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保興:創建有中國特色的低碳生態城
admin
2009-12-04
來源:景觀中國網
所謂生態城市,是指有效運用具有生態特征的技術手段和文化模式,實現人工—自然生態復合系統良性運轉以及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可持續和諧發展的城市。
建設低碳生態城市勢在必行
記 者:目前,不少城市提出建設低碳生態城市,請您先談談什么是低碳生態城市,這一概念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來的。
仇保興:所謂生態城市,是指有效運用具有生態特征的技術手段和文化模式,實現人工—自然生態復合系統良性運轉以及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可持續和諧發展的城市。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定義,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處于較低的水平。低碳城市和生態城市這兩個概念聯系密切,應該結合使用。低碳生態城已成為各地城市發展的新模式,天津、唐山、株洲、合肥、深圳、保定、日照等城市不約而同地提出了建設低碳生態城的目標,其中有的城市已經啟動生態城的規劃建設,有的開始著手編制向低碳生態城轉型的工作方案。沒有其他任何一種城市發展戰略像生態化城市發展戰略這樣獲得如此普遍的共識,生態城市發展戰略是中國城市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
各地之所以興起生態城市建設的熱潮,有深刻的背景。國際輿論普遍認為,全球氣候變化已嚴重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如果全球平均溫度升幅超過2℃,沉睡在北半球凍土層中的二氧化碳氣體和淺海所儲藏的二氧化碳氣體就可能被釋放出來,地球將進入一個溫室效應正循環的氣候階段,這將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浩劫。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很多科學家、政治家、社會學家和有識之士陸續提出了人類文明的低碳生態發展方向。建設低碳生態城市,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從我國的情況來看,建設低碳生態城是應對我國資源環境問題的系統解決方案。我國以占全球7%的耕地、7%的淡水資源、4%的石油儲量、2%的天然氣儲量來推動占全球21%人口的城市化進程,資源有限,環境壓力巨大,所以我國的城市化絕不能照搬以美國為代表的高能耗、低密度蔓延的城市化發展模式。如果按照美國模式,需要“三個地球”來支撐我國的城市化。走內涵挖潛式道路,建設低碳生態城市,成為必然選擇。
記 者:建設低碳生態城市,在我國現階段是否具有較充分的可行性?
仇保興:我國建設低碳生態城市,不但有必然性,也具備可行性。我國建設低碳生態城有很多優勢,第一,我國正處在快速城鎮化過程中,具備大規模建設生態城市的“后發優勢”,與發達國家相比,建設成本相對較低。城市化結果是剛性的,對發達國家那些處于擴張停滯狀態的大城市而言,大規模地進行重新建設,其經濟和生態成本都將十分高昂。歐美等發達國家降低一噸二氧化碳氣體排放所需的投資在200歐元以上,而在中國這個數字可能僅為1/5甚至更低。第二,我國的農耕文明有一萬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農耕文明之一,傳統文化中的原始生態文明理念有益于低碳生態城的建設。第三,我國正在推行的園林城市、山水城市、歷史文化名城等城市發展形態為低碳生態城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第四,創新城市發展模式能夠深化國際合作。正是因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是人類社會壓倒一切的緊迫性課題,近年來很多歐美發達國家都有在我國合作建立生態城的意向,包括英國、瑞典、德國、法國、美國、荷蘭、意大利等都希望與我國一起探索建立生態城的合作發展模式。以城市為單元整體降低二氧化碳氣體排放,還可以有效利用《京都議定書》的清潔發展機制(CDM)來獲取額外的資金。也就是說,每額外降低一噸二氧化碳氣體的排放,就意味著能在碳匯市場上獲取10歐元左右的外匯收入。
建設低碳生態城市需要觀念革命
記 者:在建設低碳生態城市時,應重點注意哪幾個方面?
仇保興:正是因為城市的財富(包括可持續發展的財富)蘊藏在城市的空間結構之中,所以發展低碳生態城市需要科學的規劃。首先要找準目標定位,而這個目標定位應該立足當地、面向全球,立足當前、考慮長遠。二是要編制科學理性、與實際緊密結合、可操作的生態城市規劃,規劃要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經得起歷史的檢驗。三是生態城市規劃編制以后應該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積極因素,為實現這個規劃而做出堅持不懈的努力。除此之外,生態城還涉及市民行為的低碳化,必須進行長期并一以貫之的感化教育。這是一個同樣浩大的社會工程,是一場涉及世界觀轉變的革命。有沒有地球生態保護的意識考驗著城市的良心。
記 者:您剛才談到生態城市首先要找準目標定位,能不能具體談談該如何定位?
