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發現  /  思想  /  正文

馬巖松:希望建新陳代謝的城市

admin 2006-08-24 來源:景觀中國網
  當前中國快速瘋狂的建設情景下,城市建筑規劃與設計已成為熱門的公眾話題。而那些正在中國進行設計的中外建筑師中,只有極少數對社會、文化、建筑以及未來的城市問題進行了思考。有人呼吁保護古老的街巷,也有人希望創
  當前中國快速瘋狂的建設情景下,城市建筑規劃與設計已成為熱門的公眾話題。而那些正在中國進行設計的中外建筑師中,只有極少數對社會、文化、建筑以及未來的城市問題進行了思考。有人呼吁保護古老的街巷,也有人希望創造有活力的未來,年輕新銳的建筑師馬巖松更傾向于后者,他認為,關鍵問題在于如何解決中國的當代問題。

  8月19日下午,本報邀請到青年建筑師馬巖松,在王府井涵芬樓書店舉行了一場名為《城市建筑的當下問題———當代建筑與當代創意人生存》的講座。馬巖松通過一些作品介紹了自己的設計理念,講述了如何中標國際市場,并對中國當下的城市建筑問題做出了思考。

  馬巖松,1975年出生于北京,在美國耶魯大學獲得建筑學碩士學位,曾經在倫敦的扎哈·哈迪德事務所和紐約埃深曼事務所工作。2002年,馬巖松與合伙人開設MAD事務所,多次在國內外的設計大賽中獲獎。2006年,馬巖松獲得紐約建筑聯盟青年建筑師獎,同年3月,MAD工作室設計的“夢露大廈”中標加拿大密西沙加市(Mississauga)當地一棟50層高的地標性公寓樓,這是中國建筑師首次通過國際公開競賽贏得設計權。

  青年建筑師馬巖松覺得城市建筑應該尊重過去的傳統和智慧,但不是簡單的保留和重復,而應該給現在的人機會去創造未來的經典。

  ■演講摘錄

  你是人,還是魚?

  我們曾在北京大街上拍到賣魚的情景,一個方的塑料格子,里面是金魚,右面的字是“你是人、還是魚”。我們買了一些魚放在魚缸里,發現魚都愿意呆在角落里,不知往哪走。我們發現,魚缸跟魚生活的地方沒關系。

  為了研究魚怎么生存,我們用兩臺攝像機把活動軌跡記錄下來,在電腦里處理,發現活動范圍跟方形魚缸完全沒有關系。方形代表著一種傳統的觀念,這個觀念就是現代主義城市當時遺留下來的一些原則,比如低成本、大批量生產,這些原則都是為了解決一九二幾年歐洲現代生活的問題,現在我們城市是不是還要選擇這種方式?

  我們把這個方形魚缸在電腦里面進行了變形,在里面加了很多的表面,魚在活動的時候一直延續著某一個表面連續地活動,不會撞在邊角。后來把它建造出來了,就是我們辦公室建造的第一個房子。我們拿這個作品參加紐約建筑聯盟的評選,每年要評青年建筑師獎,人家都叫它建筑,我們叫它魚缸,人家給了我們一個獎。

  說了半天這個魚,其實是為了說人,因為說人太復雜,但是人和魚有可比性,這個城市有多少人能夠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間,誰能說自己要這樣的房子、這樣的空間。

  一些地產項目曾經流行東方威尼斯、東方巴黎、現代四合院等這些附加在地產文化上的東西,我覺得都是一種強勢的商業行為,推給不是有很強意識的大眾。對于建筑師來講,服務最后的對象是空間使用者。我們特別關心最后使用空間的人或魚,即使它們不知道自己該說什么。魚不說話,人可以說,但很少有人能說出自己想要什么。

