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躍中:我們從歐洲流行設計趨勢中學到了什么
admin
2008-07-28
來源:景觀中國網
隨著建筑設計行業的發展,國內很多設計企業也把國外先進的設計思想引入國內,一邊學習和吸收他們的先進經驗,一邊反思業內目前存在的問題。有著近20年北美、歐洲工作經驗的易蘭(亞洲)規劃設計事務所就是這樣一家企業。采
隨著建筑設計行業的發展,國內很多設計企業也把國外先進的設計思想引入國內,一邊學習和吸收他們的先進經驗,一邊反思業內目前存在的問題。有著近20年北美、歐洲工作經驗的易蘭(亞洲)規劃設計事務所就是這樣一家企業。采訪中,事務所首席設計師陳躍中專門強調了中國建筑師要想有自己的話語權,就先要學會把握和領悟那些吸引全世界目光的方案背后的設計思想。
很多中國青年建筑師的作品,不是缺少自然環境元素,就是本土文化過于濃重,傳承的符號太多,發揚的東西太少。這是他們往往與設計大獎失之交臂的原因之一。
尊重自然環境,不是把自然元素移植到設計中,而是一邊引用一邊提煉,通過對自然資源的提煉來反映本土文化的特色。這是當下歐洲流行設計趨勢之一,也是其他國外大型建筑設計公司所具備的優勢。陳躍中認為,大家經常提到的融中西方文化于一體,是指設計中融入中西方思想,不是把西方文化照搬過來,更不是拘泥于某一種中式風格。
比如,2005年舉辦的日本愛知世博會,共有12個國家獲愛知世博會展館自然睿智獎,但中國不在其列。為什么呢?在歐洲國家的展館區,最具視覺沖擊的是隱于展區角落處處可見的垃圾桶。這些垃圾桶被設計成樹墩的形狀,與愛知世博園內的自然環境相互協調。垃圾回收一般分12個垃圾桶,墨綠色桶口有日文、英文和圖案對分類品種給出標志。展館的裝飾創意也是從自然中提煉出來的,最突出的創意是整個背景墻和天花由廢棄的易拉罐、報紙及塑料袋裝飾而成,沒有用一點油漆和木材料,全部用手工工藝拼成藝術圖案,既醒目、美觀,又節能環保無污染。
在這里,設計師沒有刻意強調本土文化,但人們能從他的作品中感受到為環保服務的文化精神。而在中國館,到處是豪華的裝修,滿眼是奢華材料。有復古的屏風、桌、椅,大紅的燈籠、剪紙……為表現本土文化不遺余力,而對自然資源、環境的引用卻很少見。我們之所以沒有獲獎,缺乏的正是歐洲設計領域中最倡導的、社會最需要的、從民族文化中提煉出來的自然元素。
如今,建筑設計領域回歸自然的步伐越來越快。正如歐洲一位建筑理論家所言,建筑界正在回歸不同的自然。一種是有機的自然。比如格呂設計的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整個建筑幾乎沒有一條直線,鍍鈦的金屬外觀在陽光的照耀下光彩閃亮。不管它是像動物還是像植物,給人的感覺都是一個活的有機體。另一種是審美的自然,或和諧的自然。建筑物必須是環境的一部分,與人們的感觀信息相融合。如笛卡兒傳統所提倡的,建筑以直覺、官能性、人際關系來理解自然會更加深刻。
對于國內設計行業目前存在的習慣性照搬、藝術水平低、設計與施工脫節等問題,陳躍中的看法是,應該把心態放平,要虛心學習別人先進的東西,避免盲目崇洋媚外。
給Ta打個賞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