仇保興:總體上來看,生態城市建設要遵循“三可”原則,一是目標的構成應具有可約束性,也就是說能用這個目標來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來實踐生態城,對社會各界有約束力,也體現道德和責任的雙重含義。二是目標可分解性。指標體系不能停留在政府層面,必須把這個指標體系從城市的總體目標分解到社區,社區分解到家庭,以至于作為社會最基礎細胞的家庭等都為綠色發展增添動力;同時從行業到企業也應該進行分解,促使各種社會活動者和全體市民都參與到生態城發展中來,這樣生態城市的目標才能達成。三是指標體系的可實踐性。即依據現發展階段的國情和科學技術水平,制訂合理的目標,以合理的成本和技術含量達到低碳排放和資源循環利用的目的。
記 者:在生態城市的目標定位上,您認為哪些指標需要特別重視?
仇保興:生態城市發展的道路怎么走,全世界都還在探索當中,理論上也沒有完整的體系,國家也尚無相應標準規范。目前要做的就是針對“生態城市指標體系構建與生態城市示范評價”進行學術上的研究,待指標體系成熟以后再上升為國家標準。根據一些地方的實踐經驗,如中國和新加坡合作的中新天津生態城,我覺得應該包括以下指標:區內環境質量達標率、自然濕地凈損失率、綠色建筑比例、本地植物指數、人均公共綠地、日人均生活水耗、日人均垃圾產生量、綠色出行比例、垃圾回收利用率、危廢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市政管網普及率、步行500米范圍有免費文體設施的居住區比例、無障礙設施率等。其中,綠色出行比例尤其值得關注。綠色出行意味著人們的出行盡量不要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的排放,這就必須在步行和自行車道的規劃和建設上花更大的精力,使城市的交通綠色化。中國的城市化過程與機動化重合,所以中國要搶在人們習慣使用小汽車之前普及綠色交通,使綠色交通占據主要交通工具的地位,這樣才能避免走上美國式的城鎮化發展道路。
記 者:這需要廣大市民和社會各界的積極配合,領導層要積極帶頭示范。
仇保興:領導人的意識對建設發展生態城市非常重要。在德國著名的生態城市弗萊堡,許多社團和地方官員都選擇綠色交通方式上班。近期的一個夏日我在德國考察,有一個德國的部長西裝革履地騎著自行車趕過來做報告,到現場時滿臉通紅,汗流滿面,但他很高興騎了五公里的路程到會場。在德國還有一些市長騎著特制的高大自行車招搖過市,讓人們都知道這些是騎自行車的市長。政府官員帶頭之后,市民覺得原來騎自行車也可以這么高尚和時髦,結果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騎自行車。而在國內一些大城市,騎自行車會被認為是“老土”,從觀念上阻礙了綠色交通的發展。如果我們的各級領導也都帶頭騎自行車,必定會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記 者:除了觀念上的因素外,城市規劃上也要方便老百姓出行才能推動綠色交通的普及。
仇保興:對。在制定城市交通規劃時,首先要在交通規劃中把步行和自行車、使用公共交通出行作為重點發展目標。每個住宅的規劃和設計標準應包括:多少分鐘的步行距離能夠抵達公共交通的發車點和地鐵口,鄰里街區的服務設施應該齊全,避免出現依賴小汽車的規劃模式和空間布局。生態城市的規劃設計目標必須是至少能夠減少50%的小汽車出行,這個指標對中國很多城市都是重大的挑戰。
記 者:生態城市規劃中還需注意哪些方面?
仇保興:一是在土地利用方面,城市內部要盡可能實現混合的綜合商務和居住功能。只要沒有噪聲、污水、空氣等的污染,各種產業與居住功能應該在空間上盡可能地混合,盡可能減少不可持續的鐘擺式交通出行模式。二是在綠色基礎設施方面,生態城鎮的綠色空間不應低于總面積的40%。這40%中至少有50%是公共的、管理良好的、人人可以進入的高質量綠色開放空間。當然這40%中也應包括立體綠化和屋頂綠化,盡可能使生態城鎮的綠色空間將更為廣闊的鄉村田園連在一起。三是在水資源的利用方面,生態城鎮在節水方面應具備更為長遠的目標。要明確循環戰略,要求開發建設不會對地表和地下水造成沖擊,而且在城鎮建設之前和之后都不應該對水生態產生重大的影響,實施“可持續的排水管理”,將雨水、洗澡水、洗衣水等進行循環利用。四是在防洪風險管理方面,生態城鎮要以合理的工程措施,更重要的是以非工程的措施來應對雨洪的威脅。所有的生態城市都應該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學會與雨水和洪水和諧相處。五是在城市設計方面,街道、公園、公共場所、公共空間都要進行高水平的設計。基于“為生命進行建設的規范”和“街道設計原則”,把城市的建設作為一種文化資源積累的容器,使其得到永續發展,這種資源會不斷地增值,現在的建設就會成為后代的財富,只有這樣,城市的價值才會不斷提升。同時,要在建筑的全過程制定嚴格的管理方法,減少開發建設過程中二氧化碳氣體的排放。六是在住宅管理方面,目前應首先依據65%以上建筑節能標準進行建筑設計與施工;要求在房屋內配置實時的能源監控系統、實時的通信、高速的寬帶。在建筑材料上必須體現高標準的節能性。最后一點,在廢棄物處理問題上,要求市政垃圾的處理程度和回收水平達到100%;所有的開發建設應當通過規劃設計實現既定的目標;在處理本地區的垃圾廢棄物時,應當考慮如何將其作為燃料,獲取生態城鎮所需的熱能和電能資源。
靈活運用適用技術推動生態城市建設
記 者:建設低碳生態城市,需要適用技術作支撐,不然就只是美妙的設想,那么,目前中國建設低碳生態城市需掌握哪些關鍵技術?