  “夢露大廈”遠離傳統工業

  現在都在說中國變成了試驗場,很多國外建筑師進來了。我們去年參加了一個廣州的國際競賽中標了,把外國的建筑師給贏了。所以,我們挺有信心想做一點外國的競賽。

  我們年初在加拿大做的競賽,當時是在網上看到的消息,完全公開的,所有人都可以報名。

  當時有600多個建筑師事務所報名。我們挺順利的,第一輪選了六個入圍的,我們就已經在里面。剛才主持人介紹的“夢露大廈”,就是他們起的名字,他們把這六個方案登在所有媒體上,就像我們起的“鳥巢”一樣,他們起的是“夢露”,人家的名兒還行。我們的設計當時很受歡迎,還有公眾投票,后來被選為實施方案。

  這個樓是56層高,全是住宅樓。他們轉變挺快的,突然想通過國際競賽來得到新的東西。我們想反對現代主義方式的塔樓,這個樓你看到的只是橫線肌理,反正只要不是方盒子就行了,你看不到所有的結構是什么樣的。技術是西方在過去近100年里特別引起自豪的,所有挑戰技術的東西,都要把技術顯示出來,其實東方從來沒有欲望顯示,我們的東西還是挺東方的。

  讓我們挺高興的是把這個樓跟夢露聯系在一起,因為夢露是北美文化的代表。這個樓明年初開始建,上個月開盤了,一周就賣光了。我們希望人看到這個樓,馬上覺得跟傳統的工業和方盒子沒關系了,你不管是想人體,還是想龍卷風還是其他自然的東西也好,只要是遠離工業,這是我們想得到的,因為我們知道未來是更自然和人文的城市,跟傳統工業沒關系。

  一個想象未來的權利

  城市到底是給人看,還是給人用的?北京給人看的功能遠遠大于剛才說的后者。我們希望能夠拆掉一些老房子,然后蓋一些新房子,為什么呢?其實老北京的好房子不多。后海、什剎海這些老地方,保護得非常好,但沒有衛生間、沒有淋浴的生活方式也保護下來,人們生活質量很差,讓游人、老外們做“胡同游”參觀。我認為這是有問題的,這個城市都不適合人居住。我的想法是希望建一個新陳代謝的城市。

  我們對歷史的看法是,尊重以前智慧的東西,但是說到傳統,應該被理解為創造力傳統,比如四大發明。古時候有人想飛,在樓上插一個翅膀跳下來摔死了,這種精神是應該被繼承的,不是像一些老的東西現在還重復。這些事讓祖宗知道,他能認為你是尊重他嗎?

  我覺得未來跟真實的歷史穿插在一起,是可以同時生存的,我不認為未來跟歷史有什么對抗性的東西。為什么蓋新房子有必要性?因為我不是古人,我們就是想要未來的生活,很多新的功能、生活方式在老的四合院里不曾體現。為什么老的房子是橢屋頂?因為排水好排,因為建筑材料就那么長,還有各種當時技術上的因素,讓它變成這么一種形式。我們現在文化不管背后的因素,把橢屋頂拿上來就覺得是懂歷史,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的。我尊重曾經有過智慧的東西,但是也希望所有人,包括過去歷史的人,也尊重今天的人,一個想象未來的權利。就像古人當初一樣,有可能做一些新的東西,現在看起來有點經典,我們也有可能。這是一個長期文明的過程。

  ■馬巖松觀點

  ●當時紐約建筑高樓的目的就是顯示它的權力或者地位,或者能力,這是一個資本的斗爭。我們認為未來不是這樣的,我們根本不追求高度,我們只想要一個有機的城市。

  ●我覺得現在中國有這么大的機會和其他任何地方都沒有的前景和未來,我們完全應該有自己的標準。

  ●一個城市想樹立信心這是好事,但是簡單利用高度是特別愚蠢的事,你還沒干,另一個城市可能會蓋一個比你更高的,信心馬上就會沒有了。

  ●北京是一個什么都怕的城市。對于歷史也怕,什么都不敢動,關鍵是不了解歷史,對未來也怕。想蓋高,又不高,想要密,又不密。所以現在城市就快變成農村,農村變成城市。

  ■現場問答

  問題1:很高興聽你的講座,覺得很開眼界。請問,“夢露大廈”樓賣得這么快,業主看中什么?你的作品比較貴,如果一個星期賣完的話,價格在當地是可以承受的吧?

