種挑戰,會出現許多復雜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讓這一進程保持平衡。城市必須為投身其中的人提供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必須與城市人口相適應,因此保持平衡尤為重要。
記者:今年9月份G20峰會將在圣彼得堡市召開,冬季奧運會2014年將在索契市舉辦。如果申辦順利,2020年還將會在葉卡捷琳堡市舉辦世界博覽會。為什么俄羅斯選擇在首都莫斯科以外的城市舉辦這些盛會?這種選擇的內在考慮是什么?另外,您認為這些盛大的國際性活動會對社會公眾產生什么影響?
尼科夫:莫斯科也在舉辦大量的活動,如大型的投資論壇等。葉卡捷琳堡市申請舉辦2020年世界博覽會,其他這樣的城市,比如喀山市今年承辦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在我看來這都是絕對正確的。這將有助于發展俄羅斯的各個城市。如果中國或美國有那么幾個,比如說8至10個“火車頭式”的城市,那么俄羅斯總共只有兩個(注:指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為了保持發展平衡,為了培育未來20年到30年的增長點,我們需要發展烏拉爾地區、南部地區,以及西伯利亞地區的城市。
至于說到這些盛會對社會公眾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峰會或某個盛會在哪里舉行,哪里就將提升其國際知名度,同時基礎設施建設也將得到極大改善。
記者:您在北京與會期間談到了公共空間問題。您可否解釋一下,為什么公共空間很重要?公共空間對普通民眾、對經濟發展等有什么影響?
尼科夫:有些錯誤的看法認為,城市的福祉僅僅取決于投資。從創造就業崗位的角度來看的確如此,但營造便利、舒適的生活空間同樣重要。實際上,“成功的”城市不僅需要創造就業崗位,還要發展基礎設施,要創造空間讓人們可以在其中自由的往來,居住,交流,度過愉快的時光。我在北京的發言中不僅從個體的人的角度強調了公園和街道的重要性,同時也從經濟學角度闡釋了,綠色空間也能夠帶來經濟效益。有一項國際研究通過對統計數據和檔案的分析,已經證明這類(公共綠色)空間能夠對城市經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我在北京的發言中舉了一些世界各國發展公共空間的具體事例。其中就包括莫斯科改造、美化公園和道路的例子。2012年,莫斯科市僅在公園事業上就投入了180億盧布(約60億美元)資金。最突出的事例就是莫斯科市對市中心主要公園——“高爾基公園”的成功改造。通過改造,公園2012年的民眾訪問量比2010年翻了一番,由1000萬人上升到了1940萬人。盡管這一事例非常成功,但我們深知公共空間應當位于家的近旁,理想的應該是步行可及的地方,但在城市郊區這一目標并不容易做到。
莫斯科的周邊地區需要公園、公共空間,以及運動場所。讓周邊地區發展起來,這是城市目標的一部分,在2014年即將通過的莫斯科整體規劃中應當得到體現。因此,我們確定今年12月份召開“莫斯科城市化論壇”的主題是“大都市:中心以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