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學家陳俊愉:“沒有國花,死不瞑目”
admin
2007-02-09
來源:景觀中國網
梅花暗香沁人,形神俱清,早已成為一種獨特的中華文化現象。有人說,如果一個人將自己的一生和梅花融為一體,該是多么高雅浪漫,富有詩情畫意。今年89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陳俊渝先生就是一生與梅相伴的人。
梅花暗香沁人,形神俱清,早已成為一種獨特的中華文化現象。有人說,如果一個人將自己的一生和梅花融為一體,該是多么高雅浪漫,富有詩情畫意。今年89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陳俊渝先生就是一生與梅相伴的人。
不解之緣
日前,在北京市植物園第十八屆桃花節期間,身為植物園名譽顧問的陳老出現在活動現場,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滿頭銀發的陳老笑聲爽朗,他以洪亮的安徽普通話與記者聊起了與梅花63年的不解之緣。
陳老出生在封建官僚大家庭,“我從小在南京長大,當時家里有60多個成員,復雜得很。為了躲避大人之間的勾心斗角,我一放學就去花園,跟著兩個花匠學種花,感覺到無窮的樂趣。”
高中畢業后,他立志要學習種花,報考了金陵大學農學院園藝系。從1943年起,陳老開始在四川進行梅花品種調查。“我很反感封建家庭那種浮華、俗氣,我選擇梅花,因為我愛梅的品格,樸素無華,清淡雅逸。”
南梅北移
1957年,陳先生到北京林學院任教。“因為當時梅花受氣候影響過不了黃河,北京看不到一棵梅。我要讓南梅北移。”經過陳老的努力,上世紀60年代初,梅花終于在北京“安家”。他告訴記者,目前北京已有30多個梅花品種,沈陽、長春等地也有梅花開放。
國花之夢
“中國是花卉王國,全世界有2000種以上的花卉都是從中國傳出去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片,而國花就是國家的名片。”去年,陳老在北京植物園展開了自國花評議擱置以來的第一次公開宣傳活動。
陳老說,在傳統花文化上,國人很早就有用梅、愛梅、賞梅、藝梅的習慣,對梅花有深厚的民族感情,梅文化代表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文明。他認為,根據國人對花卉的喜歡傳統,以“牡丹”和“梅花”做“雙國花”似乎更好些。為了能讓“國花”早日有個明確名稱,陳老一直不遺余力地努力著,甚至以“沒有國花,死不瞑目”表達了自己的心愿。
記者被這位耄耋老人的執著精神打動,并接受老人的邀請,相約明年陳老90歲大壽時,我們植物園再聚。
給Ta打個賞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