  馬巖松:發展商永遠把樓當成一個商品賣,如果受大家歡迎的話就覺得是最好的。后來買房子的時候,大眾面臨的問題是住在“夢露”的哪個部分,就變成一個很文化、很社會的話題。但是成本確實比一般樓高一些,高20%,相比旁邊的方塊樓。但前面已經蓋完的樓還沒有賣完,這個樓沒蓋就已經賣完了,所以要看綜合價值。

  我們設計第二個樓,本來是讓我們設計一樣的,發展商說這個太受歡迎了,我們死活不干,設計了一個有點類似,但有點不一樣的,也挺受歡迎的。

  問題2:如果建筑要解決當下的問題,這些問題到底指什么呢?

  馬巖松:比如密度問題、政治性空間的問題,城市空間所謂的開放空間。其實北京并不缺少開放空間,但是缺少公共空間,比如一個大建筑到了地面以后再到綠化帶,綠化帶人根本進不去,然后到馬路,人也不能穿過去,這個空間干嗎用?像這樣的開放空間很多,但不是人用。

  密度也是這樣的問題,現在北京變成攤大餅,現在到六環,是不是將來還要到九環,所有能源都用在上面?這些情況都不是從功能性或者城市便利性出發,都是從其他的角度出發的。因為大家已經把這個規則變成默認了,但是這個規則肯定得改變。

  問題3:現在國外一些舊建筑改造,都是把舊的東西用新的思維、新的方式改造,比如澳大利亞悉尼港的老碼頭改造。北京的“798”也是一個老工廠,在你們的設計當中,是不是有這種作品?

  馬巖松:你剛才說了一個共生的問題,就是老的房子改造還可以用,要是不能用的話就沒有辦法了。我們也正在作一個“798”的項目,有一個畫廊,原來是一個廠房,現在設計成一個辦公室。這是一個空間靈活性的問題,就是把空間看成是一個靈活的東西,比如你規定好了這個房間干嗎、那個房間就干嗎。像我們工作室以前是一個大走廊,然后又一間間房,我們還那樣用的話,就沒法用了。我們需要人和人之間的交流,就把所有的墻改了,所有的吊頂都打了,把所有能打的都打了,然后我們當成工作室用,這是一個空間的轉化。

  ■他方觀點

  周榕:建筑師對城市影響有限

  周榕,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院長助理,目前在清華大學主講研究生建筑評論課,并從事建筑與城市設計。

  《新京報》:公眾很關心城市問題,于是對設計房屋的建筑師也有很多期待和抱怨,那你覺得現在建筑師到底在城市建設中發揮什么作用?

  周榕:老百姓對城市有意見、不滿,爆發出來的時候容易把矛頭對準建筑師,認為建筑師不行、無能,實際上建筑師只是龐大的建造體系的終端,他能做的很有限。影響城市的最大力量是現在控制土地資源、負責規劃的官員、規劃師乃至開發商,而不是建筑師。建筑師只是完成最后一道工序,能做的是在自己范圍內保持和提高建筑本身的品質。

  所以,認為建筑師能對城市有很大影響,或者建筑師自以為有,都有點一廂情愿。

  《新京報》:但是因為公眾關注城市問題,好像建筑師也或被動或主動在扮演城市規劃師的角度來發言。

  周榕:這有幾方面的因素,一是隨著城市文化的興起,可以說2003年之前建筑師沒有“被發現”,因為那時候城市、建筑的問題還沒有成為公眾關注的話題;其次,部分建筑師實際上是地產商推出來的,現在建筑師也成為時尚職業,有的甚至成為明星建筑師,但是從城市研究、規劃專業的角度來看,很多建筑師的發言是一知半解,可以說沒有經過真正的思考。

