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俞孔堅對自然和土地有著無法形容的熱愛和眷戀。他以“土人理念”設計的“土人景觀”,多次在國際項目招標中獲獎。如今的“土人景觀”和世界最項尖的規劃設計機構站在同一平臺上,豎起一桿招展的民族大旗。
“土者,五行居中,萬物之本;為生命之象徵,……人者,雖為萬物之靈,飽嚐自然之恩賜,往往不知所以;伐神木、飽嚐禁果,唯利是圓,毀神之伊甸。……’土人’者,替’天’行道,為’神’差使;天者,自然也;神者,地方之悠遠文脈,……為自然而設計,為人而設計,亦為神而設計,以求、’自然-人-神’之和諧。”
這段仿佛向天地祝壽的文字,就是北京大學景觀規劃設計學院院長俞孔堅教授的現代景觀設計理念“土人銘”。
倡“土人理念” 營理想人居
這位中國唯一的哈佛大學設計學博士,有著深厚的國際經驗,曾在美國哈佛大學,美國SWA景觀規劃與城市設計集團和美國環境系統研究所(ESRI)從事景觀規劃、城市設計及GIS研究和實踐多年。然而,“洋”經歷豐富的俞孔堅卻始終放不下心中的“土人”情結。
俞孔堅一九六三年出土在漸江金華美麗的東俞山村。從小與山水為伴的俞孔堅,一九八零年考取了北京林業大學園林設計專業。臨行前,母親將一包村前的泥土放在俞孔堅的行囊里,從此,這包家鄉的泥土陪伴著他走遍天涯海角。一九八七年,成績優異的俞孔堅獲得園林設計學碩士學位后,留在北京任教。在此期間,俞孔堅教學、科研均有不俗成績,已是設計界小有名氣的青年才俊。然而,俞孔堅作出了出國留學的選擇。一九九三年,俞孔堅獲得了景觀設計專業最高學府哈佛大學設計學院的全額獎學金,師從美國景觀規劃界最有名的權威斯坦尼茨教授,攻讀景觀規劃博土學位。在哈佛的日子,俞孔堅得以與國際級大師近距離接觸,開闊了視野和思路。還沒有畢業,俞孔堅就被美國最著名的規劃設計公司SWA聘請,主持、參與了近三十余項大的國際國內規劃設計項目,并多次獲獎。
盡管在美國發展非常順利,但俞孔堅的心里、始終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在中國大地上設計出園林般的美好人居。俞孔堅曾多次回國考察,看到很多地方缺少規劃,一片混亂景象,內心充滿焦慮和使命感,這更促使他決定早日回國。
一九九七年,俞孔堅毅然舉家回國,帶著“土人理念”,致力發展中國的景觀規劃和城市設計事業,營造中國人理想的居住環境。俞孔堅來到北京大學,創立了景觀規劃設計中心,一面開展前沿理論與方注研究,一面通過項目實踐推動科研與教學。俞孔堅教授在國際上開創了景觀安全格局(Security Patterns)的理論和方法的研究,并提出了中國人的理想景觀模式和反規劃的理論,在國內外發表論文百余篇,著述頗豐。目前他主持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全項目:經濟快速增長地區城鄉規劃中的生態安全格局理論,和可持續城市水系設計的景觀生態學途徑。近幾年,俞孔堅先后應邀在美國、英國、瑞典、澳大利亞、希臘、斯洛維尼亞、日本、香港及內地幾十個大學、研究機構和省市級政府講學,并擔任中國多個省市政府的城市建設高級顧問。
創景觀新論 建白話城市
將“景觀”感念引入中國的俞孔堅,帶動學界一大批人投身中國景觀設計研究。他還同時把“天地-人-神的和諧”新設計理念引入了城市規劃與房地產開發,向傳統發起挑戰,在業界掀起了一次“革命”。
為了理想,俞孔堅走遍了大江南北。然而,所到之處,卻令俞孔堅感到痛心:“歐美早年盛行的城市’化妝運動’正在各大小城市流行。恢宏氣派的景觀大道和城市廣場背后之遙,卻是彌漫這惡臭的垃圾堆,千頃良田被割為’開發區’而后被撂荒或做成無人光顧的硬地廣場……這些都只是一種表面虛假的繁榮,充斥著暴發戶意識和小農意識,缺乏生態性和可持續性,缺乏—通人的需要和體驗的關注。
俞孔堅認為,現代城市的主人是人,新型城市是為人設計和建設的,實際上是一個放大的家園,服務設施應有,青山綠水溫馨舒適,人與自然融為一體。所以他主張:“城市規劃要請’長官意志’走開,注意避免把城市建成’市長的城市’。”
在這個認識的基礎上,俞孔堅提出了“反規劃”理論。他說:“我們這個時代是急速的城市化時代。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不僅需要—個具有高容量的市政基礎設施,更重要的是,城市的健康和可持依賴于一個大地生命系統。這個生命系統能經久不息地為城居民提供免費的生態服務,如新鮮的空氣、食物、安全、健康保障、藝術靈感、生理與心理的再生等等。而在城市快速建設過程中,我們往往忽視這個城市生態基礎設施的保護和建設,這是目前中國人地關系危機和國土安全危機之要害。要實現這樣一個生態基礎設施,市長們的首要任務是必須知道哪些地方是不該建的,而我們的市長們和規劃局長們整天關心的是建設什么。所以應該制定另一套方法來禁止人干什么。“反規劃”理論,并不是不做規劃,而是做一個反過來進行城市規劃的方法論,是先做不建設規劃、先進行土地的生態格局研究,做出一個城市區域的生態基礎設施的規劃,再去考慮城市的建設規劃。俞孔堅正將此理論在浙江臺州付諸實踐,如今臺川的官員打算為此立法。這將對未來的中國城市規劃影響深遠。
