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氣候與氣候變化評估首席專家、中國氣象科學院博士生導師姜彤及其研究團隊,在多年的研究中發現,氣候變化對我國降水的時空分布影響很明顯,進而影響我國水資源的均衡。
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氣候與氣候變化評估首席專家 姜彤
一、在氣候變化背景下,中國水資源總體呈下降趨勢
天氣網:姜老師,天氣氣候和水資源有什么樣的關聯呢?
姜彤:地球上的水圈是一個經久不息的動態循環系統,海洋和陸地之間的水交換是這個循環的主線,意義最重大。在太陽能的作用下,海洋表面的水蒸發到大氣中形成水汽,水汽隨大氣環流運動,一部分進入陸地上空,在一定條件下形成雨雪等降水;大氣降水到達地面后轉化為地下水、土壤水和地表徑流,地下徑流和地表徑流最終又回到海洋,由此形成淡水的動態循環。這部分水容易被人類社會所利用,具有經濟價值,正是我們所說的水資源。
在適宜的天氣氣候條件下,水資源不僅得以實現循環,還能夠滋養萬物,給予人類生活的基礎。例如春播時期,如果出現適時降水,處于生長期的農作物得到灌溉,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這一年的收成,所以說“春雨貴如油”;又如我國華南沿海,雖然緊鄰大海,但其實非常缺乏淡水資源,每年的臺風正是為這里送來大量淡水的“天賜良機”。
不過在氣候變化背景下,極端天氣事件屢屢發生,特別是干旱和暴雨洪澇,直接影響著我國淡水資源的補給。《2011年中國氣候變化監測公報》中也證實了這點——“1961年以來,中國區域性高溫事件、區域性氣象干旱事件和區域性強降水事件頻次趨多。”天上的來水少了,地上的存水更少了,而用水需求仍在不斷攀升,水資源面臨極大挑戰。這份公報里還提到,1961-2011年,中國十大流域地表水資源總量除西北內陸河、東南諸河表現為增加趨勢外,其余七大流域均表現出減少趨勢。2011年長江流域地表水資源創下1961年來最小值。
圖一 1960-2010中國旱澇趨勢空間分布
(紅色:干旱趨勢加重,藍色:洪澇趨勢加重)
二、 一半是干旱,一半是洪澇,氣候變化背景下的兩極分化
天氣網:姜老師,您在多年的研究中,是否發現氣候變化對我國水資源分布和循環產生了影響?
姜彤:氣候變化對中國降水總量影響不大,但是對時間、空間的分布影響很大。近50年總體趨勢是:新疆和長江中下游、江南這些地區,總體降水量是增加的。而西南到東北地區形成了一個降水量減少的帶。以前我們是說我國東北地區有部分降水減少,華北地區有部分減少,西南地區減少,最近我們發現這些降水減少的地區已經連成一個帶了。這都是降水分布不均造成的。
從我們總結的一張圖上可以看出(見圖一),我國一些重要河流上游的降水量減少,蒸發量加大,這就加劇了我國水資源惡化趨勢。因為我們的河流是從西向東流的,我國東部人口密度大,生活用水、工業用水、農業用水的量巨大,而上游降水量減少,對河流的天然補給就少了。下游用水壓力就會明顯增加。
另一個情況是強降水增加。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補充淡水資源,但也造成了災害。比如新疆,降水增多,可以補給冰川,但春季氣溫突然升高,容易造成融雪型洪水。又比如長江,洪水來了無法當做水資源利用起來。通常是一場大水來了,洪峰容易造成災害,但是洪水兩三天就過去了,形不成可以利用的水資源。但統計水資源量的時候,它(洪水)又算是水資源量。當前,云南干旱的情況也是一種典型,山上的老百姓喊渴,連飲用水都無法保障,但是山下河流并沒有干涸,有些地方河水嘩嘩地流著,但是很難用到。
水資源可以說是最寶貴的資源,沒有水,最基本的生存都保證不了,更不要說工農業生產和社會進步了。
這些年,水資源減少帶來了很多負面的影響,比如沿海地區海水倒灌,濕地減少生態環境惡化,湖泊變成草地、草地變成荒漠等等。
天氣網:面對這些現象,我們除了做專業研究,還為政府部門提供了哪些決策服務,來促成相關部門采取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
姜彤:我們從2008年以后開始進行系統化的氣候變化影響評估,為國內的相關政策和決策提供參考。例如,我們的研究和水利部門進行的工作是相輔相成的。我們首先研究氣候和氣候變化對水循環要素的影響,比如氣溫、降水量、極端值等,然后對要素進行物理的模擬,研究當前在和未來的氣候變化如何影響到水資源,或者說如何影響來水總量。水利部門利用這個結果和預測,(參考氣象部門提供的數據)研究在人口增加背景下,水資源怎么配置,該蓄多少水,該供多少水,如何調度等等。
另外就是提供極端天氣預警、干旱監測等服務,為防災減災和國民經濟發展提供相關信息服務,也為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提供基礎數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