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欣:何必愚公移山 城市建設不能破壞自然環境
admin
2012-12-31
來源:景觀中國網
2012年12月28日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延安市計劃投資千億元人民幣,削平33座山頭,建造新城。延安某區領導專程到蘭州新區考察后,表示要學習蘭州經驗,“既要有愚公移山的堅強意志,更要有大禹治水的雄心壯志”。因為,蘭州新城建設中,據稱擬投資220多億元,推掉700余座荒山,上演現代版的“愚公移山”。
2012年12月28日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延安市計劃投資千億元人民幣,削平33座山頭,建造新城。延安某區領導專程到蘭州新區考察后,表示要學習蘭州經驗,“既要有"愚公移山"的堅強意志,更要有"大禹治水"的雄心壯志”。因為,蘭州新城建設中,據稱擬投資220多億元,推掉700余座荒山,上演現代版的“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大禹治水,領導的這種堅強意志和雄心壯志著實讓筆者扼腕嘆息。在建設“美麗中國”的進程中,實在沒有必要這樣折騰我們的家園。
改造自然、戰勝自然的口號曾經伴隨我們多時,然而在實踐中人們日益感受到保護自然的重要。以土地為代表的自然環境是一個復雜的生命系統,為人類的生存提供包括食物、空氣、水、旱澇調節等生態產品。不同的空間結構和格局,有不同的生態功能。如果我們仍然相信用技術手段去控制和改造自然生態,創造一個人工系統來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其結果可能導致自然的生態服務功能全面下降,城市和國土的生態安全發生危機。
城市開發建設中,總有人喜歡將新城建設與自然保護相對立,認為城市的空間擴張不可避免要侵占自然,好像只有秉承 “逢山推山,遇水填水”氣魄,才能顯示出建設現代城市的決心和能力。這種不明智的土地利用和工程施工使大地肌體的結構和功能受到摧殘,大地景觀破碎,自然水系破壞,生物棲息地和遷徙廊道喪失,繼而誘發“城市病”熱島效應、城市內澇、空氣污染、千城一面等等,這些都是不尊重自然帶來的危險后果。
筆者以為,城市開發建設應盡可能不破壞自然環境。中科院低碳城市中心就以“環境調和、環境利用、環境保護”為前提,提出并研究示范新城建設的新模式單元城市,已取得初步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單元城市是順應自然,以農田、山體、河流為依托,由不同功能的城市單元組成的分布式多中心的智慧低碳城市。單元城市的核心理念就是對自然的尊重和利用,勾勒城市與自然有機融合的美好畫面,采用智慧化、低碳化手段以期實現城市的永續發展。與傳統的城市發展模式相比,單元城市在空間、交通、能源消耗、水資源消耗、生態環境、垃圾產生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
觀念決定未來。建設美麗中國,就要更新思想觀念,秉持“順天、因時、應變、簡約、唯美”的原則,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完善智慧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技術路徑,強化“經濟發展好、生態環境好、市民生活好”的城市決策評價。
未來的中國城市一定是自然環境與現代化和諧共生的“生態產品”。中國新型城鎮發展建設中的“愚公移山”之舉,可以休矣。
(作者系中科院上海高研院研究員)
給Ta打個賞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