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欣:上海應建“低碳城市”
admin
2009-08-26
來源:景觀中國網
上海是世界級的特大城市,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幕在即,我們應當充分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加快推進“低碳城市”建設,實現上海社會、文化、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上海市政協委員李克欣日前遞交提案,提出上述設想。
上海是世界級的特大城市,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幕在即,我們應當充分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加快推進“低碳城市”建設,實現上海社會、文化、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上海市政協委員李克欣日前遞交提案,提出上述設想。
李克欣分析說,近年來,我國及世界各地自然災害頻發,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類過多地使用化石(碳)能源所致。為了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必須改變生活方式,節約能源、保護生態,迎接低碳時代的到來。
城市是二氧化碳的高排放地區,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建設“低碳城市”是大城市的發展方向。所謂“低碳城市”,是指在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前提下,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可以說,“低碳城市”正日益成為城市品牌的新亮點和新高標,在城市軟實力的競爭中發揮著日益關鍵的作用。
李委員列舉了建設低碳城市的諸多好處:
有利于凝聚共識。上海近年來的發展目標,缺少一個用一句話可以概括清楚的、有利于形成市民共識的朗朗上口的行動口號。如目前上海的發展目標和功能定位中,“四個率先”是中央對上海的總體要求,“四個中心”是城市建設的經濟指標,市民的參與性有限,能準確說出哪四個“率先”和“中心”的市民也肯定不在多數。而“低碳城市”所提倡的和諧共生、人人參與的理念,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推廣,可以在短時間內形成市民的共識,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有利于發展經濟。“低碳城市”建設必然會產生大量的低碳技術,帶動低碳產業以及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尤其是上海在裝備產業、系統集成、高新技術等相關領域都具有很大的產業實力,我們可以選擇一些有望引領世界低碳經濟發展方向的產業(如煤電領域的二氧化碳吸收固化裝備、新能源裝備等),集中投入研發力量,率先形成上海低碳產業的品牌。這樣,不但在短期內能為上海的經濟發展增加活力,有助于實現當前“兩個確保”的經濟工作目標;也必將會使上海在未來的世界經濟競爭中奪得先機,為上海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有利于“世博”宣傳。“低碳城市”建設,緊貼“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會主題。同時,上海在“低碳城市”建設中所研發使用的低碳技術和產品、以及市民的低碳生活方式,都可以在世博會上廣泛推廣、高調展出,增強上海世博會的先進性和示范性,利用上海世博會的廣告效應,進一步提升上海的城市軟實力。
他為此建議:
一、大力發展低碳產業
1、改變現有的經濟發展方式,實現低碳化的上海產業的發展態勢;重點在節能、再生資源應用、循環經濟等領域進行探索,為全國做出表率。
2、發揮上海在大型裝備產業領域的優勢,研發制造用于未來低碳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大型裝備和系統,占領世界市場;重點推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節能節水節材、污染治理等新興產業。此外,上海在核電、風電以及太陽能的開發方面也在全國占有一定的先發優勢,應迅速將這些產業培育成實實在在的新經濟增長點。
3、實施重大項目推進制度。如燃煤發電廠的二氧化碳回收裝備系統在今后的節能減排中有巨大的經濟商機,應以此為突破點,以上海電氣等大企業為牽頭單位,整合上海的科研院校和人才優勢,組成強大的研發團隊,爭取在兩到三年內突破一些關鍵技術,形成生產力。
二、提倡市民的低碳生活方式
1、在明確上海“低碳城市”建設戰略定位的基礎上,提出上海市民實踐低碳生活方式的響亮口號,制定階段性目標,形成市民共識。政府在政策層面上要充分發揮稅收政策、準入制度、獎罰制度的導向作用,鼓勵市民向低碳生活方式轉變,加快形成實踐低碳生活方式的良好環境氛圍。
2、選擇有條件的社區(小區)為上海市低碳生活示范區,在交通管理、建筑節能、綠化建設、小區環保、垃圾利用、資源再生、市民廣泛參與等方面進行試點工作,取得經驗后在全市推開。
3、采用市場手段建立上海碳交易所,吸引世界范圍內的碳交易在上海進行。在此過程中,要注重研究學習英國倫敦、日本名古屋等國外城市的有益經驗,加強國際合作;要注重發揮國內外人才優勢,盡快形成上海“低碳城市”建設的領軍人才隊伍。
4、注重利用世博會的示范效應。上海世博園區在建設時已經采用了很多低碳技術,可以考慮把這些低碳技術數據化、可視化;在世博會運營期間,提倡觀眾采用低碳生活方式,動態發布園區內的瞬時人均碳排量,提升入園觀眾的低碳生活意識,增加科技世博的一個亮點。
給Ta打個賞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