  我覺得一方面學者要嘗試多發言,多與公眾交流;其次,學術圈的人要關注現實、了解大家關心什么。公眾也可以通過不同媒介來接觸有價值的研究,總之,我覺得讓研究者和公眾之間有深入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陳旭東:城市是個生物體

  陳旭東,青年建筑師,上海德默營造設計總監。

  《新京報》:上海有新天地這樣舊區改造的先例,你自己也在杭州有一個類似的案子,你怎么看舊建筑改造的問題。

  陳旭東:“新天地”保留的實際是假的符號式的東西,是很表面的商業性的策略,我覺得就建筑來說如何把握看不見的、結構性的東西才是根本。

  《新京報》:從建筑師角度看,你覺得老建筑應該如何處理?

  陳旭東:對老的東西肯定割舍不掉,人對老的東西總歸有鄉愁,從現實來說城市也不可能全部推倒重來,但是我覺得不論是改造還是新建,不能停留在表面,而是要追求空間的場所感這樣實質性的東西,從堅固度、空間以及建筑造型是否具有類型學意義等方面評估,把值得保留的保存下來。設想整個城市是個生物體,保留下來的舊組織體可通過替換、結合、再生等等方式,才能持續地生長,既不能一下子截斷新舊關系,也不可能完全是舊組織體。歐洲的瑞士、法國等國家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我們可以借鑒。另外,我覺得很多老街區、建筑的保護不應該采用文物式的保護,而應該繼續有人進來、生活。

  ■聽眾回訪

  馮允(媒體從業者):當今中國的建筑設計師已經不滿足于僅僅做一個大體量單位建筑的中標者了,他們希望或者正在以一位城市規劃師的身份介入這場攪拌著轟鳴的推土機聲的空間革命中去。

  談到守衛城市和民居,主張全部保留或還原的觀念與全部拆除或搬遷的觀念都不是最佳方案,前者缺乏了人本主義的基礎,而后者趕走了一個城市的魂魄,目前的最佳方案也許是保留重點建筑,拆除老化民居,剩下的部分去有機更新。

  劉釗(產品設計師):我對于馬巖松老師的觀點是一半支持一半反對,他有些想法過于超前,這些意識對于現代的建筑家也許會有引導和參考作用。馬老師的“夢露大廈”一周就售完所有的房子,開發商和設計者也沒有想到群眾有這么高的接受和認知。像馬老師這樣的年輕建筑師,他們的想法可能以后會被更多的人認同。

  匿名老先生:馬巖松的設計其實并不新鮮,類似“夢露大廈”和“浮游之島”的東西扎哈以前就有。他的理論也有悖論的地方,建筑是給人看還是給人住的呢?他更像一個藝術家。但總的來說,他的東西還是不錯的。建筑是個很復雜的東西,新京報發起這樣的討論很有意義。

  專題整理/采寫記者周文翰 實習生熊濤
  • 給Ta打個賞

11

發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综合色在线精品| 国产99视频在线| 国产白白视频在线观看2|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一级高清黄图片| 日本高清视频wwww色| 成人做受120秒试看动态图| 天堂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特黄一级国产大片| 国产午夜福利短视频| 免费观看的黄色网址| 亚洲成a人片毛片在线| 久久精品隔壁老王影院| 一边摸边吃奶边做爽动态| 99re热久久| 香蕉视频一区二区| 男生gay私视频洗澡| 欧美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 手机看片久久国产免费| 在线免费观看h片| 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成免视频 | japanesevideo喷潮| 亚洲精品短视频|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欧美日韩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打开腿让我添你下面小污文|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风间由美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古代| 中文字幕高清有码在线中字|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 色噜噜久久综合伊人一本| 欧美日韩小视频| 性欧美videos另类视频|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人人爽天天碰天天躁夜夜躁| 久久五月精品中文字幕| 538国产视频| 高中生的放荡日记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