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圖:陋室改造:是“問計”還是“忽悠
admin
2008-09-09
來源:景觀中國網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任和州(今和縣)刺史時的住所,因為他的這首《陋室銘》一舉成名。最近,和縣即將開展的一項建設工程讓這所陋室再度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那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任和州(今和縣)刺史時的住所,因為他的這首《陋室銘》一舉成名。最近,和縣即將開展的一項建設工程讓這所陋室再度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那就是,和縣將投入數千萬元,將已顯陳舊的陋室整體擴容改造,打造成全新的"陋室園"(9月8日 新華網)
繼"豐都建鬼城"、"淮安建南北分界標志橋"之后,這無疑又是一則非常"雷人"的新聞。面對各種各樣的爭議,筆者注意到,和縣規劃局杜群局長是這樣表示的:"將問計于民,在政府網站上發布相關的設計方案,征集更多的民意。"與淮安有關部門置絕大多數民眾反對意見于不顧,仍然開建南北標志橋的做法相比,和縣"問計于民"的姿態就顯得很有"進步"了。
從社會政治學觀點來看,政府本就是由民眾讓渡權利所形成。因而,政府在行使公權時,就應該征詢民眾的意愿,就應該體現民眾的意志,就應該體現惠民、利民的精神。此外,對于此類重大項目的建設還應該有嚴格的審批制度,必須通過國家有關部門審批后方可興建。具體來說,"陋室"該不該"豪華包裝"?最終應該由和縣民眾說了算,在此基礎上還必須通過合理合法的審批程序。
杜局長"問計于民"的說法"看上去很美",但一邊廂 "問計于民",一邊廂 "照做不誤"――"附近的一所學校與民宅已被拆除,目前,前期拆遷工作已基本結束,今年內將啟動擴建工程"。筆者很想知道,在陋室"擴建與不擴建"問題上,和縣民眾究竟有沒有決定權?這應當是在前期工作展開前就該首先解決的。筆者還想知道,在前期拆遷過程中,"民意"是如何得以體現的?又是在多大程度上得以體現的?
至此,筆者對有關官員"問計于民"的誠意不得不深表懷疑。好一個"針對陋室園的整個設計規劃,還將問計于民"!――原來,有關部門"大針方針"早定,剩下來民眾所能做的也就是對"設計規劃"指指戳戳的了!哈哈,即使征集到"更多的民意",那又有什么意義呢?在筆者看來,沒有決定權,甚至連建議權都不充分,這樣的"問計"離"忽悠"已經不遠了。當"民意"成為公權掌中"橡皮泥"時,這樣的"問計于民"不要也罷。
給Ta打個賞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