仇保興:在生態城規劃建設過程中,我們應集中力量,突破低碳能源、低碳建筑、綠色建筑、雨洪利用、水生態修復、綠色交通、污染減排、垃圾循環利用等一批低碳生態城核心技術:
第一,太陽能屋頂計劃。目前,太陽能電板價格只有金融危機前的1/3,原料價格只有原來的1/4。我國太陽能電池板的產能已居世界第一,以前主要依賴出口,此次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很大,因此應該大幅度擴大內需來促進其發展。
第二,低沖擊開發模式。低沖擊開發模式的主要含義是讓城市與大自然適應性共生。共生的概念最先是從城市的規劃建設前后應不改變原地表水的徑流量開始的。如果城市采用低沖擊開發模式,建筑、小區、道路都可充分滲透吸收雨水,那么暴雨來臨時雨水溢出要很長時間。現在有許多城市因為大部分建成區的地面完全不滲水,下雨幾分鐘后街道就變成了河道,雨量再大一點就會引發嚴重的內澇性洪水,城市內頻繁出現水災。而自然界森林從第一滴雨開始植被和土壤都能吸水,水漫出來到小溪需要三天甚至更長時間。如果城市做到這一點,無疑是模仿自然界的模范城市。
第三,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水再生利用工程與水生態修復技術。水再利用的問題不僅是水量和水質問題,有足夠的水量和潔凈度還要有合理的空間分布,以有利于廢水的就地再生、就地利用。
第四,與綠色建筑相結合的分布式能源系統,也就是在一個小區內,把太陽能、風能、電梯的下降勢能、沼氣能等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內部的可再生能源網絡。這樣就使居住小區從能源消費場所轉變為能源的生產體,把依賴大電網的能源供給減少到最低程度。
第五,交通導向的開發模式(TOD)與“雙零換乘”相結合的綠色交通。把地鐵、主干道的公交與自行車的換乘緊密結合在一起,實現地鐵到一般公交的零換乘,以及地鐵或一般公交與自行車的零換乘,下了公交就可以租一個自行車,刷卡或投幣就可騎到家或鄰近的自行車停放站。這種零換乘系統建設起來后能夠大大降低交通能耗,而且可以大幅度地凈化城市空氣,從而鼓勵更多的市民騎車或步行出行,形成綠色交通的良性循環。
第六,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與循環利用技術。生活垃圾應該強調從源頭處理,走減量化、再利用、循環經濟(3R:Reduce,Reuse,Recycle)的道路。所有可以化解的垃圾如肉骨頭、蔬菜、魚刺等剩菜剩飯每天由專人收集,送往小區的生物化解器,過幾天就可變成肥料用于綠化。同樣,報紙、雜志、紙板、木箱、玻璃瓶、建筑垃圾等也應全面分類回收,高效處理,再生利用。
第七,建立各建筑單元二氧化碳排放動態監測評價系統。目前在深圳建科大樓里運行的深圳大型建筑能耗動態監測系統就是很好的嘗試。在深圳,目前已經有60多棟綠色建筑實現了動態監測,使我們能夠動態、實時地觀察和控制這些建筑的能耗情況,并能有針對性地解決某些超耗能建筑的問題,最終使整個深圳市的建筑能耗逐年減少。
記 者:應該講這些技術要全部掌握是有一定難度的,也需要時間,眼下有沒有簡單一些的技術?