俞孔堅率先提出了景觀安全格局論點研究,他對筆者解釋說:“景觀安全格局理論,就是如何用最小的投入,建一個最有效的可持續生態空間。即如何抓住城市危機問題的關鍵點,比如防風沙在哪里植林最經濟有效,防火首先應切斷的火路在哪等一系列的研究。”這個理論在國際學界得到了極高評價。
俞孔堅的學術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由于他的理念和現在的很多設計思想相抵觸,論戰成了俞孔堅的家常便飯,對此,他看得很達觀:“這個時代給每個人的烙印,要改變需要一段時間。我要做的就是從觀念上為他們掃清障礙。”
視觀念變革為己任的俞孔堅,希望續倡“五四”精神,將新文化運動進行到規劃設計預域,呼喚設計學的白話運動,山話的建筑、白話的景觀和白話的城市——回到科學與埋性,回到人性與公民性,回到土地與地方性。
產學研結合 化人地危機
“取名’土人’是為解決兩個危機,一個是民族身份危機,一個是人地關系危機。”俞孔堅教授自稱“土人”是出于一種使命感。“在城市化與全球化背景下,中國遭遇著空前的危機。這種危機體現在景觀的社會和文化個性的喪失,生態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喪失。如城市廣場和建筑失去地方個性,河流和山水的自然系統被破壞。這種危機反映了設計師的傲慢態度,即三個不尊重:不尊重自然、不尊重人、下尊重’土地之神’。”
“但是,邊緣上的中國景觀也充滿創新機會,這種創新決不是尋求刺激和新奇,而是來源于謙虛的態度,即設計要尊重自然,尊重人,尊重’土地之神’”。這正式俞孔堅“土人理念”的出發點。“土人就是土地和人,人和土地和諧相處。’土人理念’的精髓就是,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達到土地與人的和諧。”
俞孔堅認為用新理念化解人地危機的根是人才,只有通過教育培養出大批杰出的景觀設計人才,才可能使他的設計理念真正實現在中國土地上。剛回國時,俞孔堅堅持曾對自己專業的教學研究有非常多的設想,他想全方位地培養研究生的專業能力,獎勵優秀的學生和助手,發展中國的景觀設計學……但是,北大為他提供的十萬元經費,在購買了一部機器和幾套軟件后就已經所剩無幾了。體諒學校的難處,俞孔堅決定自力更豐,創辦一個提供景觀設計服的實體——北京土人景觀規劃設計研究所,為自己的科研教學籌集資金。
在“土人景觀”的作品里,有著鮮明“土人”烙印。在把廣東中山粵中船廠改建成中山岐江公園的過程中,俞孔堅提出了一個個當時很多人都認為不可思議的設計思路:以造船廠為主題,保留部分機械設計及廠棚,把一些齒輪、機器甚至鉚釘作為道具,四周種上野草,建立一個工業主題公園,喚起人們對英雄主義年代的追憶。這為“土人”景觀贏得了二零零二年度美國景觀設計學最高獎(ASLA,Honor Award)。
“土人”還在美國贏得了被譽為“世紀大開挖”的波士頓開挖項目,成功進軍國際市場。二00三年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園和中心景觀設計國際競賽三人入選優秀方案中,“土人”是唯一的“中國制造”。如今的“土人景觀”和世界最頂尖的規劃設計機構站在同一個平臺上,豎起了起了一桿招展的民族大旗。
短短五年間,“土人景觀”多次在國際項目招標中獲獎、中標,榮獲二00一年國家首屆人居環境獎,中國建筑藝術獎(二00三),中國現代優秀民族建筑綜合金獎,二(二00四)等多項殊榮。俞孔堅成功實現以產養學,他拿山一百萬元設計了學科基金,并正在為籌建北京大學景觀規劃設計學院大樓而奔忙。
執著真性情 原是一“土人”
自認性格偏向藝術家類型的俞孔堅,有著率直、沖動、正義和追求自由的熱烈,但同時,理性的因素也使得他得以在困境中忍耐、堅持下來。而“堅持”是他的人生格言。他堅持信念,不受哪怕是一時一刻的金錢促使。俞孔堅創業五年來,始終堅守自己的土人理念,理念,這種堅持成了土人集團的核心競爭力。
忙碌的俞孔堅,將大部分精力放在科研和教學上,而設計則是他認為最輕松愉快的事,因為創作的靈感總是那么自然的流瀉而出。
俞孔堅坦言自己對自然、對土地有著無法形容的熱愛和眷戀。“有時候出差到外地,見到大片高高的野草,我會忍不住跳下去擁抱它們,我甚至愿意就那樣生長在它們中間,無休止地時時刻刻體驗它們的美麗和美妙……”
妻子吉慶萍是他的大學同學,賢淑美麗。她的專業不亞于俞孔堅,但為了支持丈夫的事業而甘居背后,默默幫俞孔堅打理企業,教育一對可愛的子女。