仇保興:其實適用的技術有很多,有的非常簡單。以深圳的建科大樓為例,其中并沒有運用非常復雜的新技術,而是通過采用不少適用、低成本的技術——如自然通風設計等,在深圳的過渡季節可減少三個月左右的空調使用。深圳地區綠色建筑成功設計最關鍵的因素,一是通風,二是遮陽,三是建筑立面綠色和屋頂綠化。這三項非常簡單的技術應用就可大大降低空調的使用,可使建筑能耗降低50%以上。其實,我國各地有不少與地方氣候相適應的傳統建筑與構筑物,像皖南的徽派建筑就設有通風口、天井,夏天打開建筑里的地窖封口就有冷空氣出來,非常涼快。這些建筑是非常生態化的,不消耗任何能源。此外,陜西的窯洞也是其中一種傳統綠色建筑,它是冬暖夏涼、非常節能的傳統建筑。所以,我們在建設低碳生態城市時,應充分借鑒中國傳統的生態思路,創建有中國特色的低碳生態城。
低碳生態城建設要避免追求不切實際的高目標
記 者:由您任項目總負責人的《中國低碳生態城市發展戰略》研究項目已經完成,您提出了中國低碳生態城市發展路線圖,能否在這里把這個路線圖簡單勾勒一下?
仇保興:我國發展低碳生態城,第一,要在不同區域、不同環境氣候條件下進行低碳生態城的探索,特別是在鹽堿地、荒灘地等自然條件較差的地區進行低碳生態城的規劃和建設。如果在這些地區都能成功建設低碳生態城,將對其他地區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第二,要在低碳生態城建設的探索過程中,建立不同類型低碳生態城過程型、動態評價綜合指標體系,按照可持續發展程度對低碳生態城進行分級評價,指導低碳生態城的后續建設。第三,建立利益相關方參與的合作機制,調動包括政府、科學家、設計師、建造師、物業管理、房地產商、材料供應商、業主等各方參與的積極性,推進低碳生態城的建設。第四,充分借鑒中國傳統文化中敬天、順天、法天、同天的原始生態意識,傳承并弘揚千百年來聚積下來的地方建筑文化傳統,創建有中國特色的低碳生態城。第五,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在低碳生態城的規劃建設中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發展低碳生態城的經驗教訓,大力引進國外的先進理念和技術。
記 者:目前,我國低碳生態城市建設進展狀況如何?能否介紹一些比較成功的探索?
仇保興:目前我國中新天津生態城、曹妃甸生態城、深圳光明生態城,以及湖南株洲市和合肥湖濱生態城正在規劃建設中,還有越來越多的城市投入到低碳生態城實踐中。據估計目前有十幾個城市已經在實施生態城市計劃,有20多個城市已經在著手規劃生態衛星城。中國正以最快的速度向世界上生態城市最多的國家邁進。比如,溫家寶總理與新加坡李顯龍總理共同簽署了在中國天津建設生態城的框架協定。天津生態城的規劃建設指標體系體現了復合生態原則——經濟蓬勃發展、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產業注重生態環保,并以服務業為主體。在生態評價上,體現了生態能量的要求,必須是緊湊的、宜居的、自我創造就業的城市,探索在鹽堿地上構建社會的生態網絡,而且由生態河、生態鏈、生態走廊逐步向沿江、沿渤海灣延伸,交通是低能耗、低污染模式,倡導高密度混合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再如曹妃甸生態城,占地80平方公里,在荒灘上進行可持續發展模式的嘗試,主要從集約利用土地、積極利用可再生資源、加強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探索生態城市建設的新途徑,并致力于生態城指標體系的建立完善。在這方面,創新使用了多種評估工具,從零排放城鎮、綠色交通、綠色建筑、開發新能源、中水回用、回收利用廢棄物等理念,來探尋生態城市的開發模式。
記 者:據我們了解,在我國生態城市建設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有的整體規劃或規劃中的一些項目和建設生態城市的目標背道而馳,您認為建設生態城市需糾正和防止哪些問題?要讓生態城市從目標變成現實,我國城市需著力解決哪些問題?
仇保興:生態城市盡管提出了30年,但世界上還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生態城市,所有的城市都是生態化過程中尚未定型的城市。我國各地的氣候、地質、生產力水平、文化習俗等又大相徑庭,因此在我國建設低碳生態城并無直接可復制的先例,在建設過程中將不可避免地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低碳生態城規劃建設必須本著“干中學”的精神進行探索和實踐,注重總結國內外的經驗教訓,注重“從下而上”的創新途徑。需要指出的是,低碳生態城規劃建設要避免盲目追求不切實際的高目標。我國的低碳生態城應當是建設成本可負擔、發展模式可模仿、自身發展可持續的城市。
給Ta打個賞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